陈立新专利报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ixiangfeixian 中美欧日韩五局及PCT专利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陈立新 Tel13592308169 QQ86065045

博文

2022年美国专利数据统计分析的结论——中国预计2028年赶上日本,将列世界第二

已有 1773 次阅读 2023-12-5 12:06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陈立新 张琳 黄颖:中美欧日韩五局专利报告3594.docx

█武汉大学科教管理与评价研究中心 陈立新 张琳 黄颖

第二部分 2022年美国发明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20 美国专利数据统计分析的结论和讨论

20.1 美国专利技术竞争的重点和热点

从美国专利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专利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通信、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方面,即信息技术方面,重点是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IPC分类号对应为G06F、H04L、H01L、H04W。

从国际专利分类号小类来看,2022年专利数量增长较快的是:知识及数学模式计算系统(人工智能)、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机器人操纵器、测量力或机械功率、无线电定向或测距、电动车辆动力装置、空气调节、医疗信息学、机动车、非变容式泵、车辆动力装置布置或安装、非电变量控制系统、扬声器、3D打印、电池,增长率为33%至2%值得注意的是知识及数学模式计算系统(G06N)的专利数量从2014年的803项,增长到2022年的13614项,7年增长了17倍。这表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当前技术发展的热点。近年来,3D打印(B33Y)、化合物或药物制剂(A61P)、机器人操纵器(B25J)、非电变量控制系统(G05D)、飞机(B64C)、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系统(B60W)等小类的专利数量增长也较快。

数据处理(G06F)小类属于计算机技术的主要部分,其包括计算机接口、控制器和运算器CPU、计算机一般零部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还包括计算机模式体系架构的一部分。不包括数据识别、图像处理、电子商务和管理系统、信息存储。202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在数据处理(G06F)小类上共授权专利55227项,占总授权量的17.1%,是专利数量第1多的小类。2022年,美国在数据处理(G06F)小类上获得了3万多项专利,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62%。中国在该小类做出专利发明4402项,获得专利权3434项,专利发明净流失968项,流失率为22%,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份额从8%减少到6%。2022年,在数据处理(G06F)小类上获得专授权最多的公司是IBM公司,其次是三星和微软公司。

数字信息传输(H04L)是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在数字信息传输(H04L)小类上共授权专利33793项,占总授权量的10.5%,是专利数量第2多的小类。2022年,美国在数字信息传输(H04L)小类上获得了2万多项专利,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62%。中国在该小类做出专利发明3655项,获得专利权3013项,专利发明净流失642项,流失率为18%,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份额下降了2个百分点。2022年,在数字信息传输(H04L)小类上获得专授权最多的公司是华为,其次是高通、三星电子公司。

202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半导体器件(H01L)小类上共授权专利23734项,占总授权量的7.3%,是专利数量第3多的小类。2022年,美国在半导体器件(H01L)小类上获得了5786项专利,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24%。中国在该小类做出专利发明2937项,获得专利权3055项。日本和韩国的专利数量远多于我国。2022年,在半导体器件(H01L)小类上获得专授权最多的公司是台积电,其次是三星电子和三星显示公司。

202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在知识及数学模式计算系统(G06N,人工智能)小类上共授权专利13614项,占总授权量的4.2%,是专利数量第8多的小类。

2022年,美国在知识及数学模式计算系统(G06N)小类上获得了9千多项专利,占该小类专利总量的66%。中国在该小类做出专利发明965项,获得专利权809项,流失专利发明156项。2022年,在知识及数学模式计算系统(G06N)小类上获得专授权最多的机构是IBM、微软、三星电子公司。

2022年,美国授权专利数量较多的领域包括:电气元件与电路、广播电视与电话、网络协议、无线通信网络、一般车辆、半导体元器件、计算机接口、计算机一般部件、光学与摄影、物理信号与控制、计算机核心部件、医疗与护理、医学诊断与外科、数据与图像识别,这些领域的专利数量均超过1.5万项。大部分的美国授权专利属于G部物理和H部电学,信息技术是美国专利研发的主要方向。

