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楷
余甘子植物多酚化学及生物制造研发现状
2021-11-17 17:12
阅读:2224

             余甘子植物多酚化学及生物制造研发现状

                          杨顺楷    四川    成都

                                     (四)


  1.   余甘子(滇橄榄、野橄榄)研发简介


    余甘子较为普遍分布在我国南方山地,对这种药食两用经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在断断续续的开展实验研究,已经积累了许多很有用的知识。南亚次大陆,如印度在开发余甘子果的方面,已经开发出复方抗肝炎药,可以有效抑制乙肝病毒,并很快减轻肝肿大、黄疸等系列症状。国内福建开发出现代中药“余甘子冲剂”治疗乙型肝炎,经过一个月疗程后,经肝功检查和超声检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89.9%。

    总之。过去的20-30年间,国内外对余甘子植物多酚的研发已经取得重大的突破性进展,称之为:“单宁,生物活性有机化合物的新家族”,可见其问题与答案还将继续深入研究与开发,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合成生物学时代,责无旁贷很有必要将该药食两用植物多酚资源开发出来,形成可观的产业。



    余甘子是大戟科植物叶下珠属余甘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它是藏维吾尔傣壮白苗布衣等民族的习用药材。在我国余甘子作为民族用药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将余甘子,经过简单加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食用,故民间发现长期食用余甘子可以有效治疗胆道疾病,而古代本草文献多有记载具有多种功效。


      我国南方多省现有余甘子林地以及栽培面积已经达到6万公顷(2003),余甘子果总产量每年10万吨;仅  

      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干热河谷现存有30万亩余甘子自然群落,估计云南省就有1万吨滇橄榄果产量。这些野生

      于山区的余甘子(滇橄榄)果近九成掉落到地面上,任其自然烂掉,这一笔宝贵可再生经济植物资源未得

      到合理开发利用确实可惜。


2.   余甘子植物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余甘子果植物单宁(分子量500-3000)成份结构复杂,有效成分含量较低。例如,采用皮粉法对云南的滇橄榄(余甘子,同物异名)果测试单宁成份达到45-55%;植物化学研究表明,主要为柯子酸、柯黎勒酸、鞣云实素、原柯子酸、柯子裂酸、没食子酸(GA)、鞣花酸等。发生生物降解—触发酶促水解反应的底物—可水解单宁数量和品质因种属或地域分布,野生或农业栽培的差异较大,故对该余甘子果的应用基础研究开展深入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南方某大学的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首次对广东惠州地域野生余甘子干果,分离鉴定了18种植物多酚成份,并考察其药理活性。对余甘子植物多酚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它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诸如抗微生物感染,抗氧化作用,抗肿瘤,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营养补益等多种生物活性。余甘子单宁与Vc的协同作用,在抗肿瘤/抗诱变的阻断率达到90%,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3.   余甘子鲜果一般物理加工炼制方法


      利用滇橄榄鲜果作为初级原料,进行对其活性组份的物理性提取炼制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初级原料的“果肉榨汁/果渣㓎提”处理后,将汁液/㓎提液合并,减压浓缩后,将提取液进行冷沉降处理,分离出上清液,乙醚萃取去亲脂性成份;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单宁酸组份,活性炭脱色,浓缩回收有机溶剂,得滇橄榄果植物多酚活性组份粗品;粗品再次经由大孔树脂柱分离,制得精制样品。通常认为该低分子量的可水解单宁高活性成分为小于1000D。

       该样品经用GB-5308-85 皮粉法测定,粗品单宁酸含量53.45%;精制品82.30%。该提取物可以用于抗菌,抗氧化,抗衰老,抗紫外线辐射,清除自由基功能的美白护肤日化新产品和植物单宁药物开发等用途。

      

                              (待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杨顺楷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4804-131280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