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时间起点: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

已有 4980 次阅读 2015-1-13 08:42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大爆炸, 时间, 宇宙学, 亚当·弗兰克, 混沌沿岸

时间是我们最宏大同时也是最私密的宇宙概念,弗兰克讲述了人类最深刻的问题——万物于何时并如何起源?——以及人类是如何感受时间的。他着眼于我们和这个世界间的交互——我们的发明和习惯等,已让我们探索宇宙的特性,以及这些发现反过来又是如何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

美国纽约罗切斯特2007年4月16日下午3点20分。

坐在第三排的那个女生举起了手,我知道我有麻烦了。

报告厅里坐满了学生。在前排,永远在奋笔疾书的医学预科生们已经放下了他们手中的笔。通常只对考试内容极度渴望的那一群学生也停了下来,不再盲目地记下我所说的每一个字,一年来第一次仅仅是聆听。在后排,带着相同棒球帽的同一兄弟会的男生同样把注意力放在了课堂上,而非藏匿于他们手中的报纸,或是和坐在他们周围的姐妹会的漂亮女生耳语。

这是我所珍爱的一堂课。从我开始教课的那年起,我就知道这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主题。在《天文学101》课程中我会深入教授宇宙学的内容。今天的课全都是关于大爆炸和宇宙的起源,这些孩子的眼睛个个睁得大大的。在这一个小时里,宇宙的窗户将为他们打开。在这一个小时里,他们将跳出平日里对成绩、工作及性的烦恼,短暂而满怀惊奇地感受着人类已学着去探求……并且回答的最深邃的问题。

我没有期望这些学生会全神贯注于我其他的课程,如恒星演化、天文学史或者是比较行星学。但对于大爆炸,我知道他们的注意力会在足够长的时间里专注于此,一窥我们在创世纪的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而且,我也知道,在这一个小时里或早或晚总会有某人打破这一场景,提出那个该死的问题。

“教授?”她大声问道。她的名字叫索菲。她是今年热衷于这个主题的学生之一——认真、聪明,好奇于天文学课程中会自然而然冒出来的神秘。好吧,我想,好戏开始了。我示意她继续。

“但是教授,”她开始说道:“在大爆炸之前又发生了什么?

眩晕开始迫近。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好问题。大爆炸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在整个班级期待着的时候,我长长地停顿了一会儿,好像我或其他人真的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一样。

下午4点08分,我已经抓不住他们了。放眼报告厅,我能看到神秘感已经消散,重归真实的世界。这节课该在4:15结束。即便仍然沉浸在这堂课最激荡的那一刻,我也已经非常接近标志着下课的假想界线。有关宇宙创生的故事已经失去了它的紧迫性,转变成了对事实和细节的罗列。时间的起始及时间的本质都变得抽象。时间和宇宙开始溃缩,凝结成了当下的急迫:下一堂课、回家写作业和复习、期待中的运动时间,以及和朋友们相约喝咖啡。

对于他们来说,收拾书本的时间尚早,还没到标志着下课的心猿意马及交头接耳。相反,这些学生坐着,感觉时间在缓慢地——如此缓慢地——坍缩成了厌烦。他们陷入了痛苦的等待之中,唯有他们手中的电子产品可以填补这一空隙。一些学生在打开的笔记本电脑上看着时间分秒流逝;另一些人则选择给报告厅中或远在大洋彼岸的朋友发即时消息来打发时间;其他人则把时间的抽象性看成是他们手机上的实体,它们每一个都连接到了一个由电磁波传输的精度为数毫秒的全球基准之上,传输着电磁波能量和信息。而我继续讲授着时间和宇宙,学生们则感受着他们身上的双重重压。要是他们知道如此紧密相连的个人世界将如何横扫我正在讲述的宇宙历史就好了。要是他们明白这一将要发生的变化有多大就好了。

本文由王芳摘编自〔美〕亚当·弗兰克著,谢懿译关于时间——大爆炸暮光中的宇宙学和文化一书。这本令人惊骇的书将会改变我们思考时间,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生活的方式。在本书中,亚当·弗兰克解释了我们生活的特质是如何随着我们对宇宙起源的认识而改变的自从5万年前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以来,我们对时间的体验——从狩猎和采集到农业发展,到工业革命,再到Outlook日历的发明——已转变并重建了许多次。但是宇宙学中最新的理论——无起点的时间、平行宇宙、永恒暴涨——即将把我们送入一个新的方向。

亚当·弗兰克(Adam Frank)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天体物理学教授,《发现》和《天文学》杂志的定期撰稿人。他还为《科学美国人》及其他杂志撰文。同时他也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博客“13.7宇宙和文化”的创办人之一。他的作品被收录到了《美国科学和自然写作精选》中,并因其科学写作而获得了美国天文学会的嘉奖。他生活在美国纽约罗彻斯特。

敬请关注科学出版社,搜索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或“科学出版社”公众号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8739-858959.html

上一篇:时空视频数据挖掘:让罪犯无所遁迹
下一篇:近代西方人视野中的西安人
收藏 IP: 221.123.188.*| 热度|

2 陈晨星 俞立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