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学科体系“十学说”
吴超(中南大学安全理论创新与促进研究中心)
安全学科是一门大交叉综合学科,其学科体系根据不同的视角或层面去研究和构建,可以得出很多不同的体系。2019年1月,个人发表文章对安全学科体系做了比较系统的综述(见:吴超. 安全学科体系构建综述研究[J]. 安全, 2019, 40(01): 7-13.),但文字内容比较多,不便人们记忆和推广。下面是对该文章的核心内容重新梳理和精简之后的结果,并把构建的主要体系分别起个学名,简称为安全学科体系“十学说”。
1.四横四纵说
刘潜和王东岩基于哲学-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的传统学科知识分类的思路,构建安全学科模型,这个模型实际上等同于一个安全学科体系。模型表明:
安全科学的横向理论层次为安全哲学,其桥梁是安全观、基础科学层次为安全学、技术科学层次为安全工程学、工程技术层次为安全工程。这个横向理论层次既是安全哲学到安全工程方向的实践认识,又是安全工程到安全哲学方向的理论升华。
安全学科的4个纵向分支学科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人与物关系的因素、三要素内在联系的因素。其具体的代表性学科是安全人体学、安全设备学、安全社会学、安全系统学。(见:刘潜, 王东岩. 关于“安全科学与工程”应单列一级学科、专业的调研报告[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7, 7(6): 8-11.)
2.上中下游三层说
吴超在思考交叉科学发展规律中得出,大交叉科学比“小交叉或非交叉”科学多一层上游学问——学科科学,学科科学的功能之一是研究、发展和创造新的交叉科学,学科科学的最大优势是使科学得到低成本的快速发展。安全学科是大交叉综合学科,安全学科科学在创造新的安全分支学科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安全学科体系的第一层次(上游)由安全学科科学组成,第二层次(中游)由职业安全工作者的工作范畴涉及的安全专业科学技术组成,第三层次(下游)由所有学科专业工作者所涉及的安全应用科学技术组成。(见:吴超. 综合交叉学科研究的层次问题[EB/OL].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993958.html [2016-08-01]和吴超,王秉. 安全科学新分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5.)
3.国标GB分类说
在1992年11月1日颁布实施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安全科学技术”被列为一级学科(代码620)。其中包括“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安全学”、“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安全管理工程”5个二级学科和27个三级学科(GB/T 13745-92)。在2009年修订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中,“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科学,由11个二级学科和50多个三级学科组成,如二级学科包括安全科学技术基础学科(代码62010)、安全社会科学(代码62021)、安全物质学(代码62023)、安全人体学(代码62025)、安全系统学(代码62027)、安全工程技术科学(代码62030)、安全卫生工程技术(代码62040)、安全社会工程(代码62060)、部门安全工程理论(代码62070)、公共安全(代码62080)、安全科学技术其他学科(代码62099)共11个。还要特别提一下,这个体系是刘潜先生为主起草的。
4.学科专业方向说
2011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37)独立成为中国研究生教育一级学科。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组织各个学科组撰写《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组牵头(时任组长为范维澄院士)编写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简介,其简介包括学科概况、学科内涵(研究对象、理论、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学科范围。安全科学与工程设在工学门类中,授予工学学位。本学科重点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领域。其学科范围设置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职业安全健康5个二级学科或学科方向。(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55-258.)
5.五大块知识说
安全是人类的共同需求,构建安全学科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安全,因此安全学科体系首先需要涉及的内容是安全生命科学;防灾减灾等需要自然科学知识的支撑,安全学科体系明显也需要;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营造了大量的人造工程和制品,在制造、生产、利用、享受和报废这些人造工程和制品中,需要涉及到安全技术;人类的安全需要接受安全教育和获得安全知识,国家社会的安全和生产生活的安全都需要接受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等的约束,这些都属于安全社会科学;人类生命、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社会系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巨系统,保障系统的安全自然需要安全系统科学。根据上述5大类安全知识,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即形成五大块安全知识学说。(见:吴超, 杨冕. 安全科学原理及其结构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12, 22(11):3-10.)