与上一年相比,2022年只有人工智能、数据与图像识别、一般车辆、电池、网络协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领域的美国专利增长率为正值。从长期(2014-2022年)来看,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网络协议、半导体集成电路、铁路船舶与航空、数据库与信息检索、管理系统与电商、计算机安全、无线通信网络、一般车辆、发电与输变电、计算机接口、物理信号与控制、数据与图像识别等领域的专利数量增长较多,年均增长率为33%至7%。而计算机一般部件、通信传输系统、有机化学、纺织与印刷、计算机核心部件、半导体制造、药品与化妆品领域的专利数量的年均增长率为负值,表明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在美国出现了停滞和衰落。

需要指出的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医疗、药物、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无线通信、半导体制造、显示技术等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技术,是全世界技术竞争的焦点。美国在人工智能、医疗、药物、云平台、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领域积累了极大的优势。我国企业需要抓住机遇,力争在新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中迎头赶上。

我国的华为、京东方、欧珀、华星、腾讯、百度、比亚迪、宁德时代、长江存储、中芯国际、联影等公司已经崭露头角,正在快速进入这些热点技术领域的核心地带,并在通信、显示、互联网、人工智能、电池、半导体、医疗诊断等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总之,我国要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新能源、芯片等技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将我国当前的粗放型生产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生产方式,早日实现智能制造,尽快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20.2 各国在美的专利竞争

从发明人的国家来看,在50个技术领域中,美国有47个技术领域的专利发明数量列第1名;仅在3个领域,即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落后于韩国,在光学和摄影、电池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少于日本。日本在上述2个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列第1名,在农业与食品等34个技术领域上列第2名,在医疗与护理等5个技术领域上列第3名。

中国在美发明人专利数量列第2名的有12个领域:药品与化妆品、有机化学、显示展示与声学、数据库与信息检索、计算机辅助设计、人工智能、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传输系统、数字信息传输、数据交换网络、网络协议、无线通信网络。列第3名的有16个领域:农业与食品、生活与运动用品、分离与混合加工、生物化学、建筑与采矿、制冷制热与照明、光学与摄影、计算机核心部件、计算机一般部件、计算机安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数据与图像识别、图像处理、管理系统与电商、电气元件与电路、发电与输变电。

韩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上的专利数量列第1名,在计算机一般部件领域上列第2名,在材料化学与纳米等12个领域上列第3名。德国在医疗与护理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列第2名,在医学诊断与外科等12个技术领域上列第3名。另外,法国在铁路船舶与航空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列第3名。印度在数据库与信息检索、人工智能、数据交换网络、网络协议,共4个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列第3名,可见印度在计算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有较强的研发能力。

从发明人的国家来看,2022年美国在50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在绝大部分技术领域上美国都是第1名,美国是专利发明的第1梯队。日本在41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在绝大部分技术领域上日本占据了第2名的位置,日本是专利发明的第2梯队。中国在28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是专利发明的第3梯队。韩国在14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德国在13个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韩国、德国是专利发明的第4梯队。另外,印度在4个技术领域上处于第3名,法国在1个技术领域上处于第3名,印度、法国是专利发明的第5梯队。

美国最具优势的领域是:管理系统与电商、数据库与信息检索、医疗与护理、医学诊断与外科、生活与运动用品、计算机应用与软件、网络协议、计算机安全、人工智能、生物化学、建筑与采矿、药品与化妆品、农业与食品、数据交换网络、铁路船舶与航空、计算机辅助设计、物理信号与控制、计算机核心部件、计算机一般部件。整体来看,美国的专利发明的优势主要汇聚在计算机、通信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半导体技术是其劣势方面。

日本最具优势的领域是:纺织与印刷、电池、光学与摄影、一般车辆、有机高分子、材料化学与纳米、金属成型加工、发电与输变电、电气元件与电路、半导体制造、广播电视与电话、半导体元器件、非金属成型加工、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动机与泵、化工、物理测量。总体来看,日本的专利发明主要分布在光学、电子电气和材料技术等方面,而在通信、医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相对弱一些。

