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生物学这个圈子里,我是个不合群的人。国际上基因组测序很热门时,测序文章不是Science就是Nature,最差也是个Nature子刊。咱对那东西没兴趣(当然还有现实原因就是没那么多经费),后来非编码RNA、表观遗传火爆起来。我的想法是,那么多人要做,就用不着我了,你们去做吧。我要做你们想不到的,你们大家都想不到的问题,才是我的使命。
就这样,在基因组学领域闯荡的十几年中,有孤芳自赏的心理,有特立独行的表现,却没有江湖侠客的洒脱,根本洒脱不起来。自认为观点新颖、思路独特的稿件,在匿名审稿人那里屡次遭到冷落、刁难。论文发表之后,往往是叫好不卖座,同行们虽然评价为新颖独特,就是惜墨如金,写论文时不愿意引用。
今天,罗振宇的音频节目(1)中的这几句话对我触动很深,赶紧记录以此,以备忘。在节目中,罗胖讲的是创业者的道路。
“有的创业者,他特别有理想有激情,也有一帮相信他的小伙伴,他执行力很强,百折不挠,所有的特点都符合一个好的创业者的特征。但就是一条,他的创业目标不靠谱。所有有经验的人,都知道他不靠谱,就他自己不知道,但是没法说服他。他张口就对你说,所有创业者做的都是俗人们理解不了的事,就像哥伦布当年出发去找美洲的时候,也有很多人说他是疯子。他说的很对啊,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往往很纠结。一个好的创业者,和一个偏执狂患者之间的界限非常模糊。”
他们创业者中有这样的偏执狂,我们科研人员中,这样的偏执狂更普遍呀,本人就是一例。
对此,罗胖的诊断书是,问题“出在你的内在价值系统和外在世界的匹配度上”,“但是只有当你这个价值系统,越多的人也觉得有价值,觉得你正确,你在商业上才能做得成。举个例子,假如你觉得煤炭是世界上最好看的东西,没问题,这是你个人的审美偏好。但是当你要创业,你非要把煤炭卖很贵的价格,推荐给别人做“结婚煤炭”戴在手上,那你和外在的匹配度就差啊,因为绝大多数人会觉得,钻石更合适,更好看。如果这个时候你扑上去解释说,煤炭和钻石在原子结构上是一样的,没有用嘛。不是说你错了,而是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不匹配,你就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越陷越深,越来越固执。”
对做科研的我们,热门问题才是大家都关注的,才与绝大多数同行的兴趣更匹配。也只有匹配了,我们的稿件在审稿中才“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只有匹配了,他人写文章时才会用得着我们的结果,用我们的论文做了垫脚石,必然也就会引用我们的论文。一个更深层次的匹配,是自己的新观点新假说与现有知识体系的匹配程度。观点新颖独特不是目标,只是一个优点而已,我们的目标是接近自然界未知的现象或规律。一个观点假说如果只有新颖独特,与现有知识体系的匹配度却很差,这样的观点假说最后被证明是对的可能性也不大。
需要强调一点,科学和创业还是有所不同。罗胖警告与外界不匹配的偏执创业者,“虽然表现出来的样子,对外追求的方法,全部都对,但是最终还是一事无成”。但在科学界,与同行兴趣和现有知识体系匹配不足的科研人员,多数可能也是一事无成,但还有少数,这些少数却是大成。这样的大成者,典型例子就是遗传学的创始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因为与同行兴趣和当时知识体系不够匹配,孟德尔的论文如果用现在方式审稿,必然要经历审稿人的千锤百炼,历史上,它发表之后也确实经历了同行(包括达尔文)的不理解、不理睬。是在他死了二十来年之后,才有“孟德尔定律再发现”,他的成果才与现有知识体系匹配上了,国际科学界才给了他应有的荣誉(2,3)。
最后,劝慰自己,告诫同志,既然具备孤芳自赏的性格,既然选择了特立独行的道路,就不能再看重世俗的荣华富贵,就要有心理准备,可能会重走孟德尔的老路。
----------------------------------------------------
1、此节目叫【穷查理宝典】之二,在得到app中收听到的。
2、说起这个匹配来,孟德尔显得很遥远。近一些的是转座子的发现者Barbara Mclintock,四十年代末,她号称发现遗传物质也可以在染色体上四处乱跑。这与当时的知识体系完全不匹配,结果也就是,神马玩意,谁信呀。好在Mclintock寿命长,等到知识体系赶上了她的理论之后,她才去世。去世前,拿了个诺贝尔奖,风光一把。
3、要详细了解孟德尔的经历,可以看看饶毅写的《孤独的天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3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