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民
中国大学的分布与命名——理工高校
2018-7-11 11:38
阅读:10470
标签:大学, 分布, 命名, 理工

 

我以前写过农村 农民 农业大学。中国是一个工业大国,所以高校中理工专业颇多。过去的工学院一般改名为工业大学或者理工大学纺织(轻工)、钢铁、矿冶,特别是地质等专科院校也有很多改名为理工大和工大或者工程(工程技术)大的。当然不论工大和理工大学校的英文名一般都是University of Technology一部分工程大学(学院)用的也是Technology当然,工程大学一般创立的比较晚,为了避免重名也有用Engineering University的理工大学有的还是University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不过这其实就是科技大学工大(工程大)也有用Polytechnic University的不过还有一些特例看来为了大学的命名(改名)大学领导者和教师充分发挥了创造性把能用的汉语与英文单词都想遍了。

分布格局

我国工科高等教育的分布格局主要形成在20世纪50-70年代整体上在东北(尤其是辽宁,包括京津冀)、华东(上海、苏南向西到皖江沿岸的芜湖、马鞍山)、华中(武汉、长株潭)最为集中,此后是西安附近和中原地区,河南的工科院校也颇多,但强校不多。此外,江苏对发展地方理工院校最为积极,基本上每个市都有一所地方理工学院或综合大学中的理工院系(苏州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湖北和湖南以省命名的高校基本不在省会,很多理工、工程、科技学院都是以师范学校为核心,在地方中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四个华工:

华南(北、东、中)理工大学都有,但是并没有同时存在,是前三/四、中二、后三(现在)。前三分别是华南(北、东、中)工(化工)学院(理工大学)。

华南工学院(理工大学):是建国初整合中山、岭南等大学工科院系组建的华南最高工科院校,直到今天也是广东仅次于中南大学的存在,不过华南工学院成立后,在院校调整中又分出部分专业支援华东化工学院(上海,今天华东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武汉,今天华中科大)、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后吉林工大,今天吉大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沙铁道学院(今天中南大学一部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的优势专业还是土建类。

华东理工大学,前身是建国初组建的华东化工学院,是我国第一个化工类专科院校。

华中理工大学(工学院):素有“中南小清华”之称的理工院校,强项是物理、机电类专业。建国初为了工业化建设人才的需要,拟整合中南区高校的理工类专业,在武汉成立华中机电和动力学院,后发展为华中工学院,升格为大学,是国内较早的理工(工业)大学之一;1999年与同济医大(原同济大学一部分,50年代初,由上海迁汉),在华中理工改名为华中科大之前,是前三个华工并存时期,此后至2015年,我们所说的华工一般只有两个,即华南和华东理工,当然同时期还存在华北工学院(1993-2004),但一般不会有三个(两个)华工并列。

华北理工大学:第四个华工,也是后三个“华工”之一,但与其他华工实力相差甚远,只是名不见经传的河北省属地方高校。2010年河北理工大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成立河北联合大学(这是继北京联大、四川联大之后又一个联大),但是由于名字过去山寨,2015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学校在距离唐山市百里之外的曹妃甸建立新校区,所以说华北理工可以说是让新生理想与现实反差最大的高校之一。河北理工的前身为河北省唐山矿冶学院,为建国后(1958年)合并唐山铁道学院(原唐山交大)和河北工大矿冶专业新建的省部(煤炭部)共管专科院校,因此也是系出名门,有交大系和北洋系的血统,80年代初采煤系迁到邯郸参与组建河北煤炭建筑学院(后为煤炭工业部所属河北建筑科技学院,今河北工程大学的一部分),1985-1995年为唐山工程技术学院,1995-2004年为河北理工学院,2004年升格为大学。华北煤炭医学院前身为开滦高级护士职校,1963年,与华北地区医学院相关专业合并组建华北煤矿医学院(后改为煤炭医学院),作为煤炭部直属医学院校,职业病和矿山救护一直是其优势专业。华北理工大学虽然是一所反差很大的高校,但在河北乃至北方地区的煤铁企业里人脉很广,并不比北科大和矿大弱多少。

当然也曾经存在华北工学院,是“兵工七子”当中太原机械学院2000年前后所用的校名,申请更名华北理工大学受阻后,改名为中北大学。

华北地区

北京理工大学:“兵工七子”的领头羊,前身是属于兵器工业部的北京工业学院,办校历史可以追溯到解放区的华北大学(北方大学)工学院;高校体制改革后属于国防七校(隶属国防科工委,现工信部的七所院校)的排头兵。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属重点工科大学,始于1960年