中国最具优势的发明领域是:数字信息传输、半导体集成电路、显示展示与声学、无线通信网络、半导体元器件、光学与摄影、通信传输系统、数据与图像识别、制冷制热与照明。中国的劣势领域包括:医疗与护理、医学诊断与外科、发动机与泵、一般车辆、纺织与印刷、包装与储运、非金属成型加工、管理系统与电商、一般机械与武器。中国的在美专利发明主要分布在通信、半导体、液晶面板技术方面,而在医疗、发动机、机械等传统技术方面相对落后。

韩国最具优势的发明领域是:半导体集成电路、电池、半导体元器件、显示展示与声学、数字信息传输、计算机接口、半导体制造、无线通信网络、广播电视与电话、制冷制热与照明、有机高分子、光学与摄影、电气元件与电路、通信传输系统、计算机一般部件、一般车辆。韩国是典型的科技创新型国家,其专利发明主要分布在半导体、通信等新兴技术方面,而在交通、电子商务、农业和医疗等技术方面相对落后一些。

德国最具优势的发明领域是:一般车辆、一般机械与武器、金属成型加工、发动机与泵、非金属成型加工、光电测量与核物理。与韩国不同,德国是老牌技术强国,其专利发明主要分布在车辆、发动机、机械等传统技术方面,而在通信和计算机等新兴技术方面处于劣势。

从专利权利人的国家来看,2022年美国在48个技术领域上获得的专利数量处于第1的位置,在所有技术领域上都处于前3的位置,美国是专利持有的第1梯队。日本在46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是专利持有的第2梯队。中国在27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是专利持有的第3梯队。韩国在15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德国在10个技术领域上处于前3的位置,韩国和德国是专利持有的第4梯队。另外,法国在1个技术领域上处于第3名,瑞士在1个技术领域上处于第3名,法国、瑞士是专利持有的第5梯队。

按照专利权利人统计,美国、日本、韩国获得的专利比其发明的专利更多一些,在各领域的竞争力更强一些;而中国和德国正好相反,获得的专利比其发明的专利更少一些,在各领域的竞争力更弱一些。上述现象表明美国、日本、韩国可能在海外建有研发中心,或者雇佣外国人从事研发,或者在国外出资赞助甚至购买发明,使得该国家的企业或个人获得的专利数量超过了其本国人发明的专利数量。美国、日本、韩国的企业通过在国外的研发(或者在境外出资、赞助,甚至购买技术发明)实现了专利持有上的增加,可以认为美国、日本、韩国是专利的净增国(顺差)。而中国和德国发明人(或者是居住在中国和德国的发明人,或者是外企员工)做出的技术发明被让渡或转让给其他国家的企业或个人,从而中国和德国获得的专利数量减少,是专利的净减国(逆差)。总之,中国和德国让渡了很多技术发明权利——知识产权流失,而美国、日本、韩国受让(或接受)了很多的专利权——知识产权流入。

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发明人可以让渡或转让给其他人。2022年,美国发明的专利有813项让渡给中国,但是有2076项中国专利发明让渡给了美国,即有1263项专利从中国净流入美国。另外,有257项专利从中国净流入新加坡,有207项专利从中国净流入日本,有59项专利从中国净流入韩国。2022年,共有2025项专利发明从中国净流入其他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理工类科技人才,并且人力成本较低,很多跨国企业在中国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国外的在华研发机构为其贡献了大量的专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向华为公司一样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促进我国的技术发展。另外,国内某些企业的总部或控股公司建在境外(如开曼群岛),也造成了中国专利权数量的减少。

最典型案例的是印度。2022年。在印度的所有专利发明中,有67%的专利权被发明人让渡给美国的企业。简言之,在印度人(或印度居住的人)做出的100项发明中,有67项的专利权归美国所有,有15项归其他国家所有,只有18项归印度本国所有。很多跨国公司在印度都设有研发中心,如苹果、英特尔、推特、思科、华为、通用、福特、飞利浦、巴斯夫。显然,印度已经成为全球的技术研发中心。以色列可以称得上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大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在以色列的所有专利发明中,有33%的专利权被发明人让渡给美国的企业。中国也是很多世界跨国公司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的首选之地。中国有5%的专利权让渡给美国,德国为6%,英国为19%,加拿大为18%。美国企业通过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等方式,每年从其他国家得到了1万多项专利,其中从印度得到了约4000项专利。

