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四清
真学者须有自己的学术标签 精选
2022-10-2 13:39
阅读:18570

前几天,我和几位朋友聊天时,某朋友说:“上世纪90年代,一提到伍教授,同行会把他和统计岩体力学联系到一起;一提到秦教授(本人),同行就会想到非线性工程地质学;……。”另一位朋友接茬道:“现在,我仅知道某教授戴上了某学术帽子,拿到了某奖项,但却不知道他研究啥?”然后,我听到了朋友们不厚道的笑声。

是啊,在上世纪80-90年代,学术氛围较为宁静祥和,大多数学者以学术为志业,做出了不少值得称道的成果,以此铸就了自己的学术标签;然而,此后学界浮躁风蔓延,不少学者不择手段地争名夺利,虽然光环无数,但成果平庸,鲜有自己的学术标签。

纵观科学史,每位科学大师都有自己的学术标签。譬如,人们一提起牛顿,就想到了万有引力定律;一提起门捷列夫,就想到了元素周期表;一提起麦克斯韦,就想到了电磁理论;一提起爱因斯坦,就想到了相对论。确实,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然以做出重大卓越成果为前提。

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谈何容易!要脱颖而出,学者必须做出够分量的成果。按成果的分量(级别),学者的学术标签可分为三个层次:

1)低级:通过引进或自创的新手段,大幅推动了改进式研究的进展(有显著的增量和意义),做出了一般创新性成果;

2)中级: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攻克了重要难题,做出了较高创新性成果;

3)高级:依赖于自己提出的独辟蹊径学术思想,攻克了重大难题,做出了原创成果。

具有上述三个标签之一的学者,可称之为真学者;否则,你懂的。当然,即使是真学者,也要以做出原创成果为追求。

具有中级或高级标签的学者,腰杆自然会硬起来,即不会人云亦云,不会趋炎附势,也不会盲目崇拜权威;如此,学术自信定会油然而生。

要成为具有高级标签的学者,应善于跳出常规思维的束缚,善于刨根问底,善于化繁为简,善于以逻辑链的严密性和证据链的强壮性检验所提学说的扎实性。如此,前景可期,大业将成矣。

相关:

“青椒”要注意打造自己的学术标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24861.html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秦四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357726.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59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3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