北方工业大学:原为冶金部、中国有色冶金总公司管理的北京冶金机电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原为化工部管理的北京化工学院。

天津工业大学: 前身是防治工业部直属的天津纺织工学院。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市属理工院校,类似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校始建于1979年,前身为天津理工学院。1996年,与原天津大学分校、天津大学机电分校、天津大学冶金分校三所本科院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天津理工学院,2004年更为现名。

河北工业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河北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但校址在天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洋工艺学堂(直隶/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建国后为河北工学院,并与北洋大学(北洋工学院)联合成立天津大学,与天大是兄弟院校。1958年,河北省委决定恢复重建河北工学院,同年原一机部所属机器制造学校下放给河北省,并并入河北工学院;1961年河北科技学院停办,转入河北工学院;1962年,与天津工学院(由天津机电学院天津建筑工程学院、天津化工学院合并组成)合并为新的天津工学院,由天津市领导;1969年,划归河北省领导,1971年,复名为河北工学院;1995年2月批准更名为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工程大学(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河北建筑科技学院(煤炭部,煤炭建工学院、矿业学院、峰峰煤校、开滦煤校)、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与邯郸农专、医专重组而成。

燕京理工学院:民办三本,在三河燕郊。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唯一的一所211高校。原太原工大(工学院)与煤炭部属山西矿院合并组建。太原工大(工学院)的前身是山西大学工学院,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中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西斋)。山西大学堂为国内最早的三所大学之一。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始建于1984年,初为山西矿业学院阳泉煤炭专科班;1986年成立阳泉煤炭专科学校;太原理工大学成立后,为太原理工阳泉学院(专科),2014年独立办学并升格为本科高校。

内蒙古工业大学: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的绥远省高级工业学校。1958年在清华大学支援下成立内蒙古工学院,曾隶属机械工业部、农业机械部,1983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93年更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东北地区

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的前身(属于冶金工业部),可以追溯到奉系东北大学工学院。冶金和材料工业是东北大学的强项,近年来东北大学及其校办企业东大阿派、东软集团在软件、医疗电子方面也很有影响力。

大连理工大学:前身是大连工学院,校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昙花一现的大连大学工学院,50年代专业调整中,大连专业流散,仅余力学、土木与化工系,后来又复办了物理、无线电、内燃机、船舶工程等专业,逐渐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理工科院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Liaoni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阜新、葫芦岛),原阜新矿院,原煤炭工业部仅次于中国矿大的高校

辽宁工业大学(Liaon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锦州):原辽宁省地方高校——锦州工学院。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Liaoning Shihua University):位于抚顺市,1950年创办于大连,是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工业学校;1953年迁至抚顺办学,时名抚顺石油学校;1958年升格为抚顺石油学院;1970年-1980年为抚顺化工学院;2002年2月更名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英文校名中石油化工居然是汉语拼音“Shihua”

沈阳工业大学(Sheng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958年原一机部沈阳机械学校(中专,前身是东北机械工业管理局技校、高级技校,曾迁往长春办学——长春机械学校)晋升为工科大学,并改名为沈阳机电学院,隶属沈阳市管理;1985年,学院由机械工业部和辽宁省共同管理,并改名为沈阳工业大学。1998年后,下放给辽宁省管理。2002年,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成为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学校位于机械工业重镇沈阳,是老牌机械工业院校,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1年起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沈阳理工大学(Shengyang Ligong University ):原沈阳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该校的英文名干脆用了拼音。

大连工业大学(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原沈阳、大连轻工业学院。

辽宁工程学院(锦州):民办高校,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沈阳工程学院:2003年,沈阳电力高专(前身是东北电管局职校,后为沈阳电力学校、学院)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前身是东北团校、辽宁团校、辽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两校合并组建沈阳工程学院。

