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缘起1:
上周,被个9月的娃郁闷到了~
没任何外感症状,精神头好,胃口好,大便好,舌不红也不干,稍微有点口水,苔也不算腻,39度+,早晚发热无差别。老的不放心,带去医院验了血,显示正常,没有细菌、病毒感染。
开始家长美林6小时一次,大汗后,热度岿然不动。
喝点三豆饮+陈皮,边吃边吐,热度也没降。也搞不清是没喝多少,抑或没效。
非外感,非食积,舌苔也不像肾阴不足的发热,也不像湿温……
这孩子唯一的特点,就是用了美林之后,酷爱吃水果,大便开始变稀,背上出团疹(色淡)~
和搞幼儿食疗的朋友商量后,让这孩子喝橙汁,可着喝。我再稍微给配了点达原饮+香薷、银花、扁豆花,终于顺利收尾~
(用了2天美林,汗出太多,估计伤阴了。鲜榨橙汁小朋友爱喝,又酸甘养阴,还能像酵素一样分解体内垃圾,真是一举多得。)
事后,心中困惑,仍怀疑是变蒸,在朋友圈表达了下,得到了很多经验交流。再把一些现象联系起来,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并查阅书籍,得到了印证。
缘起2:
友来信说,最近(立秋后)妈妈群里好多孩子发热不退,出“小儿急疹”,医院里既不给吊针也不给吃药,只说回家观察。用美林,热退了又起,退了又起,总退不干净。
一、 幼儿发热,首须鉴别“变蒸”
1、变蒸的概念
幼儿在母亲腹中,虽然长成了五藏六腑,但是“成而未全”。出生之后,通过变蒸的作用,开始荣养骨脉,五藏六腑的神智也次第长成,灵觉渐生。
好比蒸馒头,面团发酵好了还不够,需要水汽的交蒸才能充养盛大。
变者,变生五藏(而易其情态也);蒸者,蒸养六腑(而长其骨节也)。
小儿初生,32日为之一变,64日为之一蒸,十变五蒸(小变蒸),计320日;之后,还有64天为一蒸的三大蒸,计128天;再过128天又一大蒸,前后共计576天。
“变蒸方定,儿乃成人,方生寸脉。”
变蒸好了,五藏六腑和骨脉等的结构功能才相对健全起来。
当初家长有心,说发热第一天,时值变蒸期后第七天,我也就草率地把“变蒸”这茬给忽略过去了。
然而,其实变蒸是一段时间,不是到了那一天才突然变蒸一下;又因幼儿禀赋气血强弱,时节影响,“或早或晚,依时如法者少也”(《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变蒸候》)。
所以单凭时间点,无法鉴别发热是否因变蒸而起。
2、变蒸鉴别及症状
1)变蒸鉴别要点:小儿发热,没有特别不舒服,摸摸耳朵和屁股,如果是凉的,一般就是变蒸(放心多了)。
小儿凡有身热、脉乱、汗出的,是“蒸”的症候。(《千金翼方》)
或伴目睛不明(白睛微红,黑睛微白);“变”刚开始的1-7天,上唇中间有小白泡,状如浊珠(死鱼眼珠);长牙前,可仅伴口水稍多。
如果变蒸中,肚子受了凉(须局部温熨),寒热交争,则会日夜啼叫;也有变蒸中,又受了天行温病的,耳朵和屁股就会通热,但上唇没白泡。
2)小变蒸的伴随症(及形态变化)
一变,生癸肾藏气,主身热而耳骩俱冷,唇起白泡。
二变一蒸,生壬膀胱腑气,主寒热将发而频喷嚏,哯(不呕即吐)乳多嗔,上唇微肿。(其状端正)
三变,生丁心藏气,主体热汗出,恐畏虚惊。
四变二蒸,生丙小肠腑气,主壮热浑身。(能咳笑)
五变,生乙肝藏气,主掌骨成而学匍匐。
六变三蒸,生甲胆腑气,主情昏神倦,眼闭不开。
七变,生辛肺藏气,主情思恓惶,而爱多哭。(能匍匐)
八变四蒸,生庚大肠腑气,主微利肠鸣,而蒸热。(欲学语)
九变,生已脾藏气,主身热吐泻。(亭亭然)
十变五蒸,生戊胃腑气,主不食腹痛,吐乳微汗。