2022年,全球有3.5%的专利权让渡给了美国,美国从境外总计得到了1万多项专利,极大地增强了美国的技术实力。美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广泛设立了研发机构,汇集了全球的技术精英进行专利研发,以确保其世界技术领先的地位。美国通过专利权的控制,加强了其在计算机、通信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20.3 中国在美专利的发展态势

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2014-2022年)来看,中国有46个技术领域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两位数。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是:人工智能、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像处理、铁路船舶与航空、医学诊断与外科、管理系统与电商、数据与图像识别、计算机接口、显示展示与声学,这些领域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64%到30%,翻了3至4番。近年来,中国在美专利发明数量的大幅增长也使得排名快速提升。按照发明人统计,中国处于明显优势的,2022年在美专利发明数量上排名第2位的技术领域达到了12个:无线通信网络、显示展示与声学、半导体集成电路、数字信息传输、网络协议、通信传输系统、人工智能、数据库与信息检索、数据交换网络、有机化学、药品与化妆品、计算机辅助设计。而2014年中国仅有数据交换网络一个领域的专利数量排名第3位。

中国处于明显劣势的,2022年在美专利发明数量上排名第7位至第5位的技术领域还有8个:发动机与泵、有机高分子、纺织与印刷、非金属成型加工、一般车辆、铁路船舶与航空、医学诊断与外科、医疗与护理。但是这些领域的发展很迅速,排名提升很快,可见我国在落后领域上的技术赶超是比较快的。

总之,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包括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顺应了世界技术的发展潮流,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交通、机械和医疗等传统技术领域,也利用后发优势,加快了追赶速度。

尽管中国近年来在美专利发明数量翻番,有多个技术领域位居前列。但是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在美专利发明并不多。与美国相比,数量差距极大。例如在农业与食品领域,2022年中国只是美国专利发明数量的10%,比上一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估计还需要14年的追赶时间;在该领域,中国是日本的98%,比上一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还需要1年才可能赶上。事实上,对中国来说几乎不可能追赶上美国,但是完全可以追赶上日本,因为美国在本国获得的专利数量显然会远远多于其他国家。

2022年,中国在半导体集成电路领域的专利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和日本,但是没有超过韩国。2022年,中国在数字信息传输、半导体元器件、显示展示与声学、光学与摄影、无线通信网络、电池、通信传输系统、发电与输变电、电气元件与电路、制冷制热与照明、数据与图像识别、半导体制造、广播电视与电话,共13个技术领域上达到了美国专利发明数量的56%至21%。在医疗与护理、医学诊断与外科、管理系统与电商、包装与储运、发动机与泵、计算机安全、生活与运动用品、药品与化妆品、非金属成型加工、建筑与采矿、计算机应用与软件、铁路船舶与航空、生物化学,共13个技术领域上还不足美国专利发明数量的10%。整体而言中国与美国在专利发明数量上的差距是比较大的。但是,中国在全部50个技术领域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预计未来20年,中国在美专利发明数量有可能与美国的差距大幅缩小,但是几乎不可能在美国本土追上美国,预计能超过日本,达到美国的一半左右。在美国本土,中国的专利数量应该不会超过美国,至多有个别领域的专利发明数量超过美国。目前日本也仅有2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超过美国,韩国也仅有1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超过美国。

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专利数量和美国进行比较,对我国来讲确实不公平。但是和日本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巨大。2022年,中国在美专利发明数量不到日本一半的技术领域有21个:纺织与印刷、一般车辆、发动机与泵、非金属成型加工、有机高分子、金属成型加工、电池、包装与储运、半导体制造、材料化学与纳米、医学诊断与外科、一般机械与武器、物理信号与控制、光学与摄影、材料测试、发电与输变电、电气元件与电路、化工、物理测量、广播电视与电话、光电测量与核物理。在这些技术领域上,中国还需要几年,甚至10多年的追赶时间。日本和美国都是专利大国,整体而言,中国和日本的差距比较大。

