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教师说语文
理科教师说语文,岂不是完全的外行乱说?这话要看怎么说,如果让理科教师立刻去选课文、教学生语文课,当然可能勉为其难。但是,要他说说遇到的语文方面的问题,希望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还是可以的。因为,毕竟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在使用语言,用语言来思考、来与别人交流思想,也在看别人用文字写成的文章,所以,大家都有资格说一说在这方面的体会。这是与说别的学科所不同的。
如今,科学网上的不少博主(他们中许多人是大学理工学科的教师)常常抱怨学生的语文水平差,说研究生写论文辞不达意、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等等。这些抱怨应该是事实,这些问题也确实存在。
我们从小学开始到高中毕业,十二年中间,语文一直是所有学校最重要、占课时最多的学科。这里,没有“之一”,没有哪一门功课的重要性和课时数可以与语文相提并论。大家对于除语文之外所有的课程都有“可以选修”、“可以降低一点难度”、“可以从某某考试中踢出去”之类的提议。唯有语文,所有的人都没有能够否定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都说要加强语文教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司长这样强调说:“我也负责任地告诉大家, 今后高考主要考语文!”这似乎是很权威的说法。因此,可以相信,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后仍然要加强。
不过,我由此也产生出一个疑问。学习语文的目的无非就是能够听懂别人的话,看懂别人所写的非专业文章,能够正确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每天都在用它,每天都在听,每天都在说,而且辛辛苦苦地从小学到高中都在上语文课,甚至到大学还要学《大学语文》,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仍然会有上面所说的“辞不达意、语句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等等”问题,难道这汉语就这样难学?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难学的语言?
如果不是这样,我们的母语如果不是真的这样难学,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说我们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好像对学生不大公平,应当说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出现了问题。
我们的语文教学方法有哪些问题?我不是语文教师,近年也没有去听语文老师的课,好像对语文教学缺乏第一手资料。但是,谁都知道这个事实:我们现在的教学主要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只需要看看我们的考试题目,就知道我们的教学重点在哪里。
下面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一些典型试题:
先让学生阅读一些材料,然后让学生选择每一个试题下列出的ABCD四个选项。如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XXXX观点的一项是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面这些大概也是所有语文考试中最典型的题目了。学生平时练习也多针对这一类题目。
据说,这一类试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所给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我看过一些试题中这样给出的材料,说实话,这些材料都并不难于理解,我相信我自己是容易读懂了材料中所说的每一句话的。
但是,让我去做它下面给出的这些选择题,我在许多情况下会很“懵”,不知所措。因为这些选择题中给出的选项会使我感觉到很“绕”,我会被“绕”进去。题目中给出的有些“理解或分析”是出乎一般人意料的,到底是对还是错,要费一些功夫去思考。要想老半天才能够判断出是真的错了或也可以算对。有些则完全无法判断其“最恰当”或“最能支持”。因为很多情况下,对于“最恰当”叙述的判断,各人的语言习惯不同,因而各人会有各人的标准。
在很多情况下,学习做这样的题目实在是浪费时间。但是,不做这样的题目,遇到考试,就会像我一样的发懵。因此,很遗憾,我们的许许多多的学生,年复一年地无可奈何地都在一遍又一遍地做类似这样的重复练习。
又如,我们常常也会遇到这样的试题:
“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材料中多次出现的“X”,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对此,我也感到比较难以回答。因为类似“思路”、“含义”一类的东西,很是抽象。很多分析者所得到的“思路”,并不是作者的思路,很多“含义”,原文的作者也说并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含义。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没有什么大的意义。
很多名为XXXX“欣赏”、“分析”、“赏析”的文章或书籍,其中“赏析者”所分析到的东西,是不是XXXX的原意,是说不清楚的。我国从汉代到近代,无数的学者皓首穷经,去注释经典著作的微言大义。经典中的几个字,都可以演绎到成千上万字。这种解释当然并不都是经典的原意,很多所谓微言大义并没有什么意义。显然,这样的方法,并不是语文的正道。我们的学生也不应当再去走这样的道路。
