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北京大学药学院周德敏、张礼和等人在《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报道他们研制的快速制备的活病毒疫苗的新方法。该成果或将普遍适用于几乎所有病毒,被《环球科学》称为是“有可能成为病毒疫苗领域的革命性突破。”
我看了之后《环球科学》的介绍,感觉这一次也许可以称为热被窝级的成果。可惜有课韩春雨事件的教训,没有人轻易地对他人成果给予这样高的评价了。
虽然这一论文重点是在介绍疫苗制备的新方法,但我感觉其中意义更大的,是它可以起到治疗病毒感染的作用。疫苗制备,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法了。新的方法,充其量是比之前的方法向前迈的步子大一些而已。就像是基因工程疫苗比之前的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在安全性和效率上迈出了一大步。这次可能又是或大或小的一步。这一步,即使很大,也是锦上添花。
疫苗只有预防作用,也就是防患于未然。但对已经得病的人,一般疫苗就无能为力了。外来生物的感染,抗生素发明之前,最可怕的是细菌感染。人类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死亡率很高的大规模鼠疫。有了抗生素对付细菌感染,人类最头疼的就是病毒感染了。在病毒治疗上,一直是实裹足不前。而此技术,可能是病毒治疗上的突破口,是雪中送炭。此技术在病毒治疗上的介绍,可以参看《环球时报》中的一段话:研究人员将活病毒疫苗注射至已经感染了野生流感病毒的小鼠体内,结果显示,之前感染的病毒消失了。周德敏对此解释道:“病毒一直在进行重组。我们的活病毒疫苗进入人体后,如果体内同时存在感染的病毒,它们之间会重组,带终止密码子的病毒基因会进入野生病毒的基因中。只需要一个终止密码子,野生病毒就会失去复制能力。如果流感疫苗里设置的终止密码子越多,它们能中和的病毒数量就越多,也就是说药性越强。”在周德敏看来,如果未来爆发大规模的病毒疫情,运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针对性药物。
个人感觉,这一次,即便该文结果是假阳性,其他人用同一思路早晚会做出真阳性结果。也许,过不了几年,人类不再怕病毒了。
但要提醒的是,即便是这个方法普及了,也只能对付已经研究清楚的病毒。一种新病毒感染人类开始,到这种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完成、快速生产疫苗或药物,总会有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内,谁感染谁就是无药可救的倒霉蛋。怎样避免在医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成为倒霉蛋,我的建议是远离野生动物。新病毒往往是从别的物种上传染过来的。
------------------------------------------
顺便谈一下自己的一个不成熟的看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也许可以在实验室的病毒培养细胞体系中,将某种稀有氨基酸(如色氨酸,稀有,以便后面工作量不太大,但也不能太少,至少编码序列中出现10次以上)的密码子与终止密码子互换。而后,将该病毒基因组中该氨基酸的所有相应密码子改为终止密码子,将相应的终止密码子改为那个氨基酸的密码子。这样,不用作者所说的非天然氨基酸,用天然氨基酸在就可以在实验体系中培养正常病毒,不影响病毒复制的任何环节。保证病毒在实验室可以大量制备。
但这样的病毒感染人类或者小鼠之后,由于所有编码色氨酸的位置都被宿主的核糖体识别成终止密码子,这个病毒在宿主中是多处缺陷,无法复制。
这一思路,是更直接地参考自然界发生的遗传密码表的变异。大多数生物的遗传采用通用密码表,但最近几年,发现使用独特密码表的物种或基因组越来越多。自然界,遗传密码表的变异是遗传物质在基因组间转移的一大障碍。
我这想法,不保密、不专利。有用的话,谁都可以随便用,没意义的话,请当作网络垃圾不予理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3: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