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 is hopeles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ntrolhopeless I just wonder how things are put together and then what happens

博文

学者的人格

已有 4012 次阅读 2019-11-10 13:13 |个人分类:唯恐天下不乱|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钟老师谈到:评价学者的弱标准和强标准-兼评《学术不是人品,也不是思想》

其中提到的那篇文章来自于复旦的原图书馆馆长,俺以前也看过,觉得一方面肤浅,一方面历史上早有人回答类似问题,那就是韦伯的《以学术为志业》。科学网上有Bobby老师认为,韦伯的观点业已陈旧,俺不认为,一个现象支持俺,那就是《以学术为志业》现在有多个版本,去年还再重印和出最新的翻译版本。以下与“人格”或者“人品”相关的内容来自于旅德学者王容芬的翻译版,已经是她的第四版了,直接从德文翻译。王容芬的介绍,国内能看到的不多,可以见到的三个链接:王容芬简介王容芬印象王容芬(二)来自豆瓣。

韦伯的重点是:在学术领域中,只有纯粹献身于事业中的人,才有“人格”可言。

------------------

尊敬的各位!在学术领域中,只有纯粹献身于事业中的人,才有“人格”可言。不仅在学术领域如此,我们尚不知,哪位伟大的艺术家没有献身于自己 的事业,而是干别的名堂。说到艺术,纵然像歌德这样的大家,当他冒味地想把自己的“生活”当成艺术品时,在人格上也受到报复。

谁要怀疑这一点,为了以身试法,他只好当一次歌德。至少,每个人都承认, 即使歌德这样的几千年才出现一次的大才,也不能不为这种冒味付出代价。在政治上,也是这样,不过今天不谈这个。

在学术界,有人以戏班班头自居,把自己应当献身的志业,拿到舞台上表演,想借助“阅历”证明自己了不起,并且问:我怎样才能证明自己不仅仅是个“专家”?我怎样做,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说出还没有人说过的话来?这种人肯定没有“人格”。

今天这种现象大量上市,处处透着一股小家子气,也降低了当事人的人格。这种人问,如何才能出人头地,而不全神贯注于自己的任务——仅仅是任务。这种全神贯注,能把人提高到他准备献身的志业的高度,给他以志业的尊严。对艺术家来说,也是这样。

注:人格,也就是钟老师博文中的人品,英文是personality,德语 Persönlichkeit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69170-1205570.html

上一篇:谢教授语录 2019.10.20
下一篇:你们为什么要为苏联吹牛?
收藏 IP: 106.39.150.*| 热度|

17 郑永军 武夷山 蔡宁 程智 杨正瓴 杨悦奉 李毅伟 王安良 李楠 刘钢 钟定胜 宁利中 李学宽 马军 代恒伟 梁洪泽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