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
科学看待正确对待老年人中的问题 精选
2021-12-29 08:23
阅读:6629

科学看待正确对待老年人中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新出生人口则逐步减少,这样,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就摆在人们的面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8.7%,说明目前中国已经接近于中度老龄化阶段(一般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为10%、20%和30%作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老龄化社会的标志)。

由于老年人人数的增加,部分老年人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被人们所注意,例如贪小利、不讲公德、言行粗鲁甚至有个别碰瓷敲诈之嫌的。在自媒体中,有人提出的所谓“老人坏了还是坏人老了”的命题就很时髦了一阵子。

一个社会,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都有品德较好的,也有品德较差的,有好人也有坏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但是,各年龄层次的人们也都有与其他层次不同的某些特点,我们不应当不分青红皂白地说某个年龄层次的人如何如何,但是,对于各年龄层次的人所容易发生的问题,也应当作实事求是的分析,以使人们对此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正确地对待。

先说贪小利的问题。如今的老年人中贪小利的,确实有相当一些。超市里多拿塑料袋的,把超市里的菜帮子掰得一塌糊涂只拿菜心的,一说哪里有免费的赠送就往前挤的,把厕所里的手纸卷了一大堆拿走的,吃自助餐时见“贵的”食品就蜂拥而上不顾体面,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这些,确实都有事实的发生,无可否认。而且,相对来说,年轻人中这样做的人比较少。

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如今的老年人贪小利的比较多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过去实在是太穷了。

现在外面活动多的老年人,主要是50年代或60年代初生人。他们的儿童期和少年期,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贫困的。其贫困程度,是现在在网络上谴责这些“坏老人”的年轻人很难想象得到的。

那时候,凡有一点可以入口充饥或有一点滋味的东西,不管是树上结的或土里长的,大概都不会浪费掉,都会想办法把它吃掉。凡是可以烧火的东西,树枝树叶、没有烧尽还有点黑的煤渣子都会捡回家作燃料。凡是能够卖钱的破烂,破布头、碎玻璃、废纸片、烂铁钉,通通要捡起来,积聚起来争取卖几分钱。

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哪里真的有什么小利可以贪的地方,大家都争着去拿,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非常贫困的情况下,贪一点小利是完全正常的。当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时的人们也就在可能的条件下贪一点小利罢了。而且,那时候一切财产都属“公”,贪一点点小利也没有人认真地管,反正你拿我也拿,不是大东西,人们都习以为常。

当然,那时候大多数人对贪“大利”或犯法的事情却不敢做,反动的话也不说。那是重要的原则,因为那时候,法网森严,弄个偷盗甚至被上纲到“破坏”,那就是极大极大的大问题了。

很多习惯,小时候养成了,往往难改。一些老人贪小利的习惯就一直这样保持下来了。这与那个时代有关。

如果人们的生活条件非常好,他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很多小利就不会再去贪。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比过去好了不知多少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大多数人也都比较自觉,不再做那些贪小利的丑事。

但是,总有一些人积习难改,所以仍然处处出丑。对这些人,应当加强教育。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老人如今生活还比较贫困,至少不富裕,社会地位不高,更兼现在又退休了,对自己的要求放松,以为自己贪小利也没有熟人看见,因此能贪一点就贪一点,反正只是一些“小事”。

古人说:“衣食足而知荣辱”,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才能够有相关的教化。对于那些仍然处在比较贫困条件下的老人,也要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让他们把生活再搞好一点。

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相对比较富裕的环境下生出来、长起来的,他们对于一些些小的小利,完全看不上。另一方面,他们也都受到了比较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这样,他们对于一些老人贪小利的行为,比较鄙视,这是可以理解的。

又有人说老人们横行霸道。其实哪个年龄的人都有横行霸道的,当然,老年人特别是年轻一点的老年人霸气一点的确实也不少。

从媒体上看,老年人在公共场合打架的、横穿马路不管不顾的、跟年轻人抢场地的时有报道,上公共交通车后喝令年轻人让座的也有发生。

在人们的印象中,老年人应当是稳重的,“德高望重”嘛,怎么能够像少年人一样打架骂人呢?所以,一旦有老人出了上面所说的那样“为老不尊”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新闻,广为传播。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个别老人会为老不尊、横行霸道呢?