(心胞络为藏,属手厥阴经,三焦为腑,属手少阳经,二者俱无形状,故不变而又不蒸。)
在相应变蒸期,出现上述伴随症状是正常的,家长不用紧张,静候或稍微对症调养一下即可。
变蒸还伴随着孩子一些标志性的形态变化,如:
“凡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咳笑应和人;百日任脉成,能自反复,(一作百五十日);百八 十日尻骨成,能独坐;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膑骨成,能独立;三百六十日膝 骨成,能行。此其定法,若不能根据期,必有不平之处。”(《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序例第一·择乳母法》)
3)受胎特别壮实的孩子,往往变蒸悄悄进行,并没有明显的症状。
“若有不惊不热,无他苦者,是受胎壮实而暗变也。”
以往找我来的发热小儿,都有明确的其他症状,突然碰到个啥都好的,辨不出证,就有些郁闷。(也难怪,查资料时,发现张景岳,也算是大家了,竟还否认变蒸的存在。此事不亲临一线,长期细致观察,非有心人,确实难知。)
3.变蒸的处理(含药食)
1)如常
变蒸之时,不要去惊动幼儿,“勿令旁边多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变蒸候》)
2)耐心等待,不妄作为
摸一下耳朵、屁股,发凉的幼儿,就是在变蒸,发热时间短则五天、长则十天,只要孩子没什么特殊的痛苦,不要胡乱治疗,以防干扰变蒸的过程;如果耳朵、屁股都热的,才是病,须认真治疗。
儿身壮热而耳冷髋亦冷者,即是蒸候,慎勿治之(/不可妄投药饵)。
(实在对“发热”焦虑的家长,找靠谱中医,用柔和之法,把热调平。)
儿身热髋耳亦热者,病也,乃须治之。(《千金翼方》)
凡变蒸,不宜服药。或因伤食、因伤风、因惊吓等项夹杂,相值而发,令人疑感,亦须守候一二日,俟病势真的,是食则消食,是风则行痰,是惊则安神。(《万病回春·小儿初生杂病》)
近者五日而歇,远者八九日乃歇。(《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侯·变蒸候》)。
3)助力通达,调和气血
变蒸的动力,来自于发育万物的少阴生长之气。
受胎壮实的孩子,气脉调畅,内外通达,不易郁积产热,变蒸常自然无恙地悄悄完成。
体质弱的,或气血津液、先天不足,致气脉不充;或气脉里另有结滞(如胎毒、食毒、情志毒等),使得变蒸气路不畅而发热。然而,发热也不算坏事,不通而力通而已。
我们都知道,蒸馒头当中,不能频繁开盖,更不能在蒸熟前,半途浇凉水,否则会僵,馒头蒸不开。
同理,纯粹变蒸时,也不要胡乱用药,尤其是大汗、清热解毒类的,还有冰敷、解热镇痛类肛塞药,热虽降,却不免消耗蒸长的生气,影响血脉充养和五藏六腑、骨节的生长。
所以正治,缺啥补啥(肾精/气血/津液),以助力通达、气血调和为贵。
津液不足,出现口干舌燥时,予以液体补充,水或橙汁、芍药甘草等酸甘养阴皆可;
气血不足,可用适量人参/太子参、当归以调补;
先天禀赋不足,少阴肾气无力,可以吃些桑葚膏/果;
有胎毒/食毒/情志毒结滞的,往往气血壅塞,五藏生热,变蒸时容易身体壮热,眠卧不安,须相应地清(/温)化疏散;又或伴随其他,如伤寒、温病、食积痰癖等。此处专业性强,详参古方,又须灵活辩证应用,故不枚举。
4)变蒸重症
另据记载,有变蒸重症,身热神乱腹痛,啼叫,吃不了奶,切记不能“妄投药饵及推拿火灸。若误治之,必致杀人”。(《推拿抉微》)
