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刚
水稻土的基本特征
2023-5-31 21:53
阅读:2903

Greeland D G1997年提出现代灌溉稻田定义的三要素:田塍、灌溉渠道和灌溉工具。在此基础上,曹志洪2008年提出鉴别史前灌溉稻田的标准:有可用来保留表层水的田塍(田块必须是封闭的)、附近有水源和灌溉渠道、有可用于灌溉的工具、稻田里发现有相当数量(不能只有一颗或几颗)的碳化稻谷(粒)或所处的土壤里能鉴别出水稻植硅体>5000颗每克土。也就是说,水稻土必须有特殊的人工地貌和灌排设施。

水稻土在水耕熟化作用下形成。由于周期性的淹水耕作与排水落干,伴随着氧化-还原过程的交替发生,形成相应的水耕表层(淹育层或/及犁底层)和氧化还原特征(根锈、鳝血斑等铁锰胶膜、斑纹,铁锰结核),典型的水稻土还具有其他与水有关的独特性状,如角块/棱块或棱柱状结构、灰色腐殖质-粉砂-黏粒胶膜(灰色胶膜)。

水稻土分为潴育水稻土、淹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潜育水稻土、脱潜水稻土、漂洗水稻土等类型。淹育水稻土种稻历史短,水耕表层之下仍维持原母土特征,可有铁锰胶膜、斑纹、结核等新生体,但一般无灰色胶膜。渗育水稻土和潴育水稻土种稻历史长,有角块或棱柱状结构体,结构体表面有灰色胶膜;渗育水稻土种稻历史较长,在水耕表层之下往往发生铁锰氧化物分层淀积现象,紧接犁底层见薄层锈斑纹,其下段土体锰斑较密集,一般为角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灰色胶膜;潴育水稻土种稻历史悠久,受地下水升降或土体季节性滞水影响,在地下水升降区或土体季节性滞水区铁锰氧化物叠加淀积,铁锰斑纹密集,产生铁锰结核,甚至形成铁磐,较小的角块或棱柱状结构体强度发育,结构面上有暗灰色胶膜。潜育水稻土紧接水耕表层的土层具潜育特征,甚至水耕表层也具潜育特征。脱潜水稻土由于开沟排水,水耕表层及紧接水耕表层的土层发生脱潜过程,由潜育向潴育过渡,铁锰氧化物叠加淀积,呈角块或棱柱状结构,蓝灰色或青灰色土体的结构体表面常有有锈色胶膜。漂洗水稻土紧接水耕表层或渗育层具颜色灰白、质地较轻、带铁锰新生体的漂洗层,或者水耕表层具离铁漂白现象。

水稻土的形成与人为植稻这一生产活动直接关联。淹育层是所有水稻土共有的特征层。当不再植稻之后,原来的水稻土还能称之为水稻土吗?具有灌溉稻田特点、具有水稻土部分特征的原水稻土可以随时改为植稻的话可以继续作为水稻土?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袁大刚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5413-139009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1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