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指:新浪 2020-06-19 12:34:45 已预览,系统忙,未发成。]
现代科技中所谓“电子”,堪称要妙。居士干脆以它代表“德足”——德之足。(约两年没在新浪创博文了,但仍在科学网说《老子》《道德经》等。参考河注本)
居士在《以道家为宗(6)假设两种“三生万物”及其原子世界——比喻道》(2013-5-25)中,着眼于亚原子层次,设例讨论了道德。本短文,再换层面和角度,考察以原子(包括分子和离子)为基础的事物。
那时,用1表示电子,用0表示中子,对质子不作表示,可以强调已知的电特性:中子为电子1“有”被质子“有”相加后留下的电“无”,或质子是中子被电子1减后的电空穴。电子“有”极其重要地跨越层次,似变换角色,比如二进制运算越位。在万事万物里,它们要一起看好中子、中心(原子核)、中空,协调各个维度,正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样,1、0可以分别表示,时空某处电子的有(或足印、电磁表现)、无(或空缺),德足的“着”“离”度的两极情况,某德足群体被二分法分成的组等。
有趣的是,化学常说电子“云”,这让人想到水、气、空。《老子》极其推崇水的道德,不少语句涉及水。中国古人常说“气”“空”,“道者空也”。化学编排原子的核外的电子,也让人想到立足、根基、和平、毛绒绒的触足。
假设居士有块巨石S,套用数学四维空间xyzt。在两个明显不同的时刻t、t+dt,S都在地面原处。若再强行假设S绝对地只占有xyz三维中的子集,任意时间微分都为零,那么,S的四维体积就为零(视为无),但是,可以说在人看来,S跨过了时间dt,不是“无”。“物形之,势成之”。S的有形存在,需要空间、时间的内在协调。“德畜之”,包括了这些协调。对德追本溯原,即统一至整体大道,所以说“道生之”。“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居士有一双脚,还未曾仅仅限于xyz空间内就完成了行走,因为,一定带有了些点(x1,y1,z1,t1)和(x2,y2,z2,t2)且t1不等于t2。
在通常意识里,S明显有(x1,y1,z1,t1)和(x2,y2,z2,t2)且t1远远不等于t2的两个部分。相对于原子核,电子的高速运动,表达了更宏观的“活”力。这样,还让人想象:有了足的德,“穿越”“跨越”或“覆盖”了无(如低维子集xy、yzt)。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德足之行,已蕴含时(作势)空(设形)和谐平衡;其所需条件,就可能涉及了物质、时间、空间、速度或能量等的关系或数量界。
据“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常称“一”为“道之子”,也可把它直接称为德。实际上,道、德或一,可能涉及混沌无形甚至抽象对象,宗谱系分也很复杂,而且可以都是就同个事物而言的,这样它们可能常被混用。
事物都可以被称为道之子,不过,当用一时,常强调:阴阳对立相成矛盾联系转化的统一。有些人可能已说:一个空间维度,也代表一个统一体;三指天地人;一个整体加上某人的话即是二,再加一句就为三;希、微、夷,三者混而为一;二、三,可指一的组成或分解;一可以指某事物之所以然的中心秩序。宏观事物,是各层次上方方面面的有机统一表现,《道德经》的道理具有深广的意义。
可把S视为合符于背景的它所有的电子、质子、中子三大部分。设想从两个平行平面处,把S分为三大子块,可依次称之为一、二、三。子块之间要相生以至不能有裂缝,这就很不容易,但是,即使有缝隙,它们不用提要求也不能拒绝:凭大自然插足,和平共存于一体。
居士的电脑系统中,那些足呵,似恍兮惚兮、表演了神奇的舞蹈。
可把特定意义的德足的集体,直接视为德或一,从更宏观层次,寻踪觅迹,认知其相应的核心和秩序。从古名著也可知:“足止也”,“足德也”,“德一也”,“过客一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一者,道始所生,大和之精气也”。这些也易加强联想。
这样,统一地看待现实事物,可包括现代科学所认识到的社会、生命、人脑活动(含所谓的品德)等。当然,现实研究意义,主要在构型类别、分布、变化模式、电磁场及其功用等,远远不能分辨时空中的各个电子。
“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以身观身――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研究病菌的危害以及药物的治疗效果时,依靠分组实验的统计比较,然而,不求标定跟踪病菌或药物分子中的电子。居士博客曾涉及了免疫细胞MRI中某分组的失当。
从现代科学看,原子体系的秩序是地球生物的必需基础。太微观的层次、反粒子、暗物质等之说,超出了世俗感知。很难体会,常人不自显却极精实,可如限于原子核内,而且,其德适配于大道之德足的围护。德足奔忙,调和各向矛盾,也似为人类禁闭恶魔,无微不至。天网不可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不知常,妄作,凶”。核子武器,已易让人们意识到某些微观粒子的极大危害。
新浪赛特居士SciteJushi-2020-06-1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唐白玉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30150-1238526.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