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我们为什么要怀念李小文博友-以此文回忆当年求职之路 精选

已有 20569 次阅读 2015-1-18 22:25 |个人分类:历史在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李小文, 院士, 求职, 鹰与鸡

科学网上的李小文院士和俺有过两、叁次的交集,他老人家在两篇简短的博文里提到过我这个博友。这在科学网上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就好像比如一个人经常坐灰机,做错飞机这种小概率事件就很有可能发生。每一位博友和李小文老师在科学网上擦肩而过,也是早晚的事情,只要我们都在科学网上,活的足够长。

在他这两篇博文中,一篇是解释莫言等人的研究生学位和北师大的干系,另一篇是有关朝鲜战争的事情。这后一篇是在我第二次被科学网封博期间,跟贴于他的一篇关于战争遗孤回忆其英雄父亲的转载博文引起的。他提到“谢力对志愿军战史是比较有研究的”,这实在是过奖,我只是有兴趣于韩战,这和如下经历有关。

都说出过国的人,在起初都会经历“文化震憾”。我经历过的一个震憾就是在2000年后有机会在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军事学院,看到过一本西方朝鲜战争画册,那里面有一张志愿军战士跪着举手投降的照片。对我,一个在七十年代接受中小学教育的人,这就是一个震憾。对这样一张照片的震憾也反应了我天真、幼稚的一面。对我们那一代人,国内中小学教育以及社会都面向英雄人物,那些反应普通民众孱弱的一面是不会展示给我们这些未来“革命接班人”的。现在就不同了,通过正规教育,学生们有机会接受正能量,同时,通过小文老师译名的万维网,我们也能有机会通过层层过滤,了解所谓的负能量以及普世价值观。比如简单地百度搜索,我们就会看到如下类似的图片,其中一个是求命另一个大概是受到迫害后的求活。

我认为,这些图片非但不会损害“最可爱的人”的整体正面形象,它们反应了我们中国人和其他国家人民一样也都会努力“求生”的一面,尽管方式或许不体面、不绅士。这些“负面”照片也让我们能全面地认识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事事以百姓利益、生命为重,那么相信中国历史或许少了许多荒唐事情。

回到正题。我为什么说: 我们要怀念李小文博友。这和我的个人经历和李小文院士的作为有关。提到李小文院士,对于科学网常客来说,就会想到2009年他和“海归”孙爱武的那件事:美国博士孙爱武落难北京摆地摊,小文院士英雄出手相助,引来更多社会关注。

我也和孙博士一样,有过一、两次刻骨铭心的求职经历。最难以忘怀的是2004年从澳洲博士毕业后的求职。因香港中文大学黄教授在网络化控制方面,有被人称为 seminal 的工作,我羡慕而渴望与其工作。于是,在黄教授的帮助下,2004年8月至2005年7月,我到他那里做了一年博士后。这一年期间,不停地在国内找工作。2005年,那是一个中国大学博士大跃进的年代,也生产出许多官员博士。在大学,六十年代出生的教授们,雨后春笋般地成了博士,于是博士已经不再像九十年代那样供不应求了。

在就业市场,没有潜在的共同利益,很难想象有人会帮助你。

为了能够回到北京家人身边,在北京求职期间,我前后接触过六位院士(不含后来的准院士),包括专业内五位,以及数学专业的严加安院士。为什么接触院士,是因为那些院长、系主任们基本不理呀。对这六位院士来说,我是一个陌生人。院士们经多见广,手中或许没有实权,即使他们认为求职者有不错的论文发表,一般来说都不会有帮助,比如推荐等,何况我的发表情况不好(但不谦虚地说实力好)。这是一个利益交换的时代,用后来一个认识的同事说过的话:人家凭啥帮助你。

我一个曾两次读过博士的人,在诺大的北京城,那一年,40岁,居然找不到一个讲师职位。2005年八月至2006年六月,我的简历出现空白。

数学院士严加安教授是个例外,这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我澳洲的博士论文是关于隐马尔可夫过程鲁棒估计问题的,其中描述两个隐马尔可夫模型之间的概率距离,采用的是条件测度之间的相对熵。想要做好这个工作,具备测度论的知识更好,我读的书包括中科院数学院严加安院士为研究生写的教材《测度论讲义》。

