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63: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人因可靠性分析是系统风险可靠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人因可靠性分析是为准确研究系统可靠性提供依据。
1.人因可靠性的特点
与硬件设备及工程的可靠性相比,人因可靠性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产生人因失误的原因很复杂,与人的生理、心理素质、人机界面的设计、工作环境等有关,如健康状况、性格、疲劳、粗心、工作压力、培训不足等。
(2)人的动作单元的定义复杂。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考虑人因可靠性是将人的动作作为系统的单元,而对人的动作分类很难做得精确,这是因为人的动作单元失效是由人因失误引起的,而人因失误的原因又很复杂。
(3)在许多工作条件下,人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失误并在导致后果前已加以纠正,即人的动作具有可校正性,分析人因可靠性时,需要考虑人动作的可控制性。
(4)相对其他可靠性研究而言,人因可靠性研究起步较晚,缺乏相关数据(风险大的部门除外,如核工业),建立数据库的工作有待大力展开;而且人因可靠性不能简单地通过建立失效数据库来确定失效概率。
2.人因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流程及方法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需要达到三个基本目标,即辨识什么失误可能发生,这些失误具有多大的可能性,如何减小失误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而现有的许多HRA技术仅仅具有HRA过程的部分功能,主要为人误辨识和量化,而只有少数技术可处理完整的HRA过程。考虑人行为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人因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流程可由图1表示。
图1 HRA的一般流程
为了减小整个分析过程的复杂度,进行HRA时需筛选及确定关键人因事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照层次化的要求寻找失误原因,遵循“由大类到小类”的层次化原则依次确定失误原因。
(2)优先选择对人因失误的发生具有直接影响和严重影响的因素,再分析对人因失误产生间接影响或者影响作用较小的因素;优先选择能够进行直接并客观评估的因素。
(3)尽量消除不同失误原因之间可能存在的依赖或者耦合关系,如果无法消除,应该尽可能地降低不同原因之间的依赖程度。
(4)失误原因的术语尽量保证清晰、通俗易懂,并保证不同原因之间能够进行明确地区分;在定量计算中应避免重复的计算结果,存在共因事件时,要考虑其相关性。
(5)不同的筛选必须保持一致性,判断准则不应影响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HRA方法是在人机工程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代及第二代),鉴于诸多文献已对第一代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下面仅对第二代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法进行评述,见表1。
表1 第二代HRA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方法
方法名称 | 主要特点 |
失误分析技术
认知可靠性和失误分析方法
| 1.模型是建立在多种学科(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可靠性工程等)相互结合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产生人的行为(绩效)的情景环境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动作)的,并与工业系统的运行经验和现场或模拟机获得的信息紧密结合。 2.一般都强调人因可靠性不是由任务类型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任务环境;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注意到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 3.基本上都建立了认知模型,在认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HRA。一般都是通过分析环境因素对认知流程中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可能的人因失误及其概率。对人因失误的描述趋向细化,一般不再采用二叉树的形式,能够充分暴露可能的失误模式,提高HRA的准确度。 4.一般不再采用PSF权重相乘的形式来表现影响机理,而采用了更为复杂的计算方式,这有助于更加客观地发现导致人因可靠度退化的主要诱因。 5.仍采用了经部分改进的事件树,比如CREAM方法中参照事件树的概念建立任务树,与事件树的区间在于任务树中不包含失误信息,事件树仍是对任务进行分析的有效手段。 |
3.人因可靠性研究中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由于可靠性研究结果的精确性直接受输入数据质量的影响,所以数据采集与分析在人因可靠性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因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应保证具有可定量性、有效性、经济性、客观性、可靠性、自动化程度较高、完备性等特点;而获得人的动作可靠性数据的方法主要有专家判断、现场统计、试验室分析、模拟等。
人因失误数据也是HRA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以人因失误概率(HEPs)的形式构成,而获取HEPs是推动HRA发展的第一步;收集HEPs可通过实时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它是调查现实中人因可靠性的一条途径。
由HRA理论研究取得的人因失误数据并经过结构化处理,已经被编成人因失误数据库和应用于实践中。HRA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相关的数据分类,即定义了什么是失误,为什么发生失误,操作者是怎么发生失误的。这些数据有着潜在的用途,即直接用于评价;用作特定HRA技术的标度数据;比较HRA技术的测试精度时,用作确认数据;用作评价者及规范者的指导数据。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5079.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