近年来,中国在专利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2014年,中国在所有50个技术领域上的在美专利发明数量均低于日本,其中在46个技术领域上的专利数量不到日本的一半,甚至有17个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还不到日本的10%。到2022年,中国在13个领域上的专利发明数量超过了日本,在这些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追赶和超越。这些领域主要属于通信、计算机方面。近几年日本的在美专利发明数量增长缓慢,而我国增长较快,并且在所有50个技术领域上的年均增长速度都超过了日本。按照目前的专利发明增长速度,估计2028年前有可能追赶上日本,并且在大部分技术领域上超过日本。

综合来看,日本在半导体技术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在机械、交通、材料、化学等传统技术方面也具有长年累积的巨大优势。中国要抓住当前世界技术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技术,重点研发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屏幕显示技术、数据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等技术。因此我国要继续扩大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半导体芯片技术方面的研发。争取在无线通信、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计算机核心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早日实现对日本的追赶和超越。

韩国是专利大国,与其相比,中国的优势领域从2014年的7个增加到了2022年的36个,在这些领域,2022年中国的在美专利发明数量多于韩国。另一方面,中国处于劣势,在美专利发明数量比韩国少的技术领域还有14个。总之,在半导体、发动机等技术方面,中国还处于劣势。我国和韩国都在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我国要积极借鉴韩国的经验,取长补短。整体而言,我国的专利数量增长较快,在专利发明数量上我国已经超过韩国。在大部分技术领域上我国已经领先韩国,但是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其他一些技术领域上还需要大力追赶,争取早日全面超越韩国。

德国也是专利大国。与其相比,中国的优势领域从2014年的10个增加到了2022年的34个,在这些领域,2022年中国的在美专利发明数量多于德国。中国落后于德国的技术领域有15个。2019年我国的专利发明数量首次超过德国。综合来说,中国在美国有一多半技术领域的专利发明数量已经领先德国,并且我国和德国在专利技术上完全互补。中国的技术优势在通信和计算机方面,而德国的优势在机械、材料、交通等传统技术方面。中国和德国在专利研发上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中国拥有大量的理工类科技人才,并且人力成本较低,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这些国外的在华研发机构为其贡献了大量的专利。2022年,共有2025项专利发明从中国净流入其他国家。有些专利的发明人地址标注为中国,但是权利人的地址并不在中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国际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研发机构,专利在中国发明,但是专利权由外国公司所有。还有可能是我国一些公司的总部并不设在中国,造成了专利发明人和专利权利人的分离。总之,我国为很多跨国公司的技术研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向华为公司一样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促进我国的技术发展。

2022年,中国只有台积电、华为、京东方、欧珀属于美国专利全球50强的企业。2022年,中国有4家机构进入美国专利50强。其中,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的专利数量增长了9%,列第3名;华为技术公司的专利增长了2%,列第4名;京东方科技集团公司的专利增长-10%,列第24名;广东欧珀移动通信公司的专利增长了4%,列第42名。

在美国获得专利最多的前100家中国机构中,大陆机构为66家,台湾机构32家,香港机构2家。在前100家机构中,共有11所大学。在前100家中,大多数机构的主要研发领域是通信、显示、芯片、计算机和互联网,都属于电子、通信和信息技术领域。总之,信息技术(通信、电子、计算机)是我国在美专利的主要技术领域,信息技术也成就了众多的知名企业。

在前100家机构中,只有台积电、华为、京东方3家公司获得的专利数量超过1000项,其他公司只有数百项甚至几十项专利。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在美专利数量增长很快,但是很多专利都为小企业所有,一些大企业的专利数量不多,技术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已经达到了100多家,其中有不少是科技企业和制造企业。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国内许多著名科技公司和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竟然榜上无名,没有进入前100强(100强的门槛是2022年在美国获得43项发明专利)。这也说明我国的企业只是生产强或者是营业额、营销收入较高,而不是技术强。也有可能是这些企业的技术很强,但是市场主要在国内,所以只是在国内申请了专利,而没有申请美国专利。在研发、生产和销售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这种做法是否可取值得深思。

