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在后SCI时代提高学术鉴赏力是当务之急 精选

已有 19875 次阅读 2021-1-21 13:47 |个人分类:建言献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近些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破“五唯”政策和措施,这标志着SCI时代的到来。显然,在后SCI时代,如何合理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贡献和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欲实现合理评价,则依赖于管理者和专家的学术鉴赏力。

SCI时代,简单粗暴的“数数”、“看外貌”评价造成的最严重后果之一是学术鉴赏力的大幅度丧失。本来评价科研人员的成果应看其质量和意义,但实际上却是“看广告不看疗效”,即以刊物影响因子评价论文质量、以论文引用量和引用评论评价论文意义。其中,两个重要的标志是:凡是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SCI论文,被认为是“高大上”的化身,尤其在CNS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更被认为是“权威”的化身;凡是洋人说过几句赞誉之词的论文,一句顶一万句,被视为“真理”的化身。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更加削弱了原本不高的学术鉴赏力,从而制约了我国原创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健康发展。

管理者和专家评价论文的学术贡献也好,申请书质量也罢,只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以创新性、科学性、潜在影响力为准绳,给出客观合理的评价意见并非难事。譬如,评价某科研人员的代表性成果时,不妨按如下招数:

1突破了什么(学术定论/主流共识/思维定式/研究范式/现行做法/权宜之计/学术僵局等),提出了什么新思想/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实现突破的,有无普适性,意义多大,创新性多强;

2)逻辑推理的前提和过程有无漏洞,证据是否强壮——无偏性和无反例,逻辑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

当然,具体评价时,最不应看重的是被评价者的学术观点与自己或主流观点的一致性,因为原创成果往往会推翻以前的认识。如果按照上述两条不能否认被评价者的成果,就应做伯乐予以支持。

确实,学术鉴赏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为缩短进程,需要管理者和专家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把握学术前沿、精读科学史汲取营养、多和学术素养高的人士交流,等等。

特别地,提升高层管理者与大咖们的学术鉴赏力至关重要,这对识别与推动处于“萌芽期”的重大原创工作将大有裨益,对快速占领某一领域的“学术制高点”将起到助推作用,对我国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拐点”的逼近将起到正能量作用。

在此,愿我国具有较高学术鉴赏力的人士不断涌现;这样的人士越多,国家科技进步才能更加健康地突飞猛进。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8236.html

上一篇:从地震产生机理剖析热流佯谬问题
下一篇:2021年首次学术报告记
收藏 IP: 59.109.157.*| 热度|

52 檀成龙 朱鸿源 杨顺华 杨正瓴 王安良 刘玉仙 徐绍辉 郑永军 吕洪波 刘乐乐 褚海亮 曾杰 黄玉源 卜令泽 王启云 张志东 晏成和 李文靖 毛善成 武夷山 张坤 彭振华 郑强 黄永义 任文龙 王彤彤 范会勇 张培昆 张江敏 吴斌 刘延彬 张发 王庆浩 孟利军 白蒲 陈志勇 钟定胜 尧中华 周浙昆 谭平连 张明武 姚伟 彭真明 陈峰 饶鑫 孙宝玺 胡大伟 李陶 钱家骏 任国玉 郁志勇 bonbuna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22: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