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看到科学网别的博主在开始正文前,大多都先和中科院攀攀亲,扯扯关系,我也不能免俗,在开始本文的严肃话题前,也先“扯扯”吧,我在10年前曾在中科院所属的一大学读硕士、博士,期间还曾到中科院所属的两个化学口与生物口的两个研究所进行了近两个月的合作研究或做实验,毕业后虽然不在中科院系统,但一直关注中科院的发展,常到中科院的网站上看看,所以我对中科院的大学、研究所还算比较熟悉,当然对中科院也相当有感情。祈望本文能对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能有一点点的作用,倘若如此,我也就非常高兴和欣慰了。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我并不是职业科技出版人,只是对本文的话题感兴趣而已,如有谬误之处,还望网友们不吝赐教。在科学网已有的征文中,目前尚没有人谈论本文的相关话题,所以,本文也算是抛砖引玉,期待高手的高见。
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的现状:我国的科技期刊总量不算少,中英文期刊超过5000种,其中有200多种为英文期刊,而目前被SCI收录(确切的说是JCR收录)的中国期刊(包括香港的)只有114种,这其中绝大多数为英文期刊,而中科院所办的期刊在其中表现抢眼,上述SCI收录的114种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遥遥领先的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的Cell Research(点击参见我的另一博文:亚洲、中国第一的Cell Research (影响因子过8)是怎么炼成的?! ),IF高达8.151,为我国乃至亚洲所有期刊中最高的,而在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前5种期刊中,中科院办的期刊就占了3种,两外两种分别是排名第四的Molecular Plant (IF=2.784)和排名第五的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IF=2.765) ,这三种期刊都属于生命科学领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MI和Cell Research一样都是由自然出版集团(NPG)出版的,CMI是中国免疫协会主办,中科院所属的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具体承办的,说CMI是中科院的期刊似乎也不为过。当然上述的“中科院所办的期刊的在其中表现抢眼”,只是和国内的其他单位主办的期刊相比而言,如果拿到国际上比,不但中科院远远不行,就是举全国之力,拿所有的的SCI收录的114种期刊和国际大型出版集团如Elsevier 和Springer任何一家公司相比,都相差甚远,这两家公司都出版了超过2000种科技期刊,当然绝大部分都是SCI收录的,且不乏Cell这样的世界著名期刊。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即使是中科院去年成立的、整合了中科院科技期刊的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隶属科学出版集团,主办中国科技期刊网),也仅仅出版了200多种中英文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网的网站制作,目前来看还有些粗糙,比如期刊的主编被翻译为chairman, 这如果让国际同行看到,这是代表我国科技最高水平的中科院主办的中国科技期刊,不知会作何感想。所以,简单说,和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相比,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的现状是:小而弱。 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突破之路:中科院所属科技期刊的目前的现状决定中科院所属这些科技期刊要想做到苦心经营了上百年的Elsevier 和Springer这样“大而强”的水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大现实,但是,中科院的科技期刊就只能任人宰割吗?有无突破之路?且听下面分析。上述SCI收录的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前10种期刊中,除了只有一种期刊是我国一家民营出版公司出版的之外,其余9种都是由国外或境外知名出版公司出版的,如上所述,中科院办的CMI和Cell Research都是NPG出版的,Molecular Plant 是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这些出版公司出版,当然不是免费的,中科院自然要交现金白银,并且论文的版权也归人家所有,我们剩下的利益还真没有多少了。中科院或者甚至说我国的科技期刊创办国际一流期刊,一个公认的必经之路是要用英语(或中英文双语) 出版,这个应该没有多大的争议, 就连德国出版的应用化学这样的顶尖级期刊还采用德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同时出版呢,我国的期刊如果只采用中文出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内,显然不可能办成国际知名的期刊。在我国国力日益增强的大环境下,从一般国民到高层领导都希望我国有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有大学将时间表定到2020年,我个人认为创办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难度和所需资金都要远远大于/高于创办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期刊。我国已经有一个很有希望在未来10年内达到世界一流国际期刊水平的期刊,它就是上述的Cell Research。