吉林工业大学:新吉大的组成部分,前身是长春汽车拖拉机工业学院,原机械工业部(一机部)院校中长期排名第一

长春理工大学:“兵工七子”的中间力量,原长春光学精密机器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前身为配合“一汽”建设的的长春汽车(技术、工业、制造)学校(属于一机部),1958年升格为长春工专;1961年8月起为吉林理工学院,期间先后合并了长春无线电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学院、吉林矿冶学院、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大专部);1962年8月起为吉林工学院,期间合并了延边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吉林轻工学院;1970年10月起为吉林工业大学,1978年10月复为吉林工学院;2000年9月,长春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长春煤炭工业学校、吉林省轻工业设计学校并入吉林工学院;2002年3月成为长春工业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2000年3月,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重工业部、冶金部、有色总公司)、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重工业部、冶金部)、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燃料工业部、水利部、水利电力部)三所部属大专合并升本,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属于“国防七校”前列,其航空航天专业属国内翘楚。英文校名HIT采取了麻省理工学院的模式。

实际上,我国多所新建理工(工程学院)的英文名也是采用了麻省理工学院模式,我们虽然没有MIT,但至少有三所NIT——Nanjing(Nanchang,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NIT只差一个字母。

哈尔滨工程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前身是哈军工留哈未迁部分改建的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心专业是两航一核,既属于“国防七校”,也是“军工六校”中两所地方院校之一。

哈尔滨理工大学(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隶属于机械工业部(一机部)的哈尔滨科技大学(黑龙江工学院)、哈尔滨电机学院与哈尔并工业高专(机电专科学院)合并组建。

黑龙江工程学院:前身是煤炭部鸡西矿务学院。

华东(东南)地区

上海工业大学:新上海大学的四个来源之一,上海工学院创建于1960年,时为上海市地方工业院校,1994年,上海工业大学与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科学院所属高校)、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上海大学,原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延长校区。

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是建国初在原沪江大学校址上建立的上海机械学院(1994年更名为华东工业大学)和在原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在原德文医工学堂校址)基础建立的上海机械高专,1996年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由原国家机械工业部转入上海市管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60年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半工半读大学),1984年改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类似于北京联合大学的一所地方工科院校。前身为1978年开始办学的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化工学院分院(1984年编入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1985年经批准,合并组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3年,上海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1年)整体划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炮兵工程学院,后命名为华东工学院、华东工程学院,既属于“国防七校”,也属于“军工六校”,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哈军炮兵专业,是 “国防七子”当中的排头兵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工学院两校合并,南化校史可以追溯到中央大学工科,建工学院可以追溯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附属职业学院。

南京工学院:今天东南大学,与南京工大或南京理工没有什么关系;南京工学院即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央大学的工科类院系,但在建国初的高校调整中又参与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华东航空学院(西北航空学院,今西工大一部分)、镇江农机学院(今江苏大学一部分)、无锡轻工业学院(今江南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电子科技大学),使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成为以土建类为优势的工科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 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原属机械工业部)和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原属电力工业部)于2000年合并组建的新建本科院校;2001年又并入了原隶属于核工业部的南京工业学校。

江苏理工学院:前身是1984年秋成立的常州职业师范学院,1987年末批准改名为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翌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1年8月,合并了常州经济管理干部学,翌年批准更名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04年12月年合并了江苏省常州会计学校。2012年,更名为江苏理工学院,并开始招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的前称,2010年,经批准更名为常州大学。学校由江苏省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弓箭。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南京化工学院无锡分院、常州分院;1981年正式成立江苏化工学院,由江苏省管理。1984年,江苏省和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联合办学,1992年更名为江苏石油化工学院,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管理的部属院校。2000年起,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更名为江苏工业学院。

淮海工学院:为了促进苏北发展,1980年代中期,江苏省和苏北四市(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徐州市)在连云港联合筹办“淮海大学”,由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等江苏省内著名高校对口援建。1989年7月,经批准正式建立淮海工学院。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现为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初显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常熟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1989年,由苏州师专和常熟职工大学、常熟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常熟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常熟理工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甚至绝无仅有的以县(县级市)命名的理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1996年5月由盐城工业专科学校与盐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

淮阴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0年3月由淮阴工业专科学校、淮阴职工大学、江苏省农垦职工大学合并组建。淮阴工学院与淮阴师范学院拟合并组建淮安大学。淮阴工学院位于地级淮安市,却以县级行政单位(淮阴)命名。

徐州工程学院:2003年,彭城职业大学与徐州经济干部管理学院合并筹办徐州工程学院,2005年正式成立,2007年徐州教育学院并入徐州工程学院。

浙江理工大学:前身是纺织工业部的浙江丝绸工学院,1999年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1980年,以浙江化工学校为基础组建浙江工学院,并由衢州迁回杭州办学,1991年台湾浙籍实业家张子良捐资在浙江工学院基础上合作兴办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1999-2004年间的校名。

