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过一篇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武术的文章,当时就把我笑喷了。
比如,有类似这样的句子:“中国人喜欢‘掌’胜过‘拳’,所谓‘掌’就是手掌完全摊开且五指并拢,并垂直于地面,每每会看到他们以‘掌’为武器向对方进攻,从所得效果的描述上看似乎还远胜过‘握手为拳’打出去的力道,这里面包含了什么样的物理原理?让人十分费解。”
最近,徐晓东(还是“冬”?)的事情开始发酵,连马云这样拜过李一和王林两位大师的中国商界巨人也开始出来说话,认为徐晓东属于作秀,而李一和王林这种大师级的人物在马云眼里肯定要低调得多,也有涵养得多,因为他们基本是等人上门来拜的,哪里如徐晓东这般使用古代打把势卖艺的手法在网上叫嚣啊。
让我们回忆一下过去——
当年,尤其是西风东渐的时候,我们知道有大量的如《武林志》里面的达德洛夫(被剧中戏称为“大个的萝卜”)这般西方拳手来我国叫嚣打遍天下无敌手,然后,我们直接在擂台上用“移形换步、凌波微步”之类的轻功直接将其转晕,然后再用“落英缤纷”之类优美而颇有诗意的掌法将其击倒——看你还敢嘲笑我们是东亚病夫!
电视剧里的霍元甲则达到了极致,当然就是我们最熟悉的“万里长城用不到,千里黄河水滔滔”啊。
今天的散打徐晓东无非是替换了当年俄罗斯的“大个萝卜”,基本舆论手法和争议是一样的。武术又和文化不同,是可以分出高下来的,所以,网络上一片喧嚣,下一场挑战谁以及怎么打或者谁竟然来应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
西方人玩的东西(包括中国今天也玩的散打、跆拳道、拳击)东方人觉得不好、不美也无效,我们总认为在付出成本更低的基础上就可以达到同样或者更好的效果,而西方人对于我们玩的各种太极或其他功夫除了诧异之外就是迷茫,就如上面无法理解“掌”怎么就能干过“拳”一样,觉得似乎不太直接有效,而是花架子活。
相互之间偶尔会有一回的搏击似乎也总是不得要领,双方的对战规则不同,所以即便一方打败另外一方,也总不太理直气壮似的。
就如同比较各自的文化文明,究竟孰优孰劣?最后总是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
但是,如同科学这个东西总是有得可比一样,不存在中国的科学和西班牙的科学两套完全不同的东西,技击也是可以对战出最后结果的,但是可能会残酷点,比如事先签订“生死合同”,打死不追究刑事责任,就可以什么技巧都用上了,我们也在很多影视剧里见过类似场面。
所以,出来一个徐晓东,顿时就把一团和气的武林江湖搅了一个一塌糊涂,而背后,也是一个“可比的一定要比”的基本假设而已,武林本不是坐而论道的领域,是骡子是马可以拉出来看看。
同样的领域还是技术和工程,中国“大国工匠”造了很多大玩意儿,国外没有或者不如我们的大,那我们就显然很牛;技术上,也有各类参数可以对比,哪个更猛也是可以看到结果的;而说到科学,难道大家不知道自己这个领域谁更强吗?肯定知道,有时候懒得说或不敢说而已。
就如武术可以比嘴功,学术界现在比的是发表期刊的档次,影响因子啥啥的,后来稍微好了点,比引用数量,H指数,但都是外部外行来评价内部,同行内部往往还是会有不同的看法。也有诸多反例证实这些标准也无法做到准确,比如数学证明了一个定理,如果里面没有包含新方法,这篇文章再伟大也难得再被引用,更不要说广泛引用了。
所以,比来比去,弄了一堆科研GDP,但是真正的对战还是不堪设想。
就如这次徐晓东的事情一样,中国的各类拳保守估计也有几百种吧,我个人读研究生的时候练过梅花桩,据说是当年义和团的师兄们开发出来的,金庸的小说里面各种拳脚加起来也不老少,但是,名气是一方面,实战的效果是另外一方面。而不出来练练,如何知道强弱啊?于是武林或江湖上每每就来次擂台赛,或者叫华山论剑也可以,总要排个名次嘛。
最后,看似一个二百五式人物的挑战全中国武林的笑料,实则背后是东西方文化之争,科学与玄学之争,现代与传统之战,真实与伪饰之战。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大家就经常关注着网上的各种动静,看看有没有下文,但是据我估计,不会有人愿意撞上去的,赢了似乎也说明不了什么,输了,那脸可就丢大发了。
比如马云的保镖,万一输了,这镖还保不保啊?
结果必然是,街市依旧太平,时间永是流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2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