2004年下半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偶尔去深圳的书店,于是将书架上的《测度论讲义》近10本都买了下来,为什么?一个理由是为我未来的学生准备的。后来,很偶然的机会,一次在中文大学食堂吃饭,看到学生们与一位大陆来的教授闲谈,于是我凑上前去,一打听,老者正是严加安教授。于是,我把我的故事和他的书说给他听,老人家请我去他的办公室,给他介绍我博士论文的工作,分手前,严院士告诉我,回去后可去中科院找他,他原意介绍我到北科大的(应用)数学系求职。

我一个工科背景的人,不谦虚地说,在自动控制界里,是数学学的好的人,我是不愿意去一个数学系工作的。回北京后,我也没有去找严院士。那个时候,我认为那里缺少研究动机,应用数学家们都是在做二手工作。一个令人振奋的工作地点应该是贝尔实验室,这是我在大学本科时,因为专业背景是电子工程的缘故,早已认识到了。

求职期间,我也曾手里拿着博士论文,混入到知春路的微软研究院求职,因为我博士论文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的正是贝尔实验室的语音识别工作。当时,与此工作有关系的台湾人宋博士正主持微软研究院的语音识别组。无奈,运气不好,遇到一个中科院声学所毕业的土鳖博士(原谅我这里用土鳖,我也是一个土鳖博士),他百般阻拦,不让我为宋博士介绍我的工作,后来他安排一个硕士实习生给我电话面试,问的问题却是我以前哈工大读博期间的工作。

写到这,有人会问,看来你这个大叔情商不高呀?你咋就不知道找好工作再回来呢?一般来说,智商高,情商低,这是老天爷同情弱者的缘故。大叔我,情商、智商都不高,但还是知道“骑驴找马”,也是有过电子邮件告知航天五院总体部同意接收意向,无奈间隔三个月后,正式要求报道时,人家又说不要了。如果大叔那一年去了501部,今天月球上的玉兔不会那样寂寞,或许还能走动走动,呵呵。 

李小文老师是个好人,他走了,科学网有这么多人怀念他。李院士对于科学网网民和曾经“精神”过的孙学武博士,如同严加安院士对我,也如同偶失业那一年,在北航招待所遇到的一位中医大夫,这都是我们为什么要怀念李院士的由来。记得大夫曾用列宁爱引用的一句话鼓励我:鹰有时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比鹰高。这句话又给了我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向往。为了这句话,我还要继续奋斗十年。

时值李小文博友仙逝,写此文怀念他老人家的同时,也借此文纪念我的那些“风雪山神庙”的岁月

PS 对了,还有一次,我写“万恶的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奖学金评选方法”一文,小文老师的评论:也支持。但建议不用“万恶的”这样的词。可惜后来,应学校的要求,此文不得不隐藏。



深切缅怀李小文院士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9170-860687.html

上一篇:一个人的价值
下一篇:中国凭什么奢望“文艺复兴”
收藏 IP: 124.127.222.*| 热度|

59 罗德海 李伟钢 陈安 周少祥 肖重发 陈楷翰 蔡小宁 蔣勁松 戴德昌 徐晓 张云 武夷山 魏东平 苗元华 曹须 陈永金 刘立 王伟 刘全慧 陆俊茜 赵猛 张江敏 陈桂华 王春艳 赵凤光 王鸣远 马建敏 付丽 李楠 徐世文 李锡帅 马英 刘艳红 姚小鸥 赵美娣 余世锋 薛宇 王飞跃 李天成 曾泳春 张忆文 庄世宇 何士刚 陆绮 葛素红 chenhuansheng huangnigang1 seeker99 lbjman ncepuztf HLpope chaijf xqhuang sc2000sw yjxia baobiao007 shenlu 半江瑟瑟1991 physicis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