宁波工程学院:2004年,由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最好的工科高校。1958年,合肥矿业学院(淮南矿业学校)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水利部)淮河水利学校复校并升格为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业专科干校、芜湖电力学校(机械科)合并升格为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后又更名为安徽机械工专,并升格为安徽机械学院。1961年,蚌埠机械学院、芜湖电力专科学校、铜官山有色金属专科学校、淮南化工专科学校、马鞍山钢铁专科学校并入安徽机械学院,组建安徽工学院。1970年,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水电学院并入合肥工大。1978年安徽工学院,从合肥工大分出,组建安徽农机学院,旋又改名为安徽工学院。1997年,安徽工学院重新并入合肥工大。

安徽工业大学:原为部属的马鞍山钢铁学院(华东冶金学院)。马鞍山钢铁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马鞍山钢铁工业学院、铜官山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后两校合并为马鞍山钢铁工专,又改为工业学校;1962年,该校一部分参与组建安徽工学院(今合肥工大一部分);1977年马鞍山钢铁工业学校升格为马鞍山钢铁学院(冶金工业部属五大钢院之一),1985年,更名为华东冶金学院。1983年,马鞍山商专(师专更名)、联合大学(成人业大)成立;1992年两校合并组建安徽商业专科学校;1995年更名为安徽商业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安徽商业高专并入华东冶金学院,成立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原为煤炭部淮南矿院,1997年与煤炭部属华东煤炭医专合并更名为淮南工业学院;2002年,升本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位于芜湖,学校始于1935年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建国初期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属于一机部)、后下放给地方,为省机械工业厅所属的芜湖工业技校、电力学校;1961年再次为一机部领导为芜湖电机学院,文革中再次下放给地方,为安徽省工业厅芜湖机械学校;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翌年正式成立安徽机电学院,并招收本科生;1984年,国家标准化局在安徽机电学院成立的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皖江工学院:民办三本,在马鞍山,原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江西工学院(工业大学):江西省地方高等工业院校,与江西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南昌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二机部(核工业部)抚州地质学院、华东地院,在中国第一个铀矿基地办学,2002年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2007年升格为大学;升格大学后搬到南昌。

江西理工大学:原冶金工业部江西冶金学院、南方冶金学院,在赣州;立足于我国特有的南方钨矿、稀土矿区。

南昌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原水利部南昌水利水电高专,2003年改名省部;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江西水利水电学院(以专科为主),后将为水利水电学校(中专),1978年恢复高等专业后教育后,为江西工学院(水利分校);1983年12月,江西工学院(水利分院)更名为江西水利专科学校,1987年调整为水利电力部直属院校,几经更名,1993年定名为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南昌工学院:民办。

南昌理工学院:民办。

江西理工学院:民办,在宜春

福建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学校溯源于清末“苍霞精舍”,1914年为福建公立专门工业学校,1938年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52年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1953年分立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和福州建筑工程学校,之后两校几易校名;2002年经批准,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工程学院。

厦门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前身为成人业大性质的鹭江大学。

闽南理工学院:民办,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98年的石狮长兴工业学校(长春理工大学和福建兴达集团联合办学);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泉州光电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更名为闽南理工学院,这也是一所在县(县级市)办学的高校。

山东工业大学:参与组建新山东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Shandong I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淄博,原山东农机学院(数次更改校名,在济南、德州、兖州等地流浪,最后落脚在淄博)和山东建材工业学院(部属,今济南大学)分校等合并而成。1990年,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发展成为山东工程学院(Shan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1998年,山东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分院与淄博师专、淄博大学(成人业大)、淄博市职工大学、淄博广播电视大学等合并组建淄博学院(Zibo University),为山东省第一所综合性地方本科学院。2001年,两校合并组建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始于德国人卫礼贤创建的礼贤书院,1931年为礼贤中学附设的高级工程科,1953年正式成立“山东省青岛建筑工程学校”,是山东省最早设立土木专业学校,并划归重工业部(后为冶金工业部);1960年6月升格为“山东冶金学院”,此后,隶属关系几经更迭,办学层次几起几落;1978年更名为“山东冶金工业学院”,恢复本科招生,1985年9月更名为“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1998年11月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93年、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青岛理工大学在山东省工科院校中,特别是土建类专业里居于前列。和同济大学相似,学校初创时期都有德国背景。在建筑类院校中,和西安建筑科技大类似,都属于原冶金工业部。

