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事实就是事实,事实怎能会误导专家?其实,有些事实是表象,不反映本质;有些事实不能随便套用到不同性质的对象,若死搬硬套地“张冠李戴”,会闹出笑话。
话说上世纪50年代,兴起了探索地震奥秘的热潮,物理学家们也凑热闹,想做点力学试验看是否能找到破裂前兆。正好,库房里有一堆玻璃块,将之加工一下,放到试验机上做单轴压缩试验,试样上贴上了应变片、AE传感器等,试验的结果让TA们大吃一惊,哇塞!主破裂前没有发现任何前兆,于是乎得到结论:地(强)震不能被预测。
为啥没发现前兆呢?原来玻璃、松香等是非常均匀的介质,在主破裂前没有或基本没有任何微破裂发生,只有在峰值强度点时,发生主破裂。但岩石与玻璃、松香等介质的属性不同,是非均匀介质,对非均匀介质加载,丰富的破裂前兆出现了,看看下图就神马都明白了。
图1 不同均匀度介质的声发射[1]
该试验确实误导了部分地震学家,在加之不考虑孕震区域而只考虑主震发震断裂的“就事论事”做法,还貌似得到了震例的验证,如此主震型地震序列的概念被“创新”出笼了。此概念以讹传讹已好多年,不知处于混沌状态的地震学者何时能清醒?
上述分析说明,不同属性的介质有不同的力学行为,不能混为一谈,张冠李戴的做法不可取。
参考
[1]Mogi, K. Earthquakes and fractures, Tectonophysics, 5(1), 35-55, 1967.
相关阅读:
科学研究的误区【1】:眼见为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441
科学研究的误区【2】:有些东东无法得到证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8946
科学研究的误区【3】:熟视无睹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79791
科学研究的误区【4】: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重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0513.html
科学研究的误区【5】:众说纷纭的【地震预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5926&do=blog&id=684180
科学研究的误区【6】:好高骛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7140.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70263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