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许少鸿 博主注册这个博客是为了将固体发光教学讲义提供给大家共享,现在是个怀念博主的地方

博文

朱经农先生逝世70周年

已有 4189 次阅读 2021-3-9 23:20 |个人分类:纪念|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1951年美国时间3月9日夜,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朱经农先生在美国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今年是他逝世70周年。本想写一篇纪念文章,但一直觉得很难在短短的文章中记述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全心奉献的一生,暂以对他的简介、他人对其评价和文章,表达对他的怀念。

  朱经农(1887 1951), 生于浙江浦江。 8 岁丧父后,随叔父移居湖南。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考入常德府中学堂。次年八日本弘文学院、成城学院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加入同盟会。旋因反对日本政府的《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而回国,与留日同学创办中国公学于上海,后迁来吴淞。朱经农为中国公学三干事之一。辛亥革命后,应宋教仁和覃振的邀请,赴北京先后任《民主报》、《亚东新闻》报社编辑。二次革命中遭袁世凯通缉。民国 5 年(1916 年)赴美国进华盛顿大学学习,民国 7 年获硕士学位,民国 9 年转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研究院,参与文学革命活动。

  民国 10 年,朱经农任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发表了有关教育的文章,享誉一时。民国 12 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编中小学教科书,并与陶行知一起主编我国第一套平民千字课本,首先为本县平民教育促进会所采用,在农村扫盲中取得良好效果。期间先后担任光华大学教务长、上海市教育局长。民国 17 年后任国民政府大学院普教处长、教育部普教司长、教育部代理常务次长、专任常务次长。民国 21 年至 32 年,任湖南省教育厅长达 10 年之久,在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增设中、小学、创办大专院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使民国时期的湖南教育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国 32 年起,历任中央大学教育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政务次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光华大学校长等职。民国 35 年出席国民代表大会,民国 37 11 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文教会议首席代表,会后在美国从事译著。朱经农于 1951 年病逝。主要译著有《明日之学校》(杜威著)、《教育大辞书》、《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思想》、《爱山庐诗钞》等。

  1923 , 与朱其慧、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与陶行知合编《平民千字课本》。

  1923 12 月,亚东图书馆集结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文章,出版《科学与人生观》一书,文章作者除张君劢、丁文江外,还有胡适、陈独秀、梁启超、张东荪、吴稚晖、范寿康、林宰平、孙伏园、 朱经农、任叔永、唐钺等,学者名流几云集于其间。论战一直持续到 1924 年底。

  1905 年废科举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传统教育寿终正寝;五四运动则在精神、价值层面引进了新的思想文化资源,并在此后的教育实践中极大地更新了学校教育的面貌。一大批从西方回国的知识分子身体力行地投身于新教育的建设。当时正是世界范围内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方兴未艾之时,杜威的学说对中国的新教育产生较大影响。当时活跃的教育家如陶行知、 陈鹤琴等均出于哥伦比亚大学杜威门下。杜威及其弟子几度来中国访问、演讲,胡适、蒋梦麟、朱经农、郭秉文等都曾在进步主义思想中心的哥大学习。

主要著作:

  《明日之学校》(杜威著)

  《教育大辞书》

  《现代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

  《爱山庐诗钞》

关于朱经农先生,有文字介绍如下:

   当中国需要从封建的科举教育制度转向现代学校全面教育制度的时期,1922年,他从美国留学回来,在北京大学讲教育学,“名噪一时”,宣传了新的教育制度,翻译了杜威的《明日之学校》一书,向中国人介绍新的教育制度。

  当时要真正实行新的教育制度,就需要新的教材,才能取代原来通用的四书五经等。为了建设这一套教材,他辞去了北京大学教授的工作,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组织并亲自参与编写了从平民识字课本、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套教材,发表了使用新教材的指导思想。为在中国建立新的学校教育制度打下实用的基础。使新的学校教育制度在中国能顺利地开展。

  1932-1942年,他在湖南努力建设和普及各种教育,包括普及小学、中学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建立职业教育基地和开展社会教育等等。尽管19381942年湖南正是抗日战争的前线,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湖南的教育发展也没有停步,尽管学校随着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地搬迁,但湖南的学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小学已经普及到所有的村庄。如今有人说“希望工程”最早是在战火中的湖南实现的。因为朱经农认为,不管环境多么困难,孩子照样生长,既然孩子在生长,就得受教育,所以无论如何学校总是要办的,他的精神感动了湖南各地的人民,在他们的全力支持下,学校就能在困难中建设和发展。

他一生中也多次当过大学校长。在他当大学校长的时期,由于他在高级知识分子中的信誉,能够延聘到高水平的学者当教授,有人说出现了“群贤毕至、名师云集、异彩纷呈、蔚为壮观” 的情形。他能坚持学术自由,教育不受政治干扰等原则。所以尽管他每次当大学校长时间都不长,但所在大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湖南省出版局原局长李冰封先生的纪念文章《纪念朱经农先生》见附件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659-1275854.html

上一篇:父亲诞辰100周年
下一篇:上篇博文没能上传成功的附件文章
收藏 IP: 122.226.2.*|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