6.广义模型体系说
吴超等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和大安全的视角,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表征人群与机群相互作用的“微匹配”关系、表征安全科学体系内学科的“中匹配”关系、表征安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宏匹配”关系,从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有机体系和安全学科体系。
人或人群的一切活动都是与人、人群、物(“机”)或“机群”相互联系的,人群与机群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关系通过微匹配表征,微匹配是微系统人群与机群之间的关联关系。按照对人直接作用的学科-对人间接作用的学科和对人直接防护的学科-对人间接防护的学科-事故后和外围防护学科两条主线,关联出数十门对应的安全学科分支,把这种相互配合关系称为中匹配,进而构成中系统。把中系统涉及的安全所有学科分支往外延伸,它们构成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这里称之为宏系统,它主要涉及到大安全范畴,超出生产安全的领域。(见:吴超, 黄浪, 贾楠,王秉. 广义安全模型构建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8, 38(1): 250-255.)
7.元定义演绎说
元定义演绎体系说即基于安全元定义演绎出来的安全学科体系。根据“安全”的元定义:“安全是指一定时空内理性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危害的状态。”该定义指出人受到外界因素的危害可分为3类:①身体伤害。它一般可在近距离,较短时间内形成;身体痊愈后,还可能留下心理创伤;②心理创伤。它可以是远距离,且可能是长期连续伤害;③ 2种危害同时作用与交互作用。由新的安全定义和借助数理逻辑工具,可以推理演绎出整个安全科学的概念群,进而构建出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为开展安全学科建设提供指导。(见:吴超, 杨冕, 王秉. 科学层面的安全定义及其内涵、外延与推论[J].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8, 39(3): 1-4, 28.)
8.目标演绎说
傅贵等基于事故预防为目标,构建一个通用的行为安全模型,进而演绎出安全学科体系。具体一点说,人从事故预防的视角出发,依据轨迹交叉论建立行为安全“2-4”模型,通过模型关联的各层次要素,提出了依据行为管控预防事故原理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内容包括安全科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行为安全及安全科学基础理论、个人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方案、组织不安全行为的解决方案、行为安全方法在行业中的应用等方面涉及的相关知识体系和学科分支。(见:傅贵, 张江石, 许素睿. 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和内涵[J]. 中国工程科学, 2004,6 (8): 12-16.)
9.方法关联说
方法关联体系说即基于安全科学方法系统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方法可以关联一切,由安全科学方法体系来引领出安全学科体系也是一种合理的学科建设思路,安全科学方法从安全哲学方法、安全系统科学方法、人-机-环安全科学方法、典型安全科学方法、到实践安全科学方法,由各层级的方法所关联的安全知识体系,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见:吴超. 安全科学方法学[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24.)
10.信息关联说
信息关联体系说即基于安全信息系统体系构建的安全学科体系。信息可以关联一切,信息可以表达一切,包括人、生物、材料、能量、环境、组织、社会、系统等。因此,由安全信息分类系统,也可以关联出一个庞大的安全知识体系,从而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安全学科体系。(见:罗通元, 吴超. 安全信息学原理的体系构建[J].科技导报, 2018, 36(12): 76-85.)
11.其他更多说
还有更多安全学科体系,有些体系是以应用为目的而形成的,而应用是无法穷尽的,因而这种体系不太有科学性,只有实用性。
如基于行业类型构建安全学科体系。这类分类基本是从实践经验出发,如依据煤矿安全、冶金安全、交通安全、海运安全、物流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机械安全、航空安全、核安全、环境安全、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安全保卫等构建行业特色的安全学科体系。
如基于区域或某一维度构建安全学科体系。如依据国际安全、国JIA安全、国土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等设置安全学科体系。
如基于时间维度构建安全学科体系。如依据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应急恢复等构建安全学科体系。
12.结语
在欧美发达国家,管理部门、学界和高校不太在意官方机构颁布的学科分类目录,安全学科也是如此,安全学科体系建设及其在学科分类目录中的位置在国外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但在国内却非常重要,理由千万条,最关键一条是牌位:“名正才言顺”!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吴超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2981-1222927.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