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学科知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yperchaos 交叉学科知天下,从兰州理工大学起飞。

博文

达不到导师设定的毕业要求的研究生该怎么办? 精选

已有 8955 次阅读 2020-10-31 16:0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20年是淡化SCI论文呼声最强的一年,SCI论文的发表和检验让诸多群体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和利益。青年教师职称晋升,项目申请和研究生学位申请等都需要一定的代表作来检验申请者学术水准是否达到,毕竟SCI论文的发表都是经过了比较严肃的同行评审的。

      SCI论文的学术贡献检验是需要一个周期的,甚至是几十年的周期来检验,虽然多数SCI论文发表的结果都是非常平庸的,因为太创新的论文基本上很难发表出来的。学术编辑和审稿人习惯于接受那些符合传统观点和经验,但却有一些花样包装和吹嘘的稿件,这样显得靠谱一些。只要发表在那9000多种SCI收录的期刊上,就可以声称自己的论文是SCI论文,更夸张的是一些人把还在投稿,审稿的论文叫做SCI论文^_^。因为每个期刊是有影响因子,发表在不同的期刊上那么吹捧的力度就不一样。大学也是分级的,参加学术会议的胸牌上如果印刷的单位是985,双一流大学,那么参会代表的逼格和光芒顿时高大了许多,当然,在一些末流和四流大学也有一些知名学者,他们无需挂胸牌也是光芒四射,这是靠学术实力和影响力说话。

      每一份SCI期刊可以当做一个学术俱乐部,有自己固定的VIP会员和普通会员,虽然每个期刊都预留了一定的门洞来辞旧纳新,吸引新的潜力派和实力派学者加入,但如果没有资格老的引荐,进入这个俱乐部到该期刊发表论文还是有一定挑战性和难度的。

     在没有明确文件禁止学位授予和发表一定等级和数量SCI论文挂钩的高校,研究生毕业的学术要求给学位申请者和导师带来的很大压力。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要求比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低,进入不同的课题组,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要求完全不一样。一些导师甚至指定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在指定的期刊发表几篇论文,不允许自己研究生在影响因子低的期刊发表论文,甚至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成果署名顺序和单位(如导师第一,培养单位第一,不允许挂其他单位等)必须如何如何,禁止研究生独立发表论文等。

     1,研究生能不能独立发表学术论文呢?

     一般而言,研究生进入培养单位和某个课题组,导师可能指定了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还有一些导师就根本没有指定和指导研究生具体做什么,研究生完全是自主探索。在鼓励交叉学科研究下,如果能达到毕业学位的学术要求,研究生独立开展一些研究,如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只要不存在学术造假,导师不认同其学术观点的情况下,研究生应该可以独立投稿,文责自负。万一哪篇论文的结果后来的研究论证是不正确的,导师也无需承担责任,撤回发表的论文或者发表勘误来补充说明就行,科学研究就是在不断试错中前进的,进步的。完全禁止研究生独立署名发表论文是不科学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研究生的创新性。如果其导师不愿意帮助研究生修改论文,本学科的青年教师,副导师或者校外同行合作者也是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作为导师无需干预这个过程,如果导师要署名就要全力以赴的修改和润色论文,保证论文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研究结果陈述的科学性。

   2, 只做项目,挤兑研究生从事基础研究的时间是自私的。

   一些工科导师的横向课题非常多,鄙视和轻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招收到研究生后主要精力让研究生当廉价劳动力,只求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横向课题,不愿意聆听研究生学术探索过程中的进展,不愿意解答和指导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过程的提问和疑惑,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和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一味的参与导师横向课题,希望帮导师做够了项目,赚够了钱的时候导师能绿灯放行自己的答辩。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私下做自己的基础研究,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达到学校对学位授予的基本要求,撰写大论文,还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完成导师交代的横向课题上,长期的劳累和注意力转换可能会诱发身体疾病或者心理崩溃,产生极端事件。在当前面向“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关心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和心理健康是每一位导师的责任。

 3, 量变到质变,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切实维护研究生的利益。

    和一些同行交流,实际上某知名学术网站上虫友也频繁吐槽类似的话题,导师不让在低影响因子的期刊发表论文,认为研究生必须在很高IF的期刊发表论文,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都是垃圾和无用的。而且声明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不计入毕业条件,甚至不让研究生阅读低IF期刊的论文,只能看Nature, Science等一流期刊论文,这让一些研究生感到非常压抑。客观来说,一流期刊发表的论文强调显著的创新性,理论和实验的统一,但对多数培养单位来说,要保证实验条件是有难度的,即使有了好的设备做出了好的实验结果,却不一定有靠谱的理论解释的。科学发现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重大发现比买彩票难多了。

    个人以为,研究生和培养单位应当允许研究生在低IF期刊发表论文,只要支撑学位论文的内容是系统化的,结果和结论是正确的,经过盲审评议能通过就该授予相应的学位。如果研究生发表的系列小论文足以支撑学位论文的学术要求,即使导师不同意答辩,研究生可以申诉,培养单位应该组织专家来初评该论文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符合基本要求的学位论文应该送审,如果盲审通过了就给予答辩机会,而不能给予导师太大的权利来决定研究生是否可以答辩。权利永远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利己也造福社会,用错了引火烧身也将危害他人和社会。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0980-1256491.html

上一篇:博士学位点增设申请的博士生培养质量如何保障?
下一篇:2020年全球高被引的可支配科研经费和学术声誉
收藏 IP: 117.136.50.*| 热度|

15 王安良 杨正瓴 王从彦 刘立 雷宏江 黄永义 蒋金和 许培扬 蔡宁 郑永军 张红光 张明武 王生亮 彭真明 郑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