青岛工学院:民办三本,前身为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民办三本,原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有济南、曲阜两个校区

中南地区

河南理工大学:原焦作矿院,中国现代矿山高等教育的源头,与中国矿大同根同源。

河南工业大学:原郑州粮食学院(国家粮食部直属),曾经为河南农业大学和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2000年,正式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与郑州机器制造高专合并成立河南工业大学。机器高专的前身是一机部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曾经下放到省里,为河南郑州制造专科学校),1983年-1993年为郑州制造专科学校。

河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校史可追溯到1910年设立的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2007年3月,始建于1956年的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原煤炭工业部大专,经历过郑州工人技校、郑州煤矿学校、中南煤矿干校、河南煤碳工业干校、郑州煤炭工业学校、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等办法阶段)和始建于1954年的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适于河南省官立中等工业学堂,经历过开封纺织学校、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河南纺织工业学院、河南纺织工业职校、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河南纺织工专)合并组建为河南工程学院。

郑州工业大学: 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为基础,与河南化工学院合并组建郑州工学院为化工部直属重点院校,1973年,河南农业大学粮油工业系(原郑州粮食学院)并入郑州工学院。1978年,郑州工学院粮油工业系析出,复校为郑州粮食学院,1996年4月,更名为郑州工业大学;2000年,与郑州大学、河南医大组建新的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理工(包括医学院校)。1952年起,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为了加强内陆地区特别是人口大省河南的高等教育,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到郑州组建新的河南大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山东大学由青岛内迁到济南。1954年教育部决定由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大学等院校负责在河南新省会郑州市设立一所新的大学,此郑州大学,为教育部直属,1958年,经省政府要求,由教育部直属划归河南省,并增设了政治、历史、中文3个系;1959年,在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学院、武汉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支援下,增设了土建、机械、水利和电机4个系;1960年,增设了外语系;1961年,原郑州师范学院(最早可追溯到河南大学堂中等教育部分以及河南优级师范学堂——后改名开封师范学校)并入;1962年,河南省应用物理所并入,郑州大学地理系调整到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1963年,以郑州大学土建、水利、机械、电机四系参与组建郑州工学院;1991年,黄河大学(民办)并入;1992年,河南体育专科学校并入。参与三校合并新郑大的河南医大前身为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医科。1952年10月,全国院系调整时从河南大学分出为为河南医学院,隶属于中央卫生部,是中国27所首批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院):前身是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1977年,国务院同意以该校为基础,并尽量利用郑州纺织机电学校、纺织工业学校等的资源,建立郑州轻工业学院,以省为主、河南省和轻工业部双重领导,面向中南地区招生,同年河南省革委确定将原郑州轻工业机电学校改建的郑州电机电器厂和在原校址上建立的河南省轻工业机电学校划归郑州轻工业学院。1998年学校由轻工业部下放到河南省,以省管为主。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郑州轻工业学院。2018年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学校的英文名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是典型的Chinglish。

郑州工程学院:河南工程大学主体的曾用名。

中原工学院:原郑州纺织工学院,前身为榆次纺织机械制造学校;郑州、河南纺机制造学校,河南纺机学院、郑州纺织机电学院等发展阶段。

洛阳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办学历史可溯源至1956年创立的三门峡水力发电学校,后历经洛阳地质勘探学校、洛阳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等发展阶段,1993年6月更名为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3月,经批准,与洛阳大学(成人业大)合并组建并升格为洛阳理工学院。

南阳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前身是南阳大学(成人业大)和张仲景国医大学,1993年合并设立南阳理工学院(专科)。2005年,原南阳一师并入理工学院成立基础教育学院

安阳工学院:始于1983年创建的安阳市职业大学,1985年更名为安阳大学(专科);2001年,安阳农校、市财会学校并入安阳大学,成为北校区; 2004年5月,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安阳工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学校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末期1898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工艺学堂,2000年国务院批准,由分属于教育部(原由国家建材总局管理)、交通部、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武汉工业大学(原武汉建材工学院)、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工学院:是武汉汽车工业大学的前身,与武汉工业大学没有直接渊源。1958年10月,学院创建;1960年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汽车制造专业并入武汉工学院,1961年湖北工学院(1958年创建)、湖北化工学院(1958年创建)并入武汉工学院;1970年,武汉工学院、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农机学院;1979年,武汉工学院从湖北农机学院中恢复独立办学;1983年9月,由机械部划归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领导;1995年,武汉工学院更名为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学校创建于1972年6月,原名湖北化工石油学院,隶属湖北省;1980年3月,更名为武汉化工学院,由原化工部主管;1998年7月,高校管理体制的调整,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同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价,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2月,正式更名为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由湖北农机学院(华中农学院农机系)和湖北轻工业学院合并组建。

