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云川
创新难-4
2023-4-23 17:02
阅读:1603

1988年开始研究光学,到1992年猜出公式和 ,  k是系数,r是到电子中心的距离。2013年出版“光子衍射与T物质”,当时有前人测量的氦的折射率数据等一些证据支持。但是除我外没有人相信这个公式。我自己怎么测出数据来证明还完全没有方向,开始想直接测量金属表面的光速,因技术和设备的原因没有做成,又过了6年才找到这个方法。用干涉的方法测量金属表面的光速。因为折射率n=c/v ,测量折射率就是测光速。金属表面是一个电子的二维表面,那么应该有:

      (1)

                                       (2)

                                         (3)

这个实验很难做,做了许多年。在做成功以后就能轻易重复了。

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a)中L是30mw,532nm激光器,AB是长方形铜片,C是单缝,C由三个部件组成。LO距离15000mm.

图(b)中 c1,c2是单晶硅平板,E是不锈钢塞尺,d是c1到c2的距离即单缝间距.

结果见:




照片(a)是没有单缝C时的干涉条纹,照片(c)是单缝C的间距d=0.005mm时的干涉条纹,照片(b)是单缝C的间距d=0.0025mm时的干涉条纹。黑线是零相位点。

从干涉条纹测量出相位差,就测量出了折射率:

是光路LAO的折射率,它等于空气的折射率。是光路LBO的折射率,是相位差,是光波长532nm,l 是单缝C的长度50mm.

        d=0.005mm  时    =0.0000053  。

        d=0.0025mm 时    =0.0000106 。

瑞利干涉仪的 l 长度1000mm,可以测量到,我们的 l 长度50mm,测量到

是可以相信的。如果 l 长度小于30mm就无法准确测量出结果。这个结果证明(3)式是正确的,

d/2=r, r减小到一半时,n-1增长一倍。这个结果是减去空气折射率的净剩值,在真空中测量也是这个结果。

公式(3)说明越靠近金属(固体)表面光速越小,光速不变只能在远离固体的真空中。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田云川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1273-1385483.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3
推荐人: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