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邦平
评“江晓原对话饶毅:科学像菜刀看你用它干什么”
2014-9-8 10:32
阅读:6191

2014816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邀请北大生科院饶毅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江晓原教授在“2014上海书展文化讲坛”上,就“科学文化与中外教育”展开了一次精彩的对话(参见: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4/9/302617.shtm?id=302617)。这是国内少见的科学家与科学史学家就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功能与作用等问题的公开对话,它对于我国的科技政策和科学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科教界两位大腕的对话,总结起来其争论的焦点是:江晓原教授认为科学就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对科学的地位给的太高是不对的”,他打一个比方,说“我们把科学看成我们家厨房里面的切菜刀……”;饶毅教授则认为:“在现在用科学贯穿我们社会,对我们社会有一个普遍影响,本身是一件比较合适做的事情”,认为“科学不仅仅是一个工具,科学同时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一个思维方式,而这一部分其实对全国人民,对全国的大多数人都是有意义的。它需要有逻辑,有证据,有理智的一步一步探索,而且要诚实,有自我反省,自我更新的过程,这个在我们中国古代是没有的。”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位学者争论的核心问题有两点:一是科学是什么;二是科学的功能与作用。江晓原教授把科学看成是一把有用的菜刀,并对其功能做出了辩证的分析。在我看来,江先生是在反()科学主义,反对把科学变成意识形态。这点上,有他的道理,不能一概抹杀。但他的观点似乎也有些偏颇,不能因为反对(惟)科学主义而否认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普及的必要性。中国当前确实既存在(惟)科学主义的现象(比如说自相矛盾的提法如“意识形态工作要科学化”),但从民众的价值倾向上开似乎也存在轻视科学的倾向,因为其他的行业(如公务员、演艺业等)对家长和年轻人更有吸引力。从国家科技政策和科学教育政策上看,对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认知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科学教育改革缺少政策支持。当今世界,科学(包括社会科学)与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仅要有大批科学家和技术家,也要有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即使是科技以外的其他行业的从业者,也应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才能更好地生存于现代社会之中。

科学是工具,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科学知识才是工具,它像其他知识一样都是工具。但科学除了知识层面以外,它还有精神层面,即它还是一种文化(即生活方式),这点饶毅强调得很对。作为一种文化(与传统的人文文化不同),现代科学对中国人来说需要普及,让中国人变成具有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兼备)人现代人。对于少数以科学为业的人来说(饶毅说的5%的人),这种理性固然是不可缺少的,但对于其他专业和职业的人来说,具有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全体中国人来说,基本的科学素养也是必须的。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各国都在中小学普及科学教育和通过科学教育改革不断提高科学教育质量的根本原因。

谈到科学教育问题,饶毅教授提出了很好的看法。他说:“如果仔细学一下科学,不作为中小学教科书,而是看科学一步一步怎么走下来,很重要。所以我给一年级大学生讲孟德尔的工作,就是因为他整个是怎么走下来的对你理解科学很重要的。我认为在中学,化学不能从元素学起,一定要学拉瓦锡是怎么做他的实验的,他怎么做这个实验是非常有趣,非常有逻辑的,而且要一步一步建立和论证,而且要否定其它的结果,我觉得这种精神不是给少数人的,而是给多数人的。”饶毅教授从科学家做科学研究的切身经验提出的上述看法,完全符合当前国家科学教育界大力提倡的“科学本质”教育,即重视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对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和公民科学素养的意义。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丁邦平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840-825859.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0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