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犬病毒可分为3个遗传谱系(phylogroup):狂犬病毒(RABV)、Duvenhage病毒(DUVV)、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1(EBLV-1)、欧洲蝙蝠狂犬病病毒2(EBLV-2)、澳大利亚蝙蝠狂犬病病毒(ABLV)、Aravan病毒(ARAV)、Khujand病毒(KHUV)、Irkut病毒(IRKV);Lagos蝙蝠病毒(LBV)、Mokola病毒(MOKV)、Shimoni病毒(SHIBV)(遗传谱系II); 西高加索蝙蝠病毒(WCBV)(遗传谱系Ⅲ)。每个遗传谱系中的病毒在生物特性上有所不同(致病性、细胞凋亡的诱导、细胞受体识别等等)。目前所获得的实验证据表明,疫苗株(都属于遗传谱系I中的基因型1型)不能保护免于遗传谱系II和Ⅲ中的狂犬病病毒的感染。
早在1885年就开始使用狂犬病疫苗进行暴露后预防,对预防狂犬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接种是控制犬只介导的狂犬病的基础,包括欧洲在内的世界许多地区已经消灭了犬只介导的狂犬病。到2030年消灭由犬类传播的人类狂犬病的计划已得到国际组织的认可。然而,狂犬疫苗对一些变异的狂犬病病毒无效。最近从欧洲本土的蝙蝠体内分离的狂犬病毒,以及从非洲输入的蝙蝠狂犬病病毒,它们均不能被现有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中和,可以逃避疫苗提供的保护,这使欧洲卫生当局无法对一些潜在的人类暴露提供有效的保护性疫苗,所有这些情况都突出了需要研发一种通用人狂犬病疫苗,能够在任何情况下预防人类狂犬病。
表1. 蝙蝠狂犬病病毒
$ 当前基因型未确定
来源:Viruses. 2019 Sep 24;11(10). pii: E892. doi: 10.3390/v11100892. Current Rabies Vaccines Do Not Confer Protective Immunity against Divergent Lyssaviruses Circulating in Europe.
评述:狂犬病病毒属在核衣壳水平上表现出广泛的抗原交叉反应,主要是因为N蛋白的序列保守性。因此,可以用相似的试剂进行免疫荧光诊断。G蛋白的胞外域(主要抗原位点存在该区域)更容易变异,同一谱系(胞外域氨基酸同源性,>74%)的狂犬病病毒属之间存在交叉中和作用,而不同谱系(胞外域氨基酸同源性,<62%)的病毒之间则没有此作用。实验证明显示目前应用的疫苗株均属于谱系I的狂犬病病毒属,对谱系II和III的狂犬病病毒属的感染无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3 02: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