一说,重则壮热或汗或不汗,脉乱不食而呕哕,如身耳尻皆热者,则又兼犯他证也。其受兼蒸者,必上唇微肿,如卧蚕类,身休壮热,头额颅热,或乍热乍凉,唇口鼻干,哽气吐逆,而脉乱汗出或不汗不食,时惊多啼哯乳,自始得之一日,至十三日变蒸既足,方无所苦。其三大蒸者,则必唇口干燥。咳嗽喘急,闷乱哽气腹疼,身体骨节皆痛,或目上视,时多惊悸,然七日之内有病,但数呵其囟门,勿轻服药。(《冯氏锦囊秘录·杂症大小合参卷三·考变蒸(儿科)》)
这种情况,就上医院吧,或听天由命,看看变蒸能否把体内的各种问题化解掉。
二、变蒸/发热后的“小儿急疹”
发热汗出,热退疹出,在中医来讲是顺证,不用紧张。
用毛巾打热肥皂水(务必用固本、硫磺皂等粗肥皂)敷患处,凉了再打再敷,反复半小时。如果热没退尽,先敷脊背正中半小时,此法对高热亦有效。
发出来的疹子,受了外邪的,透出来的有邪热毒;变蒸而发的,却大多是胎毒和食毒。
也曾见过成人热退后疹出不畅的照片,发热吊水后,皮下紫斑隐隐,月余不退,精神疲惫。这就不是顺证了。
很多人奇怪,胎毒和食毒是从哪里来的?凭什么这么说?
1)胎毒
我有个复旦的博士朋友,真真大才女一枚,她入院待产那会儿,无聊,就天天在走廊里晃荡到处看看,发现两件很有意思的事。
第一件,好像集中几天基本生的都是男孩,又集中几天生的基本都是女孩,周而复始;
第二件,新生儿基本都有奶癣,或轻或重,她瞅见一个孩子一点都没有奶癣,好奇,就去和那位妈妈聊天。原来人家是信佛的,一直茹素。朋友也信佛,以往也纯素,但怀孕后,她妈妈怕孩子营养不够,给她天天烧肉吃,所以她的娃后来也有奶癣,但相对轻些。而那位妈妈,怀孕的时候也坚决吃素,孩子胎里素,体内就特别干净,没发奶癣。
这是胎毒的由来之一。还有母亲怀孕时的各种情绪毒,厉害的对孩子影响也很大。
2)去胎毒等生产调护要点
现在婴儿出生,医院的做法,一般是剪断脐带后,赶紧掏出幼儿口中秽物(听家长说,也有医院不掏的),然后拍屁股,大哭,后天气开始起作用。
有大德提到过,这样剪脐带(脐带中带有血干细胞),小朋友长大得白血病的几率会增高。而秽物未掏,随哭声咽下则成毒,日后易生痞病。古时候,碰到咽下的,尤其秽物中有血块的,要赶紧灌黄连甘草汤,待吐出恶沫,才给吃奶( “令出痘亦稀,诸毒疮亦少。” 《万病回春·小儿初生杂病》 )。部分胎毒在变蒸期,可在气血调达后逐渐排除体外。这时就可能会形成疹子,热肥皂水有中和毒素的作用。
古时候,小儿接生有严格的顺序。
浓煎黄连甘草汤,急用软绢或丝绵包指蘸药,抠出口中恶血。倘或不及,即以药汤灌之(待吐出恶沫,方与乳吃)。
先举一下(可能是从腋下抱着举一下),暖水盆洗浴后,再断脐带。脐带要保留到孩子脚的长度,用半寸厚的新棉和帛裹脐带,20天后才解开,令其自然瓜熟蒂落等。
《千金翼方》对程序不当,以及各程序中出现的各种现象、病症,如何处理,都有细致讲述。如:
小儿始生,即当举之。举之迟晚,则令中寒,腹中雷鸣,先浴之,然后乃断脐。断脐当令长至足趺(当令长六寸),短则中寒,令腹中不调,当下痢。先断脐后浴之,则令脐中水,中水则发腹痛。若脐中水及中冷,则腹绞痛,天糺啼呼,面目青黑。此是中水之过。当炙粉絮以熨之,不时治护脐,至肿者,当随轻重,重者便灸之,乃可至八九十壮……
3)哺乳及辅食添加,以及和变蒸出疹的关系
(1)哺乳
婴儿生下来头十天,每次只能给枣核大的奶量,每20天翻倍,百日则如枣大。奶如果喝得多了,不胜谷气,“令儿头面身体喜生疮,瘥而复发,亦令儿尪弱难食。”
孩子如果没要喝,不要强喂。“强与不消,复成疾病。哺乳不进者,腹中皆有痰澼也。当以四物紫丸微下之。节哺乳数日,便自愈也。”《千金翼方》
喝多了,超过孩子的运化能力,积在体内,便成了食毒,能随气血排除体外生疮出疹,那是幸运的,就怕留滞在体内局部,又被大人忽略了,日久皆有后患。
那再大些,喝多少、怎么喂才合适?