我们现在所说的语言,用现代语言所写的文章,之所以称为白话和白话文,就是因为语文合一,文章基本上就是语言。所以,现在的好的文章都不难理解(当然这里排除专业文章,本文所指文章都是如此)。反过来也可以说,凡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文章,除了在特殊时期因为特殊原因不得已而采取特殊的写作手法以及某些特殊题材的文学作品之外,严格地说,都不是好文章。这不是读者的问题,而是作者的问题。
对于白话文的阅读理解,应当说我们能够与人日常交流的人,都不应当有大的困难。现在语文教学和考试中那些让人判断错对选择ABCD的题目,多半只是唬人的,只是把人“绕”在里头,只是看考生的应试复习的多少。这种想象出来的题目只是为了考试,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大作家王蒙不会做小学的语文选择题,被他孙子说成不合格。这决不是王蒙先生的阅读理解有问题,而正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有问题。
总之,对现代白话文文章的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依靠这种“绕”人的ABCD的选择,而只能通过多读来实现,而且对于一般的人,这不应当是一个大问题。
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倒确实是一个问题。而这里最重要的是对文字的理解。我们的古文中,词很少,都是一个个的字,每一个字有它的各种意思。而文言文的句法相对简单。所以,我认为语文课对于古文的教学,应当着重于字的教学。弄懂了主要的字,再多读几篇古文,一般的古文并不难理解。
考察人们对古文的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句读”,也就是说,能不能把一篇文章“断句”,即加上标点符号。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能把文章正确断句的,基本上就是马马虎虎能够读懂的。
这就是《三字经》上所说的“详训诂,明句读”。详训诂就是弄清楚字的意思,明句读就是能够把文章断句。学习古文,考核学生学习古文的水平,我们的前人比我们的经验丰富得多。在这方面,我们很难再有创新,很难比他们做得更好了。
我们学习语文,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思倒确实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作文是语文学习的最重要内容。
网上曾经流行说有学生们认为,学习语文最怕文言文、周树人和做作文。文言文上面说过了,注重文字学习,并不难。鲁迅的文章非常漂亮,只是有的文章如上面所说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达,懂得一点历史和一点文言文知识,会越读越喜欢的。而做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说实话,说自己想说的话。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难的呢?
可是,我们对作文的要求却往往不是如此。我的孙子告诉我说,老师不让记流水账,要有文采。我小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不让记流水账。
其实,把流水账记清楚说清楚也很重要。我们必须首先要学会把一个事实叙述清楚。写一个实验报告,最要紧的是写清楚做了什么实验,用了什么方法,用了哪些材料,经过了哪些步骤,得到了哪些结果。然后才是分析实验结果,讨论这些实验结果能够得到什么结论。如果不能把事实叙述清楚,后面的讨论、逻辑推理就没有了依据。
实验报告是这样,调查报告也是这样,工作总结也是如此。要写申请书,也要先说清楚事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工作中要写的文章,主要就是这些名堂。这是最有用的文章。要写清楚这些流水账,要写得好,写得有分寸,把该写的写上又不啰嗦,还真是一个本事。
要学会写推理的文章,也首先是要让自己的话、自己所说的道理,使别人能够听得懂、看得懂。别人看得懂你的文章,知道你在说些什么,才有可能接受你的推理。如果用了很多华丽的辞藻,道理却说不清楚,绝不是好文章。在华丽的辞藻和朴实的道理之间,一定要选择朴实的道理。
写老老实实的文章,写别人容易看得懂的文字,这是作文的第一要义。但是,我看几十年来,我们对此没有作多少努力,反而在考试中把那些晦涩难懂、诘屈聱牙的作文作为上品而给予高分。这是很糟糕的一种引导。
做作文,这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方面。可是如今在高考中只占40%的份额。这是不妥的。我认为要增加到75%到80%还差不多。
对于中学的学科改革,要让学生减负,如今众说纷纭。有要增加体育的,有要把英语踢出去的,还有要减少数学难度的,等等。我看他们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如今最要紧改革的是语文的教学。
语文是老大,费时最多,而得益却不够多。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读好文章,多写实在话。只是语文教学的正道。
至于那些目前在高考中占分数最多的选择对错的ABCD,不要也罢。省得现在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都钻在那些“绕人”的词堆里,每天辛苦到晚上十一二点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冯大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12874-1307752.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