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ojunwe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junwei

博文

2018年度总结

已有 2433 次阅读 2019-2-5 23:17 |个人分类:应如室|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18, 总结, 科研心得, 展望, 2019

2018年我进入柯老师团队进行学习,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现将2018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跟随柯老师做《知识管理》课程的助教。通过做助教,我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拓展等方面收获颇丰。在教学方式方面,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包括小组讨论、学生展示、小组互评等,这些都是之前我没有注意和采用的,这为我以后授课提供了指导。在教学内容方面,柯老师授课理论联系实际。授课开始之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明确学生自身特点,针对学生自己工作学习的经历因材施教。比如给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寻找合适的案例进行展示,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管理并将其融入自身理念之中非常重要,这也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知识。

在教学拓展方面,柯老师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时事进行知识管理的讲解。比如选定2018年华为事件作为学生讨论的议题,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提高效率,采用微信群进行讨论,并将每位同学在微信群中的发言进行记录,并将讨论进行截图以作为讲课素材。

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话语分析和统计,并且让我们两个助教全程参与进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学习的极好机会,这不仅对于我以后如何授课,而且对于如何培养学生都是极大的提升。

其次,柯老师特别重视对授课过程中文件的保存。学生每一次讨论的文稿、PPT都进行留存。每一次谁发言、发言内容等都有详细的记录,并且每一次授课时和学生研讨时都会进行拍照等工作。每一次学生小组讨论的时候,小组自己评分、其他小组评分、助教评分等相结合,尽可能保持评分的客观性和严谨性。每一次授课有章有法,这都是我需要注意和提升的地方。在授课过程中,在课程的既定框架内,柯老师极大地鼓励助教和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这能够有效地提升博士生的讲课能力和授课质量。

再次,柯老师特别重视团队交流。定期开展团队成员学术交流,而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项目申报书的学习和撰写。每一次开展交流,柯老师都积极鼓励大家就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科研实践进行汇报和展示,这也是我需要认真学习的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柯老师团队每年年终都要进行年度总结,这对于自身的科研反思和总结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这种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和借鉴。虽然短短半年的学习,却让我受益匪浅,这半年学习拓展了我的眼界和思维。虽然学习是短暂的,但却坚定了我今后一直追随柯老师团队的信心和勇气。

柯老师特别注重对于学生的栽培。经柯老师推荐,我有幸成为天津市中文信息学会的理事,这对于我而言是极大的荣耀。高兴之余,我更加珍惜柯老师提供的机会,更要在学会工作以及自身科研上,严格要求自己,更上一层楼。

这半年来,我跟随柯老师团队进行学习的同时,不断将学习到的知识融入到自身科研当中。柯老师团队注重理论前沿和方法前沿,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对混合研究探索的信心。在研究方法方面,应中国农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天津职业大学、学术中国等高校和机构邀请,开展质性研究、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运用的交流。在研究内容方面,应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滨海新区中关村管委会、北京道可特律师所等机构邀请,开展知识管理研究前沿的交流。201810月,我有幸受邀参加第二十四届中国竞争情报年会,并做主题学术报告。

柯老师团队积极鼓励我们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受此影响,2018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在天津科技大学河西校区成立学术社团——走出丛林天科学社,其成员包括会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公共管理、艺术设计、传播学等专业的科研人员。作为发起人之一,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餐厅成立青年学者学术交流共同体”,其成员包括具有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专业背景的科研人员。201810月,邀请费小冬老师来我校开展学术讲座,参会单位共计全国50多少高校。

总结2018并展望2019,今年计划完成以下任务:

一、继续追随柯老师做好助教工作,学习柯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授课内涵。在此基础上,继续向柯老师团队学习科研方面的知识,包括对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开展全方面学习和融合。

二、继续探索混合研究方法,加大学术交流,计划组织全国青年学者质性研究论坛,鼓励全国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和学习。

三、继续探索数据多维度分析,通过研究数据属性的细分,针对每一数据属性进行数据的多维度、多视角、多方法分析。

三、跟随柯老师团队,继续进行论文写作和课题研究,积极开展学术论文的写作,开展课题的深入研究。

四、将在柯老师团队所学所得应用到自身教学、科研和培养学生当中,采用柯老师团队先进的培养模式培养硕士生,提升硕士生水平和能力。

最后,感谢柯老师给我提供学习深造的机会和对我的栽培!

timg (1).jpg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41012-1160879.html

上一篇:科研认知的盲目优越感
下一篇:学术自省的探索
收藏 IP: 36.102.222.*| 热度|

4 郑永军 武夷山 王启云 张翠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