哺乳的母亲,要先用手把乳房捋散开,不要让乳汁奔涌而出。婴儿吞咽了,就把乳头挪开,让孩子慢慢咽干净了,再哺乳。这样反复五次十次,“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之中,几乳而足,以为常。”
2)辅食添加
现在的家长总是急急要给孩子加辅食、喂鱼虾、吃肉,担心孩子生长发育缺营养,却忽视了孩子该年龄段的藏府功能尚未健全,吃多了都是负担,变生出各种积滞病。更有甚者,鳕鱼、牛肉,却胃口越来越差,越补越瘦……
“小儿生四五个月,止与乳吃;六个月以后,方与稀粥哺之;周岁以前,切不可吃荤腥并生冷之物,令儿多疾。若待二三岁后,脏腑稍壮,才与荤腥方好……乳与食,宜相远,不宜一时混吃,令儿生疳癖痞积。”(《万病回春·小儿初生杂病》)
换句话说,就是孩子要变蒸好了,胃肠功能健全了,最早也得2周岁,才能进食荤腥。而且乳和食,要隔开,不能同时吃。否则酿成食毒,能随变蒸出疹的,那还算是幸运的……
三、未充分变蒸对体质的影响
1、脉未“开”
临诊十二三年,近年来脉极细弦软的孩子(从幼儿到青少年)越来越多。轻的只是容易受凉感冒、慢性咽炎,稍重的胃口不好,精神疲惫,消瘦,湿疹、过敏、顽固的经间期出血等层出不穷。
我已习惯于和家长说“开脉开脉”,越小的孩子开脉越快,但都须维持一段时间,还需饮食起居各方面配合,否则冰凉/大餐一吃,空调一吹等等,脉很快又会“闭”回去。大点的孩子还要跟进气血的补养,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脉才能稳定“打开”。
以前只觉得孩子体质差,现在看来,除了先天因素外,没变蒸好关系也甚大。血脉没能充盈调畅,藏府功能未健全。当然,还有辅食添加、饮食起居、运动、晒太阳、电子产品、家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优秀“变蒸”文献参考
“变蒸之外,小儿如常,体貌情态,自然端正,鼻内喉中,绝无涎涕,头如青黛,唇似朱鲜,脸腮如花映竹,情意若天净月明,喜引方笑,似此平安。
议曰:人得中之道,以为纯粹,阴阳得所,刚柔兼济,气血相和,百脉相顺,所以心志益通,精神俱备,脏腑充实,形体固壮。
凡观婴孩颅囟固合,睛黑神清,口方背厚,骨粗臀满,脐深肚软,齿细发黑,声洪睡稳,此乃受气充足,禀赋得中,而无疾也。”(《婴童百问》)
变蒸为人所忽略久矣,药妄投之陋习久矣,养护失宜久矣……
愿此文能引起诸家长、幼师、大夫的重视,愿中华儿女身心强壮康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