从主要国家在美专利技术领域余弦相似性的值来看,在技术研发布局上和发展方向上,美国的最大相似者是中国,相似性值高达0.83,预示着未来中美有可能会爆发最大的冲突和竞争。德国与美国在技术研发布局上也很相似(0.82),德国也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日本、韩国与美国的技术研发布局和发展方向较为相似(0.76和0.74),也会形成一定的竞争。日本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依次是德国(相似性值为0.87)、韩国(0.87)、中国(0.81)、美国(0.76)。韩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依次是中国(0.93)、日本(0.87)、美国(0.74)、德国(0.70)。德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依次是日本(0.87)、美国(0.82)、韩国(0.70)、中国(0.70)。

从主要国家在美专利的领域余弦相似性的值来看,中国和韩国最为相似,高达0.96,可以理解为中国和韩国在专利技术领域的研发上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即专利技术研发领域几乎完全重合。这或许意味着中国和韩国之间的专利竞争十分激烈,进而影响两国产业的发展。其次是中国和日本的相似度,高达0.84,可以理解为中国和日本在专利技术领域的研发上具有相对较高的重合性,即专利技术研发领域重合部分较多,将会面临巨大的正面竞争。再次是中国和美国的相似度,高达0.80,可以理解为中国和美国在专利技术领域的研发上具有相对较高的重合性,即专利技术研发领域重合部分较多,将会面临激烈的正面竞争,两国产业的发展将会迎来重大变局。中国和德国的相似度较低,为0.66,可以理解为中国和德国在专利技术领域的研发上的重合性不高,互补性较强,两国技术竞争的领域相对不多。

当前,我国必须全力以赴,大力推进技术研发。如果我国在技术上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的经济就很难进一步发展,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不会成为发达国家,国家的崛起和伟大复兴就难以实现。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信息技术,必将在通信、计算机、半导体技术上取得更大的进步。而韩国正是依靠信息技术带动了其经济发展。韩国之所以成为高收入的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其技术发达,专利数量较多。

我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包括通信、计算机、人工智能,顺应了世界技术的发展潮流,抓住了难得的机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交通、机械和医疗等传统技术领域,也利用后发优势,加快了追赶速度。综合来看,中国要抓住当前世界技术变革的机遇,大力发展新兴技术,重点研发通信、半导体和计算机技术,包括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半导体制造、屏幕显示技术、数据识别、图像处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因此我国要继续扩大在通信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保持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和半导体芯片技术方面的研发。争取在无线通信、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计算机核心硬件和软件方面,取得全面突破,实现对其他国家的追赶和超越。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专利权是一种(知识)产权,发明人可以让渡或转让给其他人。2022年,授予美国机构或个人的专利项数比发明人来自美国的项数多了8%,而授予中国的减少了8%。2022年,共有2025项专利发明从中国流入其他国家和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拥有大量的理工类科技人才,并且人力成本较低,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这些国外的在华研发机构为其贡献了大量的专利。我国的企业也应该向华为公司一样走出去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全球人才促进我国的技术发展。

总之,我国要想成为发达国家,必须首先在技术上赶上发达国家,这是我国实现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国技术的长足发展是某些发达国家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很难一帆风顺,将会受到某些国家的阻碍。我国政府以及众多科技公司、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机构必须及早谋划,提前布局,充分考虑我国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困难险阻和意外因素,争取早日实现技术领先,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伟大目标。

致谢

感谢大连理工大学刘则渊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梁立明教授、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对本报告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向以不同形式对本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的专家学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81765-1412534.html

上一篇:2022年不同国家在美专利引文数量上的分布和倾向——美国引文最多,中国最少
下一篇:2022年欧洲专利统计分析报告概述——授权专利总计81436项,比上一年下降了25%
收藏 IP: 61.158.18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2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