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建立-花开满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aperopen 《电子设计工程》杂志社 西安知先信息

博文

未来采编系统之我见

已有 3263 次阅读 2015-11-15 10:43 |个人分类:期刊网络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期刊, 科学数据, ORCID

1.   支持XML(或者HTML),包括图片、图表的自动转换等,要适应不同的排版软件。自动化是最重要。目前是需要人工来编辑HTML(需要委托专业公司来外包)。

2.   全面支持ORCID,为审稿提供作者公开信息;和ORCID系统的对接,把发表论文直接关联到作者的ORCID上。

3.   Issue by IssuePaper by Paper的过渡(和预发表不完全相同,参见Arxiv)。

4.   “微学术”的支持。

5.   审稿专家的自动发现和提供(第三方功能)。

6.   Open Peer Review机制的探索。

7.   和科研数据的关联提交、审核和展现。

8.   需要扩展网刊推送和订阅手段,如在RSS基础上,增加微信订阅号等。

9.   页面设计的手机页面和计算机页面自适应;

10.手机APP和微信新型用户交互。

11.需要一些OAI接口,和数据库、学术搜索系统对接,提高文章展现度,或者提升经济效益。

12.支持广告插播,为期刊效益考虑。

13.发表引用情况的自动收集(和引文分析系统的对接)。

14.基金项目收集,为约稿提供数据基础。

15.参考文献自动编校功能的对接。

16.期刊参考文献格式插件的提供。

17.审稿专家考评。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5283-935364.html

上一篇:机构知识库发展的3个阶段
收藏 IP: 116.231.143.*| 热度|

2 陈辉 NoteFirs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