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在老家陪母亲过大年
2013-2-18 10:28
阅读:7958
标签:母亲, 老家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年有余。这些年来,除了在国外和儿子过了两个年外,每年都要回到老家陪老母亲过年。尽管老家还有多位姊妹,作为长子还是坚持争取每年2次以上回老家看望老母亲。今年恰逢母亲88岁高龄,我向全家人发出号召,除了在国外的儿子因事不能回来外,其他大家庭成员都要回老家陪伴母亲或奶奶过年。

父母亲生养我们兄弟姊妹6人,三个儿子,三个女儿。目前分别居住在北京、石家庄、武汉及国外我儿子小两口。在父母的人生理念中,教子女念书放在家庭头等重要地位。无奈那时家境贫寒,所以母亲常说,真没办法让儿女们全部自由读书,只能做到:儿子只要能读书一直要教到没有书读为止(指考不上);女儿则教到小学毕业为止。这当然不能责怪母亲“重男轻女”思想,因为这个理念存在中国已经几千年历史了,何况对于母亲这样一个不识字的农家妇女。这个信条一直坚持到小妹妹被破除。因为这时候,一则我已经大学毕业,家里经济状况开始好转;二则母亲的“不合理”信条本身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所以,当小妹考上初中后,母亲“特批”她继续读书,后来是小妹自己不愿意读书要工作,而没有读完初中。所以,现在和小妹谈起这个事情,她直说怪她自己。我们三个儿子都不负众望,均大学毕业。即使二弟由于文革原因,没有机会考大学(当年他高中学习成绩优秀),也在后来工作时在职坚持读完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他是公务员)。而今,母亲共有3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加上2个孙媳妇,全家共有13口人。因为,按照农村习惯,女儿家庭成员是不能算入我们家里。俗话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否则母亲已经有了5个重孙辈了,大妹家2个,二妹家2个,小妹家1个。无奈我的儿子和侄子至今还没有动静,所以,每次回家母亲总要催促他们快给她生重孙子女。

老话说,长兄如父,我的一声号召得到小弟全家和在北京工作的侄儿及媳妇和侄女的积极响应。由于母亲和在老家的二弟居住,所以,每次回家二弟就是“东道主”,细心周到地照顾远道回来团聚的亲人。这次小弟一家表现很好,尽管他自己每年春节都会回来陪伴母亲过年,但他夫人和儿子却有几年春节没有回来了。小侄儿今年高中二年级,属于冲刺阶段,但小弟说服他们,这次要响应大哥(大伯)号召回老家过年。尽管她们一家没有买到车票,小弟决定开车1400多公里,用时16个小时,从石家庄回来(返程因碰到河北大雾花了20个小时)。真算是日夜兼程,到年三十下午赶到。我多次告诫大家,父母在哪儿,我们的大家庭就在哪儿。我们有老母亲健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她将儿女们紧紧团结在她的周围。二弟多次对我说,在村里我们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关系及大家对父母亲孝顺的表现很让他们羡慕。母亲也曾多次在村里人面前炫耀:“我不仅有孝顺的儿女,还有孝顺的儿媳妇和孙媳妇”。我在村里也多次亲耳听到乡亲们的夸奖,我说这是做儿女的分内之事。我经常向弟妹们宣讲父母亲过去受过的苦难。因为我作为老大与老六小弟之间年龄相差21岁。我亲眼见证了父母亲为我们健康成长所付出的辛劳,我要让弟妹们及她们的子女牢记在心。

按照老家春节习俗,大年三十的晚餐最为丰盛。尽管现在生活好了,大鱼大肉在平日餐桌上也不少见,但年三十的晚餐的表现一定是体现和考验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现在村里在外打工者收入颇丰的不在少数。这次看到村里一位在广东做房地产生意的村民已经买了宝马,村里别墅更是比比皆是(见图)。母亲常说,她16岁嫁到我们家里时是最贫困的时候。因为那时家里地很少,有时到了年关还要到富人家借粮过年。年三十的晚餐全家人能有1斤肉就算不错了。而今真是今非昔比,我们靠父母的辛劳完成学业。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奋斗,过着幸福和有尊严的生活。我和母亲今年在家门口开怀大笑的合影照片见证了这一切(见图)。大年初一,我们给母亲拜年,然后到村里本家族各家拜年及在村里祠堂祭拜祖宗,最后到山上给父亲和爷爷奶奶上坟,愿他们在天之灵赐福给他们的子孙后代。上午11时许,儿子从美国波士顿视频给他的奶奶、我们老两口及两个叔叔、婶婶们拜年,初三又给来拜年的三个姑姑及姑父们拜年。母亲对照视频多次对儿子说一定要常回来看他,儿子大声说:奶奶,这是一定的,你要好好保重身体,将来我来给你操办百岁生日庆典。一番浓浓亲情感动着我们这个大家庭。

祝愿天下所有父母亲健康、幸福、快乐!

村里别墅之一

村里别墅之二

母子俩开怀大笑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662748.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1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