不难理解,10年内我国办成一两个世界一流期刊要远比办成一两个世界一流大学靠谱的多。 Cell Research如果单看目前的IF,已经超过了肿瘤学领域国际一流期刊Cancer Research 和Oncogene,并且据我测算,不久即将发布的Cell Research的2010年IF将接近甚至超过著名的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仅次于Science, Nature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但是IF并不代表一切,Cell Research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国际影响力/国际声誉和上述的PNAS,Cancer Research 和Oncogene都不能相提并论,这一点我想Cell Research的主编、副主编们肯定比我这个外行有更清醒地认识。我个人认为只要Cell Research的IF连续5-10年保持在8分以上,就奠定了其江湖地位,届时“世界一流的国际期刊”的地位不用自封,在业内也会被普遍认可。 Cell Research的成功经验,我在上述博文中提到两点:1)入NPG,; 2) 引李党生(Cell Research常务副主编),对于中科院的科技期刊而言,并非都有条件来加盟NPG这样的出版集团,而且像李党生这样的牛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引进的(且这样的华人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的少)。并且中科院的期刊以后如果都走“借船出海”这个路也不是办法,以后“下船”难不说,每年白花花的银子奉送给人家,自己国家的期刊一个个被国外出版公司收编,也不利于中科院乃至我国科技期刊的长远发展,所以中科院的一些优秀期刊作为我国的旗舰期刊,有必要、也有能力率先实现突破,打破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化必须“借船出海”的魔咒。我有以下几点拙见,谨供相关人士参考: 1.做为试点,根据期刊自愿、政策引导的原则,组建中科院生命科学类期刊出版联盟或公司:原因如下: 1) 生命科学是我国近10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尤其是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和国际差距也越来越小:2)国外尤其是在美国有为数众多的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我国留学或工作人员;3)基于上述1)和2)的原因,在人才和稿源上,对于中科院生命科学类期刊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保障、支撑作用;4)当然也是由于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期刊尤其是Cell Research更有可能冲击世家一流的目标。这个生命科学类期刊出版联盟如果自己单打独斗,还是显得力量不够,最好能和国际知名出版公司组建合资出版公司,或者其它合适的合作方式,因为期刊联合后,谈判的砝码就大多了,并且我们拥有中科院乃至中国这个世界上将来很大(现在已经就不小)的潜在市场和用户,靠这些,很可能会有国际知名出版公司动心,这和完全“借船出海”的策略不同,这个联盟或公司的掌门人,似乎有必要请李党生这样的有水平、有成功办刊经验的牛人出山,以更大地发挥其能力。 2. 以Cell Research为核心,建中科院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黄埔军校”:据我了解,Cell Research是目前我国和国际知名期刊办刊方式最接轨的,该刊有很多成功的做法,比如送一些年轻的编辑到NPG去学习,从海外引进一些既有宽广的生命科学知识/经验,又有在国际期刊工作经验的海归。Cell Research“一枝独秀不是春”,而要满园春色,需要将Cell Research的成功经验传授给科学院其它的生命科学类期刊,这种传授光靠李党生等人做做报告是肯定不够的。因此,我建议,中科院设立专门支持经费,以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和Cell Research联署办公的几种期刊为依托,打造中科院科技期刊出版领域的“黄埔军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比如, 1)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2)上述联盟内的其它期刊的编辑到Cell Research短期交流访问,这可采用专向经费支持,自由竞争申请的方式进行; 3) 更重要的是,被Cell Research拒绝的稿件,合适的可以及时推荐到这个联盟的其它合适期刊,鉴于目前Cell Research目前的出色稿源,这无疑会大大提升联盟的相近领域的期刊的稿源质量; 4) 建立联盟内编辑间自由交流、相互提高的网络平台。 总的来说,尽管Cell Research的成功不可简单复制,也要想方设法让中科院的生命科学类其它期刊尽量快速、有效地学到其成功经验,并结合自己期刊的实际,将期刊办的更好。我衷心期待着中科院的科技期刊“满园春色”的日子尽快到来,也希望中科院乃至我国自己的科技期刊能早日和国际期刊真正有实力PK。 致谢:本文关于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参考自科学网博主任胜利老师的博文,特此致谢。这部分数据如有错误,则是我记错了。另外也感谢科学网赵主编邀请写此拙文) 后记:本文已蒙科学网编辑帮助发布在征文活动的官网中作为参赛作品,欢迎点击评选。 (作者王守业) |
相关专题:科网博主建言中科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王守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63591-44687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