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4402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e44025

博文

大科学项目需要人文科学家的参与 精选

已有 8065 次阅读 2013-8-20 10:22 |个人分类:大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项目, 科学家

                                                                  大科学项目需要人文科学家的参与                                        

                                       

近几十年来自然科学的迅速扩张,其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已远远超出了科学本身。例如,人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动物克隆技术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及各种“组学”的研究、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乃至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等,在伦理学、法律学以及人权(隐私权、知情权等)、社会安全等方面引发的问题,都在学术界和公众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2012116日出版的“科学家”(The Scientist)杂志,在“新闻与观点”(News Opinion)栏目,发表了“危险性研究的风险”(Therisks of dangerous research)及“观点:科学的黑暗面”(OpinionThe dark side of science)二篇关于生物学研究(尤其是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可能产生严重安全问题的文章,说明近10几年来在西方国家被反复提起的“科学的人文制约”(sciencerestrained by humanism)已成了一个越来越紧迫的问题。

 

实际上,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执行的早期(1988年),沃森(Watson J.D)就在HGP研究经费中设定3%(后增加到5.)的比例(大约每年1000万美元)拨给对HGP的伦理学、法律学和社会问题(ELSI)进行研究。这个大科学研究项目中吸引社会科学家参与的模式,后来就成了世界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方式。但在这种模式中,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的联系是非常松散的,这样就出现了所谓的“指手划脚的伦理学”(Finger-waggingethics),即社会科学家从外部观察科学家的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按自已的理解进行评论,指出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等等。这样常常引起科学家的反感,效果并不理想。

 

2001年,英国政府决定投入二亿英镑启动一个为期十年的“基因组网络”(TheGenemics Network)研究计划。英国经济与社会研究委员会(BSRC)决定创立一个不同于ELSI的新的模式,他们先从首期(2002-2007)研究经费中拨出900万英镑(2007年开始的二期研究中又增拨1800万英镑)资助社会科学家,对基因组网络项目进行人文学研究。2002年这项研究正式启动,与以往不同,在这个基因组网络中,社会科学家并不游离于基因组课题之外,而是被“嵌入”课题组中,作为课题组的一员参与和观察自然科学家们的工作,并对之进行社会学评估。参加这个基因组网络计划的有100多名各社会科学学科的专家,他们分别来自5个大学,被嵌入3个研究中心。笫一个中心称之Cesagen,由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和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 University)共同主持,主要研究基因组学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问题;第二个中心称之为Egenis,由爱克塞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xeter)主持,主要对基因组学的问题进行哲学分析;第三个称之为Innogen的多学科中心,由爱丁堡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和欧本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共同主持,主要研究基因组学和生命科学中的创新问题。这样把社会科学家,包括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法学家等与自然科学家共同体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密切合作的多学科研究团队,对自然科学的大科学项目进行综合研究,以求基因组网络研究计划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

 

20091217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发表了题为“深入观察工作中的科学”(WatchingScience at Work)介绍这个基因组网络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同期还发表了题为“填补科学与人文的鸿沟”(Mindthe Gap)的评论文章,对英国的这项“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的尝试表示了肯定。社会科学家在这项研究中,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例如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自然哲学家改写了生命进化树;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研究,发现原核生物有十分频繁的基因交换,说明它们的演化史不能简单地用种系发生树来描述。这项研究的一些成果也对科学政策的制定产生了影响,如启动了对人-动物杂交胚胎的立法辩论。Innogen中心提出的由制药企业、菅理者和消费者组成的“创新三角”(InnovationTriangle)的研究成果,已被写入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撰写的2030年之前的生物经济报告”中。

 

在这项吸收社会科学家参与的多学科的“基因组网络”计划中,社会科学家比较深入地研究了科学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并将其研究成果向公众解释,成为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并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此项目今年结题,相关的成果评估有望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值得关注。

 

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产生的许多问题,已经不是科学共同体内可以解决的了。科学家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以及他们与公众之间的交流,研究项目在伦理上和知识产权(如基因产权)等许多科学以外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社会科学家的参与才有可能更好地解决。斯诺(SnowC.P)关于“二种文化”的命题提出已近40多年了,二者的关系仍然没有根本的改变。如今科学己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对科学研究进行人文的制约,提高自然科学家的伦理自觉性,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协调好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关系,达到更好的沟通和互动,仍是目前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在实施大科学项目时,程序性地吸收人文科学家参加,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不但是自然科学家的需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家的责任。对这个问题,在我国还很少受到关注,大科学项目中根本看不见人文科学家的踪影。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我国在科学“大项目”研究水平和人文社科的研究水平这二个领域,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本文曾以“科学的人文制约”在《环球科学》20132月号发表。本文有所改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5675-718322.html

上一篇:新技术推动科学发展
下一篇:通向双螺旋之路的关键:确认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收藏 IP: 114.242.248.*| 热度|

30 孙学军 刘钢 刘旭霞 赵星 许培扬 曹聪 吴锦宇 李汝资 陈冬生 武夷山 刘凡丰 喻海良 吕鹏辉 王启云 刘全慧 朱阮成 张全成 胡升华 袁君云 张建军 李侠 宋健敏 钟灿涛 柳林涛 郑小康 clp286 EroControl ZHAOKe007 yunmu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