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焱
告诉你,我通常使用的中药都有哪些
2012-3-23 15:46
阅读:9175
标签:中药
    今天写了关于熊胆的那篇博文后,就想告诉一下大家,通常我在临床开方用药时都使用些什么样的药物,或许能够让大家了解一下中医用药的实际情况。
    为了能让大家明白易懂,我就用分类的方法说吧!
    一、祛邪类
    (一)邪气在表——解表药
    1、发散风寒:麻黄、桂枝、细辛、白芷、藁本、防风、荆芥、羌活、紫苏、辛夷、苍耳子、生姜、葱白。
    2、发散风热:薄荷、菊花、桑叶、葛根、升麻、柴胡、牛蒡子、蔓荆子、淡豆豉。
    3、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秦艽、木瓜、桑枝、络石藤、伸筋草、海风藤、豨莶草。
    (二)热邪在里——清热药
    1、清实热:石膏、栀子、天花粉、芦根、淡竹叶、莲子心、知母。
    2、清湿热: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白头翁。
    3、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
    4、清虚热:银柴胡、地骨皮、胡黄连。
    5、清热解毒: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土茯苓、山豆根、射干。
    6、清热明目:决明子、夏枯草、密蒙花、木贼。
    (三)邪气在肺——祛痰止咳平喘药
    1、温化寒痰:制半夏、白附子、白芥子、白前。
    2、清化热痰:桔梗、川贝、前胡、瓜蒌、竹茹、枇杷叶。
    3、止咳平喘:桑白皮、苏子、杏仁、紫菀、百部、款冬花、白果。
    (四)祛除湿邪——芳香化湿:藿香、佩兰、豆蔻、砂仁、石菖蒲、苍术。
    (五)消食导滞:鸡内金、焦三仙、莱菔子、荷叶。
    (六)行气药:枳实、厚朴、木香、香附、陈皮、佛手、香橼、荔枝核、大腹皮、青皮。
    (七)泻下药
    1、攻下通便:大黄、芒硝、番泻叶。
    2、润肠通便: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八)利水药
    1、利水消肿:茯苓、猪苓、泽泻、赤小豆、薏苡仁。
    2、利尿除湿:车前子、瞿麦、扁蓄、萆解、金钱草、海金沙、虎杖、茵陈、地肤子。
    (九)活血化瘀:丹参、川芎、桃仁、红花、王不留行、郁金、三棱、牛膝、益母草、生山楂。
    (十)止痛药:元胡、徐长卿。
 
     二、补益类
    (一)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白术、五味子、山药、大枣、扁豆、大枣。
    (二)补血药:当归、鸡血藤、熟地、阿胶、何首乌、枸杞子、桑葚子、龙眼肉。
    (三)补阳药:补骨脂、蛇床子、菟丝子、杜仲、肉苁蓉、巴戟天、锁阳、山茱萸。
    (四)补阴药:沙参、麦门冬、天门冬、百合、玉竹、石斛、女贞子、旱莲草、龟板、鳖甲。
    (五)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良姜、吴茱萸。
 
     三、止血类
     (一)收敛止血:白及、血余炭、棕榈炭、藕节。
     (二)凉血止血:地榆、大小蓟、侧柏叶、白茅根。
     (三)化瘀止血:蒲黄、茜草。
     (四)温经止血:艾叶、炮姜。
 
     四、平肝类
    (一)解痉息风:地龙、天麻、钩藤。
    (二)平肝潜阳:石决明、生龙牡、白芍。
 
     五、安神类:夜交藤、茯神、炒枣仁、远志、合欢、柏子仁。
 
     六、收涩类
    (一)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
    (二)止泻药:诃子、乌梅、罂粟壳。
    (三)涩精缩尿止带药:芡实、益智仁、金缨子、桑螵蛸、覆盆子、乌贼骨。
 
    真是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也吓一跳呢,原来我比较常用的药物也有218味!总以为也就是100多味而已呢。不过,其中的少有的几个动物药和较贵一点的药物,还是很少用的,除非特别需要或制丸药的时候才用。
    有几味药物在开方时也是不用开出的,一般家里就有的,如大枣、生姜、葱白、豆豉等。每当应用时,都是选择适宜的药物,少则几味,多则十几味(很少超过20的)按照要求组成方剂,或煎汤内服,或煎汤薰洗,或制成散剂,或制成蜜丸,或开水泡后代茶饮用,或煮为汤粥做为食疗,全靠中医理论指导,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才能疗效显著。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焱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503-550951.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42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47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