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双一流大学建设改革之我见 精选

已有 5579 次阅读 2021-5-8 11:35 |个人分类:双一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双一流大学建设改革之我见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事和重点是2017开始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 双一流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是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在“211工程”、“985工程”基础上,应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挑战的新战略。

首批双一流高校共有141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9所。双一流与985、211最大区别在于: “双一流”是一个动态的,流动性的工程,打破了“985,211”的高校阶层固化。双一流名单,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会每隔5年,会对现有高校进行一轮全面评估建设成效。此后,会将一些建设成效不明显的大学从双一流名单中删除,并将进步显著的非双一流大学纳入到双一流建设的名单中。

双一流打破了高校阶层固化,有利于高校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紧迫性,有力促进了我国高校的快速发展。在四个国内外主流的大学排行榜中,我国高校进步明显,排名逐年上升,已有多名高校稳居世界大学百强排行榜。 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Nature,Science封面文章时有发生,据说已有双非学校硕士生为第一作者的Science论文。

截至2020年6月,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未包含港澳台地区高校),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随着各地兴建大学的热潮,预计本科院校很快将突破1400所。但是,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匀,导致东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很大差异。东部发达省份是高校最密集的地方,中西部高校不仅数量少,入选双一流的就更少了。尤其,双一流高校也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和广州等大都市。

目前双一流建设覆盖本科院校范围约10%,覆盖范围还是太少。尤其,双一流B类学校太少,还有很多学校都有一些学科发展的较好,却没有机会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导致这些学校的招生就业都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双一流大学有AB类竞争,但是双一流学科并没有设AB类进行竞争。因此,我建议对双一流建设进行大的改革和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整体思路为:2个等级,4个层次和10%调整。 首先继续保持双一流的2个等级,即双一流大学和双一流学科大学。具体来说,分为四个层次,每个等级2个层次。

 第一层次,双一流大学 A类 40所,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200强;前20所,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100强;前10所,建设目标为世界顶尖大学50强。建设得不好,可降为B类 。

第二层次, 双一流大学 B类40 所,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大学 400强 (A类替补),建设得好晋升A类。这个是缓冲区,可解决地区不平衡问题,并满足没有双一流大学省份的诉求,确保每个省至少都有1所双一流B类大学。

双一流学科大学也应分为2个层次,以扩大竞争,增加机会。第三层次,双一流学科 A类100所,也可以称为双一流大学C类, 拥有至少1个学科国内领先,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学科100强。 建设得好,可以晋升为第二层次;建设得不好,下降为第四层次。

 第四层次,双一流学科 B类 100所,也可以称为双一流大学D类,是双一流学科A类的替补。该层次大学拥有至少1个国内一流学科,学科水平仅次于国内领先,建设目标为世界一流学科200强。建设得好,上升为世界一流学科A类;建设得不好,下降为普通高校。为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建议该类院校每个省至少2个名额。 

 这样的话,我国将有四个层次的280所双一流大学,约占国内本科院校的20%,也符合28定律。每隔5年,每个层次动态调整10% 左右, 能上能下,尤其要给其他80%的普通本科高校以10个左右指标晋升第四层次。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940-1285577.html

上一篇:科学探索奖不应是少数科研精英的探索贡献奖
下一篇:“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带来的三大自信
收藏 IP: 218.104.225.*| 热度|

20 郑永军 王立新 李剑超 雷宏江 安海龙 王安良 杨正瓴 史仍飞 黄永义 张旸 张昊 李学宽 雒运强 孟利军 刁空非 陈新平 郁志勇 武夷山 左小超 黄玉源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4: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