我看还是与少年时的经历有关。这些人年轻时正是霸道最吃香的时候。而且不是一个人霸道,而是所谓“群众专政”。

如果听说某一位老师(当年是属于第九种人的)有什么“反动”言行,几乎所有的中小学生都会“义愤填膺”地愤怒声讨,不惜殴打,甚至用出各种令人发指的恶劣手段。在群众集体的裹挟下,人们往往作出疯狂的举动。

看看当年街上那些拿着棍棒的“宣传队”,威风凛凛,到处巡逻,检查树丛中有没有男女青年在拥抱接吻之类的“苟且”,若有,则抓出来扣上“流氓”的帽子。这些拿着棍棒的“宣传队”,多么神气,当年他们是小孩子学习的榜样。

总之,那时候是讲究“斗争”的,只有斗争才其乐无穷。没有这些精神的人,就是“修正主义苗子”,也就要被斗争。这就养成了一些人的“火爆”脾气,他们“头上长角、身上长刺”。

80年代以后,时代不同了。绝大多数人不斗了,挣钱养家、提高生活水平成了第一要义,教育孩子成了重要的工作。随着孩子长大成器,自己头上的角磨掉了,身上的刺也没有了。这是绝大多数人。

但是,有些人却仍然保持着“战斗的风格”,“年既老而不衰”。虽然现在已经不能“带长铗之陆离”,但是“精神”没有衰败。

他们在当初斗争的时候很神气,也没有学习什么文化(那时候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的),也没有什么技能(那时候学专业钻研技术就是走白专道路)。后来,竟因为缺乏文化和技术而各方面都“落后”了,这是使他们很沮丧的事情。如今退休了,这口气仍然在,在街上遇到不满意的,窝在心里的气随时随地就可能爆发。

这些人很少,但是一旦发起脾气,影响很坏。对于他们还是要加强道德与法制教育。如果触犯法律,当然要得到惩罚。如果确实是无关原则的小事情,我看也可以不必与他们计较,有时候让他三分也就罢了。不涉及原则的问题,大事化小最好,如果把小事化大,对社会对当事人都没有好处。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情况,这也是本文要重点强调的,就是真正的“坏了”,即人的生理器官坏了。

世界万物都有始有终、有生有死,有造出来就有用坏了的。人也是如此,人身上的器官也是如此。人从生下来,各种器官慢慢成熟,再到逐渐损坏,也有一个过程。到老了,各种器官都会用坏。

一个老人与一辆车并排走,老人突然倒向车,于是被撞倒地。旁人看录像,怎么都是老人“碰瓷”:怎么会无缘无故倒向车辆呢?但是,实际上大概率不是碰瓷。老人走路,无故一歪,完全正常。原因就是他的平衡系统“坏”了,出问题了。老人走路,一点也不会歪斜的恐怕不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边上没有人、没有车,歪一下也就歪了,老人会自己调整脚步,又正常地走路,没有人会注意。但是,如果与它平行的正好是一辆车,而且靠的近,那就麻烦了。

另外老人的心理状态也会出问题,本来在行走,突然过来一辆车,心理一紧张,正常人紧张一下没有大事,可是老人会过分紧张,就有可能东倒西歪。

所以,老人自己对此要注意,离开车辆要远一点,尽可能不要走到马路中间有车的地方去。开车的(或骑车的)也要注意,离开老人远一点。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对大家都好。

有人并没有撞着老人,看见老人倒地了。急忙过去-扶,老人却赖上了,硬说被他撞了才倒地。是不是老人坏了?真有可能是“坏”了,但并不是平时所谓的“恶”,而是他的脑子坏了,认知系统出了问题。他误以为是有人撞了他,他才倒地的。认知系统出问题的老人,也真不是极个别的。

老人糊涂的不少,而且很有可能糊涂了还死不认账,非常顽固。这种脑子的毛病,应当被人认识清楚,而且予以足够的重视。

对于看见有人跌倒,毫无疑问应当给予帮助,但是,这里也需要讲一点科学。

老人倒地,是不是在第一时间就去把他扶起来呢?不是的。

老人受伤受损坏是在倒地的时候已经发生,既已倒地,不在乎多几秒钟的时间。有些老人,跌倒在地,伤了骨头,或者心脏出来问题,都不是可以立刻扶起的。一扶,可以更出问题。骨折的,可能使断口更加错开。心脏有问题的,一动反而可能加剧。

当遇到有老人跌倒的时候,在可能的情况下,要找一个旁人,一起去问一下老人,是怎么个事情。看看能不能扶起来,是否需要打电话叫救护车。然后再决定怎么办。

这样做,不但对老人有好处,也避免给自己带来麻烦,更避免了给社会带来麻烦。这是科学的态度。

总之,老人的很多行动和作为,是会与正常的年轻人或中年人不同的。正确对待老人中间的问题,不应当提出“老人坏了或者坏人老了”这样无聊的命题,更不可以用这样的命题作简单地判断。这里不但需要分析产生问题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有时候更需要用到科学知识,让医学来帮忙,只有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才能够正确地处理。

人有好有坏,不论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如此。如果社会氛围戾气太重,人们相互争斗,坏人就会越来越多。一个好的祥和的社会氛围,一个依靠科学的法制社会,可以使得好人更多一点,坏人更少一点。我们应当为此而努力。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31860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1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15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