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郊外的新圣母修道院正在维修,我们简单地逛了一圈,就出来了。保尔坚持要参观紧邻修道院的公共墓地,声称那里埋葬着很多名人。我对保尔的提议一点儿也不感兴趣,但是还是同意了。毕竟时间还很充裕,晚上乘火车去圣彼得堡之前,下午还有时间去参观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
门卫示意我们直接进入陵园,我正在庆幸终于找到了一个免票的参观景点,传达室里就走出一个男人,用中文告诉我们需要买票,每人300卢布。我告诉售票员保尔只有十六岁,还是未成年人,最终我们一共付了500卢布。其实门票上只打印了一个数字编号,背面是新圣母修道院的轮廓图。陵园的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再买一张200卢布的地图,我说我们不买地图,随便走一走,看一看就行了。很快我就发现,所有的标识全用俄文,没有地图,我们俩完全抓瞎了。我又跑回来买了一张地图,一位工作人员还用圆珠笔在地图上标识了我们可能感兴趣的一些名人的墓碑的位置。
陵园内的绿化很好,各式各样的墓碑掩映在绿树芳草之间,使人们的心情脱离了城市的喧嚣,迅速地安静了下来。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活了八十多岁,她把自己年轻时上演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照隽刻到墓碑上,把最美丽的形象留在了人世间。还有一对芭蕾舞演员生前是夫妻,去世后把舞台上的最后的高潮定格在墓碑上,让最真挚最强烈的感情成为了永恒。还有一位演员的墓碑是一座整个人的全身雕塑,他迈着大步走着,欢快地笑着,似乎一切都没有结束。看到这些墓碑,不由得使人感到,生不过是宇宙之须臾,而死才是人永恒的存在。
赫鲁晓夫埋在墓园内最靠里的一个区域,他是唯一没有葬在红场的已故的前苏联领导人。他的墓碑用黑色和白色的大理石砌成,层次分明,对比强烈,墓碑中间是他圆圆的光头,面带微笑。这一墓碑由雕塑家涅伊兹维斯特内完成。据说,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非常看不起这位雕塑家的作品,曾经当面辱骂过他。赫鲁晓夫去世以后,其家人希望涅伊兹维斯特内完成墓碑的创作。也许赫鲁晓夫晚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陵园内还埋葬着果戈里、契诃夫等著名作家。人们站在他们的墓碑前,听导游介绍作家的生平和取得的艺术成就,缅怀着作家的一生,脸上露出崇敬的神情。突然间,我发现地图上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按照地图上标识的位置 找过去,却没有发现作家的墓葬。我询问一位走过的老人,他说,他也不知道,他也正在寻找。我沿着整齐排列的墓碑逐个查找,还是没有发现。难道那墓碑早已损毁的一抔泥土,就是战士的坟墓?苏联已经解体了,难道钢铁的精神也随之消失了?拨开草丛,擦干净残碑上的尘土,我发现这里并不是作家的坟墓,因为生卒年代不符。
一位陵园的工作人员走来询问我要找谁?我告诉他要找奥斯特洛夫斯基。他说地图上标错了,并且指示给我正确的位置。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墓靠近新圣母修道院的围墙,墓碑很大,下部雕刻着军帽、马刀和步枪,上部是作家斜靠在病床上创作的浮雕像。
保尔为我拍了一张照片,我要带回中国去。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宝玺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9347-120267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