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关于一个现行教育制度受害者的留言——兼谈正名的学术意义

已有 2763 次阅读 2014-4-23 20:4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博文《说说资深教授》上传后,沾了赵文津博主的光,在科学网得到精选,受到众多网友的批评,说好说坏都有,都值得高兴。但有些留言读后,让我感到担忧。下面评论的一位的留言即为此类。这位网友不知道是什么人,但从他留言来看,其思想方法显然是现行教育制度养成的,换句话说,留言者是一个现行教育制度的受害者。下面对留言稍加分析,希望这位网友能够加以参考。该留言内容如下:

[15]duyidy  2014-4-23 12:45
Remark:
1.本人水平不怎么样,以我的能力一生也不可能对科学有什么正面的贡献,除了贡献垃圾论文以外;
2.在博主指导下,看了一下所谓的贡献。真遗憾,确实无法欣赏。看到那种“屈原名字考”之类的,我大脑里一下就跳出来了“回字五种写法的那个故事”。很怀疑真会有人会为这种所谓的研究浪费生命吗?愚见是:这种既不用动脑,也不用出力,还不如种点红薯对社会的贡献大。
看了之后好像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博士硕士找不到工作了,把年轻人带上这样所谓的“研究”,搞这种东西不知道算不算浪费别人的生命?当然肯定也有人愿意学的,所以确实为这些人“惋惜”,时间虽然一大把,不过也不带这么浪费

    在留言的第一条中,留言者称,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对科学有什么正面的贡献,除垃圾论文以外。这种人生态度是不正确的。一个人到世上走一遭不易,为什么不尽力做些对自己有意义,对社会有益处的事呢?

    第二条,留言者称,读拙文,脑子里跳出来的是“回字的五种写法”(本博按:当指鲁迅小说《孔乙已》中所言“回字有四种写法”之误引),以为是浪费生命。浪费生命是很严重的罪行,不能轻轻放过,值得讨论。

    留言者所言“屈原名字考”之类,想是指我和研究生合写的《屈原楚之同姓辨》(《文艺研究》2012年第6期)一文。这篇文章可属于历史研究的范畴。除非留言者认为历史研究无意义,否则不能理解他(或她)为什么这样说。下面试作分析。

    我们的文章题目很明确,就是讨论屈原是否与楚王同姓,换句话说,是屈原姓什么。

    从孔子以来,“正名”就是认识论及政治学等方面的重要命题。《论语·子路篇》载有孔子与子路的对话,其中谈到为政必先正名。孔子说: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正名既然重要,那么拙文出发点自然成立。下面谈拙文的学术贡献。

    自太史公以来,人们皆以为屈原与楚同姓。香港某大学一位教授出了一本书,一半篇幅都是谈与此相关事项的。可惜立脚点不正确。拙文指出。春秋以前与战国以后,“同姓”一语的含义不同。《史记》中记载数十处皆遵循这一原则,只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异。拙文指出此点,不但是《史记》研究中的创见,更成为屈原研究的新的出发点。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切实地解决了中国历史名著中的一个误解,解决了中国最重要的历史名人之一屈原的姓氏问题,从而将引起相关研究领域的拓展(比如屈原为什么至死也不离开楚国的原因),对学术是有贡献的,对社会是有益的。希望留言者能从这篇文章的讨论中学到点什么。尤其本文所引孔子对子路谈话的最后一句,即知识分子在正式的议论中,说话不能太随便。这也是搞科学研究必备的素质。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787899.html

上一篇:陪小女儿淘书
下一篇:对安天庆教授留言的初步答复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5 尤明庆 李伟钢 武夷山 田青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