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生
聊聊中文与英文论文写作话题 精选
2022-12-26 08:12
阅读:5973

聊聊中文与英文论文写作话题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最近与一位重点大学的海归教授聊天,他在海外多所大学求学和工作10多年,具有较为丰富的国际学术经历。我对他说,你应当要求博士研究生的英文学术表达“过关”,包括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当然,我的这个要求绝不涉及“崇洋媚外”,正如任正非先生说的“我们一定要向先进国家学习”,英语是世界第一通用语言,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位教授学生的英语口语一般都不错,因为学生的生源好。然而,我告诉他,学生良好的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并不完全正相关,博士研究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科技人才后备军,他们的英文论文书面表达要从中文写作抓起。我们许多大学为研究生开设了“科技写作课程”,我也曾经为学校三届(2008,2009,2010)博士研究生的“科学方法论”的十讲中主讲过一讲(每讲4个学时)。后来有学生对我说,我的这一讲内容比较务实管用。为此,我建议学生要重视中文阅读和写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英文论文写作文法基础,至于专业英语只要通过多读文献不难解决。这就是这篇博文选题的由来。

以前写过多篇与“学术论文写作”博文(见后面文章目录),其中有的博文也受到一些年轻学者的欢迎。我始终认为,一个在“学术围城”内辛勤耕耘的学者,发表学术论文是你展示成果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尤其像我们这些大学普通教师,要想获得高级别的科技奖励“难以上青天”,只有通过相对公平公正的学术刊物,尤其是国际专业学术刊物发表成果论文才能客观展示你的学术影响力。俗话说,“实力如何?数据说话”,这是我数十年来学术经历的体会。

曾经有网友在网上调研过我的学术背景,并在我的相关博文评论时“表扬”我:刘老师科研做的不错(可能主要指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和发表论文记录),博文写的也好。我似乎有点“骄傲”地调侃回复:“文理兼通”。其实,我的中文论文写作尚可,英文论文写作很差劲,因为,我们中学和大学的外语是俄语,现在俄语也全部还给老师了,只剩下“哈拉索”,“哦庆哈拉索”,“达瓦里西”。英语完全是后来通过自学而始终难以成才。至今记得,1988年下半年殷鸿福老师找到我,征询我是否愿意参加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ansen教授项目合作时,简单问了我两个问题:1、对这个项目是否感兴趣?我回答非常感兴趣,那时候我已经阅读了大量相关中英文专业文献,其中部分文献与这个项目研究内容不谋而合。2、你的英语如何?我只好如实作答,专业英语阅读尚可,口语交流很不好,只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交流。没想到殷老师爽快地说,那就行,我与Hansen教授说去。不久,殷老师正式通知我,经过与Hansen教授商量,他同意你参加这个项目,经费全部由他负责。随后殷老师将Hansen教授的通信地址给我说:“从此你们自己联系。”殷老师这种赶着鸭子上架的方式给我“施加了很大压力”。我们常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只好恶补英语来应付后来与Hansen教授的科研合作。记得在1989年第一次野外调查与采样工作结束后,我在北京机场送别Hansen教授时,他叮嘱我加强英语口语训练。

在此后的合作中,包括双方成果的发表,自然涉及英文论文写作,尤其是如何在英文论文中准确流畅地表达成果的创新点成了我的一个“卡脖子”问题。在此后的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尽管英文论文的书面表达与中文稍有差异,例如语态习俗,但这不是关键问题,而是我的中文论文书面表达存在严重不足。为此,我下大工夫阅读了大量中文科技文献,并注重学习那些优秀同行的中文论文的文字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中文论文成果表达学问深奥。我后来常常告诫学生,阅读那些杰出学者的论文,除了学习人家科研成果,还要学习他们成果的书面表达。一篇优秀的中文学术论文,不能仅限于告诉读者具体科技成果,而且还要让读者阅读时感到“舒服”,这就涉及到书面文字的逻辑及流畅表达。此外,我在阅读中文文献时还发现,学术期刊“级别”(国家级,学会级,行业级等)越高,对手稿文字要求也高。为此,我常让学生注意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我俗称为两个国刊)和其它专业刊物论文在文字表达方面的差异,并将那些写作非常好的论文文字表达信息记在心中。这也表明,刊物之间除了对成果水平要求有所不同外,对文字表达要求也有所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权威期刊编辑对有的文字表达较差手稿不送外审,而是要求作者对手稿文字再次修改后重新提高。我在早年发表英文论文时也碰到过类似情况,编辑来信说,“请你找英文水平高的人对手稿认真修改后再提交。”这就是为什么Nature杂志在作者指南中特别强调论文手稿写作不仅要让专业同行看懂,也要让普通科学大众看明白,这对论文写作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此,有的学者为了图省事找翻译机构完成手稿撰写,这只是权宜之计。其实,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尤其是青年学者,过好英文论文写作关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

总之,一篇让读者赏心悦目的中英文论文的撰写要靠长期付出和积累,是一个学者在科技写作方面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变的过程,到那个时候,你就不仅学术论文书面表达,还有与学术相关的诸多文字材料(科研项目申请书,总结汇报材料等)都会写的很出色,为你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加分”。

这是我2022年最后提交的一篇博文,全年共发布48篇,与博友们分享我对“教育,科技,人才”话题的认识,为2022年科学网博客版的创新发展和繁荣尽了绵薄之力。祝科学网全体工作人员和全体博友在即将到来的2023年新春愉快!让我们秉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平稳安全度过疫情难关。

 2022年12月15日策划,12月26日完成提交

 

我在科学网发布的与本博文话题相关博文目录:

1、发表学术论文究竟是为什么?2012年2月1日

2、学术论文“创作”的一点体会,2018年10月26日

4、大学教师还是应该发表学术论文,2022年1月18日

5、聊聊学术论文的套路,2022年7月18日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刘庆生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3617-1369167.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8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8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