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zlp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mzlp

博文

劳动成就精彩人生

已有 6050 次阅读 2016-2-17 16:3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劳动成就精彩人生

它,看似平凡渺小,却成就着不凡的业绩;它,看似朴实无华,却辉煌着一个人的一生,它就是:劳动!

劳动,不是玫瑰的妩媚,而是蒲公英的长途跋涉与播撒;劳动,不是柳条的娇柔,而是白杨屹立不倒的刚强与坚毅;劳动,不是死水的静止,而是江河激流的奔腾与澎湃。劳动赋予人们生活的激情;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劳动是强大的动力,是最高的光荣!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劳动可以创造财富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无论是实现中国梦还是实现我们每一个人自己的梦想,需要的都是诚实而辛勤的劳动,财富没有捷径,那些走捷径来寻求一夜暴富的梦想都只是幻想。

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劳动,可以说是收获财富的起点,因为财富来自于身体力行。同样,也只有通过确实有效的劳动,你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追来幸运之神的垂青与厚爱。

“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是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透过历史的明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我们看到蜿蜒盘旋的万里长城,怀抱着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看到金碧辉煌的故宫,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我们看到四大发明,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我们看到丝绸、瓷器远涉重洋。谁都知道——这都来自于我们祖先的辛勤劳动,劳动让我们更加富有,劳动让我们祖国的历史更加辉煌!

劳动可以改变生活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梦想成真要靠劳动,精彩生活要靠劳动。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不劳而获,在我们的社会是行不通的,也是为人所不耻的。只有通过亲力亲为的劳动,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的新时期,我们欣喜地感受到通过劳动,通过真实的体味生活,通过融入社会这个大的集体和家庭,一些成熟、一些希望,还有一些正能量的作用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而这些改变和影响,无疑都是通过实践,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得到认识上的升华,继而形成一种共识,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如果我们不在春天时鞠躬耕耘,秋日注定不会得到丰盈的果实。一个人只有在自身的岗位上,各尽职守,辛勤劳动,才会活的有滋有味,风生水起,才会拥有美丽的生活,才会拥有自己的一道彩虹。  

劳动可以铸就梦想

我是一个普通的检验员,穿梭在实验室之间,每天与仪器设备、滴管烧杯、药品试剂打交道。曾几何时,我认为我的工作枯燥乏味,平凡无趣,但是慢慢的,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我们所出具的每一份数据对于送样者来说都倍加重要,它关系着产品的安全,关系着百姓的安危,对于我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认认真真完成每一次检测,仔仔细细核对每一份数据,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如果你现在问我有什么梦想,我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便是做好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的劳动为人们带去安全。看到人们脸上真挚的笑容,我真心的体会到平凡的工作带给我不平凡的快乐。渐渐的,我也懂得,平凡不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平凡不是人生之光的黯淡,更不是生命之火的熄灭!它是种子吐芽前的孕育,是花儿盛开前的含蓄,是告别无知的炫耀后的成熟。现在的我,真心的热爱我的工作,希望辛勤的劳动会使它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讴歌劳动,是为了记住过去;我们崇尚劳动,是为了开创未来。热爱劳动的美德我们要继续传承,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下班记得关闭水电门窗,走路时捡起地上的垃圾放入垃圾筒内;工作时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次检验……也许有一天,四季的风会染白我们的鬓发;也许有一天,岁月的犁会在我们的额头刻上衰老;也许漫长的里程碑会使你步履蹒跚;也许夕阳会落进我们的双眼……但是当我们回首一生时,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们是劳动者,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那就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行动去美化世界吧!创造财富,改变生活,铸就梦想,让劳动成就精彩人生!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86020-956814.html

上一篇:明天
下一篇:驻足等灯时的思考
收藏 IP: 116.113.9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7 07: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