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献和研究》(一九八三年汇编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载毛泽东1958年2月20日致刘少奇信一函,内容涉及其对唐代诗人贺知章及其名作《回乡偶书》的看法。内容如下:
少奇同志:
前读笔记小说或别的诗话,有说贺知章事者。今日偶翻《全唐诗话》,说贺事较详,可供一阅。他从长安辞归会稽(绍兴),年已八十六岁,可能妻已早死。其子被命为会稽司马,也可能 六七十了。“儿童相见不相识”,此儿童我认为不是他自己的儿女,而是他的孙儿女或曾孙儿女,或第四代儿女,也当有别户人家的小孩子。贺知章在长安做了数十年的太子宾客,同明皇有君臣而兼友好之遇,他曾推荐李白于明皇,可见彼此惬洽。在长安几十年,不会没有眷属。这是我的看法。他的夫人中年逝世,他就变成独处,也未可知。他是信道教的,也有可能屏弃眷属。但一个九十多岁象齐白石这样高年的人,没有亲属共处,是不可想象的。他是诗人,又是书家(他的草书《孝经》,至今犹存)。他是一个胸襟洒脱的人,不是一个清教徒式的人物。唐代未闻官吏禁带眷属事,整个历史也未闻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离家”一诗便作为古代官吏禁带眷属的充分证明。自从听了那次你谈到此事以后,总觉不甚妥当,请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对的,我的想法不对。睡不着觉,偶触及此事,故写了这些,以供参考。
毛泽东
1958年二月二十日上午十日
自复寻《唐书·文苑·贺知章传》(《旧唐书·列传一百四十》,页二十四)亦无不带家属之记载。
近年文学选本注家,有说“儿童”是贺之儿女者,纯是臆测,毫无确据。
按:毛泽东此信内容非常丰富。诸如他的阅读范围,对历史人物的考证原则及方法,皆有值得研究之处。信中所透露的刘少奇对该诗篇的认识,以及刘对古代相关制度的看法,乃至其与现实问题的关联,皆堪玩味。毛泽东作为诗人,他的诗作在其生前身后的研究都受到重视,但关于他对古典诗歌的研究似乎还比较薄弱。人们注意较多的,主要在他对“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及杜甫等唐代诗人的看法。这封信的深入探讨,可能是对他诗学思想的另一个有价值的切入点。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姚小鸥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888-1450590.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