湖北工学院:一个是湖北工业大学的前身(1984-2004),1984年湖北轻工业学院和湖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新的湖北工学院;另一个是建国初的湖北工学院,前身是中南兵工职工学校(1950),1958年发展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1959年升格为湖北工学院,并合并了华中工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汽车拖拉机等专业;1961年,湖北工学院撤销(本科部分)并入武汉工学院(今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冶金机械并系入武汉钢铁学院(今武汉科技大学前身),专科部分改建为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

湖北理工学院(Hu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新建二本院校,1975年黄石工业学校成立,后经历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工班、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等办学阶段;1978年,湖北省高等院校黄石高医班、高师班与高工班相继成立,后黄石高医班更名为湖北医学院(现武汉大学医学部)黄石分院,1983年,改建为黄石职业大学;1985年4月,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石分院成立;1989年1月,武汉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黄石分院、黄石职业大学、湖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现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黄石分院合并组建黄石大学,1991年改为黄石高等专科学校。1986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黄石市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创办、1978年恢复)更名为湖北省黄石教育学院。2004年6月,经批准,黄石高等专科学校与湖北省黄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黄石理工学院;2005年12月,黄石广播电视大学并入黄石理工学院,成立网络学院。2011年,学校经批准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校史溯源于1943年创办随州的湖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历经孝感师范学校(1950-1958、1961-1970)、孝感大学(1958-59)、武汉师专(1960-61)、孝感地区师范学校、武汉师范学院孝感分院、孝感师范专科学校、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发展阶段;1986年与湖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华中农学院孝感分院)合并;1999年建设部南方城乡建设学校(又名孝感市建筑工程学校)整体并入;2000年3月更名为孝感学院;2011 年12月更名为湖北工程学院。

中南工业大学:原冶金工业部所属的中南矿冶学院,是中南大学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中南工学院:原属于核工业部(二机部),以铀矿采选冶炼为主攻方向,后与衡阳医学院合并成立南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长沙电力学院(电力部,国电总公司)与长沙交通学院(交通部)合并成立。

长沙工学院:哈军工主体部分南迁长沙,并转业为长沙工学院,以长沙工学院为基础恢复国防科大。

湖南工业大学:1958年,株洲师范学校创办,次年株洲教师进修学校创办(后发展为株洲教育学院),1999年,两校合并为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79年株洲基础大学创办,1985年更名为株州大学,并以之为基础筹办中国包装工程学院,1989年正式建立为株洲工学院;2001年、2004年,湖南城市建设学校、湖南省财会学校先后并入株洲工学院;2006年2月,株洲工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始于1959年创办的株洲有色金属工业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1999年3月,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岳阳大学和岳阳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岳阳师范学院;2003年2月,正式更名为湖南理工学院。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美国教会创办的湖滨大学。1902年,在普济医院设求新堂;1907年,求新学堂更名盘湖书院,并开设大学部;1910年,书院更名为湖滨大学。建国后湖滨大学留在岳阳部分改建为湘潭专区师范学校。1956年10月,改为岳阳地区师范学校;1972年08月,改为湖南师范学院(现湖南师范大学)岳阳分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工程学院:新建二本院校,2000年6月原机械工业部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原隶属于湖南省纺织工业厅)合并组建而成。

广东工业大学:1995年6月,广东工学院(前身是1952年创办的广东省广州水利土木工程学院)、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和广东机械学院组建广东工业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新建二本院校,省市共建,以市为主;于1990年筹办,1992年批准成立,并以联合培养的方式招生办学;2002年正式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桂林理工大学:原为冶金工业部所属的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校在部属和自治区属之间五改隶属关系,并十易校名。

广西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82年合并了广西轻工业学院、机械工业学院、石油化工学院,1985年从南宁迁至柳州办学,2013年与柳州医专合并成立广西科大。

