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原产北美大西洋沿岸。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等于1979年从美国的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佛罗里达分别引进了高、中、低三个生态型的互花米草,旨在弥补先前引进的大米草植株较矮、产量低、不便收割等不足。用于保滩护堤、促淤造陆。1980年试种成功,随后被引种至福建省罗源湾,然后广泛推广到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滩涂上种植,自此互花米草在中国南起广东北至辽宁的海岸线上进行着长达30多年的疯狂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互花米草为抵御台风、保滩护岸立了汗马功劳。
然而,物极必反。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从亚热带到温带均有广泛分布,对基质条件也无特殊要求,在黏土、壤土和粉砂土中都能生长,并以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海滩上生长最好。于是,昔日的大功臣,一眨眼间互花米草因为在中国海岸线迅速繁殖大肆扩张而被列为入侵物种,严重威胁海岸生态系统、显著影响湿地滩涂养殖、阻塞船道等,同时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此外,互花米草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生物名录,而中国是全球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5年,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546平方千米,比1990年扩张502平方千米,北起河北、南至广西均有分布。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入侵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92%,特别是江苏盐城、上海崇明、浙江宁波成为互花米草入侵热点区域,入侵面积均超过5000公顷。此外,入侵湿地类型以滨海滩涂为主,占比达93%,其次为滨海盐沼。约三分之一的互花米草分布在7个滨海湿地国家级保护区内。
注:囿于个人水平之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此外,本文图片和部分文字介绍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入侵植物主导的生物入侵研究领域存在问题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66298
生物入侵机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6570.html
入侵植物的入侵竞争力和生境的可入侵性量化方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19837.html
入侵生物的生态策略进化机制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34409
群落多样性与其可入侵性的关系的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593.html
生物入侵之遗传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25699.html
植物群落物种共存机制悖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176.html
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的功能差异以及生态位差异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65874
菊科入侵物成功的主要因素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45631.html
化感物质和化感效应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46143
生物入侵途径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6308.html
生物入侵现状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04926.html
生物入侵进程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07475
群落可入侵性指数(Community invasibility index, C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2.html
入侵植物相对入侵力系数(Relative invasiveness index, R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1.html
入侵植物入侵强度系数(Invasion intensity index, III)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10.html
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功能差异指数(Functional differences index, FDj)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258909.html
生物入侵之10%法则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65612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入侵植物入侵中国大约时间轴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58991
中国入侵植物名单和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96601.html
中国入侵物种名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45628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46605
中国入侵植物名录和入侵克隆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61990.html
中国水生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973994.html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图谱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85806.html
中国&江苏外来入侵植物名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quickforward=1&id=1212281
惨不忍睹的生物入侵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65899-1145336.html
世界上入侵力最强的100种外来入侵生物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05853
起源于中国却在欧美横行霸道的入侵物种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65607
BBCH-scale (Weed)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65899&do=blog&id=120547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4 14: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