西部地区

昆明理工大学:是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工科大学;1995年,昆明工学院更名为理工大学;1999年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工学院的前身是私立东陆大学工学院,建国初的院系调整中,成为以冶金为主要专业的专科院校(曾为云南大学工学院,1954年独立办学)。1961-1963年昆明工学院罗茨分院、云南机械学院、煤炭学院、铁道学院并入,滇南大学冶金机械系、化工系,滇西大学采矿机械系,甘肃工业大学(今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系。云南工大前身为昆明工业学校(省第一工业学校),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年的云南甲等工业学堂、路政学堂。建国后先后为昆明工业学校、云南省第一工业学校;1974年,云南第一工业学校、第三工业学校和农业机械学校的基础上扩建成立云南工学院;1994年,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昆明分院、电子科技大学昆明分部、云南化工专科学校并入云南工学院,组建云南工业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前身为地质部所属的成都地质学院。

四川理工学院:前身是轻工业部所属的西南轻化工学院,下放到省管后,与自贡师专、医专、教育学院,组建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轻化工大学:2018年四川理工学院升格为大学,改名为四川轻化工大学,新校名突出了专业特色与办学方向,这也是近几年高校命名一个新的趋势。

重庆理工大学:前身是重庆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

重庆工业大学:1970年“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与“哈工大”部分专业合并西迁重庆北碚组建重庆工大,1974年哈工大部分返迁哈尔滨,原子工程系转长沙工学院(今天国防科大)

重庆工程学院:前身是2001年8月成立的重庆正大软件专修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 Polytechnic University):属于大名鼎鼎的“军工七校”,特色是“三航”,前身是西北工学院(西北联大系高校)和西北航空学院(华东航院西迁)

西安理工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前身是陕西机械学院,1970年代北京机械学院内迁办学,在组建陕西机械学院的过程中也吸收了陕西工大(西北农学院)水利系。

西安工程大学(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前身是纺织工业部所属的西安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与西安工程学院(西安地质学院更改后的校名,现并入长安大学)没啥关系

西安工业大学(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前身是西安工业学院,“兵工七子”后三子之一,改大学后,分数线增加了不少,可能某些人会和西工大(西北工业大学)混淆

陕西理工学院(大学):2001年,汉中师范学院和陕西工学院(北京大学汉中分校的遗产)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8年升格为大学。

甘肃工业大学: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建国后为甘肃省兰州工业学校,1958年,在兰州工业学校的基础上筹建兰州工学院,后将筹建的甘肃交通大学并入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1965-98年,学校属第一机部(机械工业部)领导。

兰州理工大学:2003年,甘肃工业大学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这个更名有必要吗?

其他

此外,还有六个军事工程大学。分别是:

陆军工程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南京)和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联合组建。

海军工程大学:武汉,1999年组建。

空军工程大学:西安,1999年组建。

火箭军工程大学:西安,原二炮工程学院,2017年改建为工程大学。

武警工程大学:西安, 原武警技术学院,2013年改建为工程大学。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原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和洛阳外国语学院2017年合并组建。

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北京,2017年组建。

当然,早年还有赫赫有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即今天在军、地中均有一定有影响力的“军工六校”。

此外,科技、交通/铁道、航空航天、电子/邮电、水利/电力/建筑、石油/地质类高校也主要以工科专业见长,当然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都是综合性研究大学,生物、管理、人文经济类等也不错。

此外,很多校名里没有专业特征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工科名校,清华、同济自不用说,浙大、湖(南)大、川大、山(东)大等工科也不弱;武大合并了武水与武测,吉大合并吉工大(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长春科大(地质学院)、邮电学院以后,在某些工科专业也可以独树一帜。天大、郑大、昌大等建校的老底子也是工业院系。还有以*南/北命名的六所高校,除了西北、西南大学以外,前身也是工科院校东南工学院、东北工学院、中南工大(矿冶学院)+长沙铁道、华北工学院。

综合性农业院校在生物、环境、食品、园林设计等学科领域还是有很有优势的,这也是专业其实也是适合女生的。对于男生而言,综合性农大的土木(水利、建筑)、机械专业的性价比也都不错。对于男生而言地质、采矿、冶金等工科专业虽然艰苦一些,但以后成长的空间也很大。比如阜新、葫芦岛(兴城)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前身是阜新矿院,也曾经是煤炭部部属院校当中的排头兵,也属于性价比比较好的高校。原地质部、煤炭工业部一些高校下放到地方以后,虽然名气不大、分数线一般,但还是有一些王牌专业的。女生的话学工科我建议还是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一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赵建民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95119-112341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9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