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偶入可拓逻辑花园

已有 1859 次阅读 2021-9-14 06:27 |个人分类:可拓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和可拓学的缘分

——偶入可拓逻辑花园

    

    2019第一次和莉姐在宽窄巷子见面时,她根据我的研究方向推荐我学点“可拓数据挖掘”(目前属于可拓智能研究范畴),但真正开始自学则是在“可拓通俗讲座”活动时,由于“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一口气完成了所有讲座习题,最后还得了一个三等奖,意外收获了300元奖金。

   拿到这笔“意外之财”后,立马买了一大波可拓学相关的教材和专著,并在2020年10月份开始组织“可拓创新分享会”,期望通过每周一次的分享式学习发现一大波可拓创新优秀师资。

    在这种分享式学习的前期,分享会小伙伴的兴趣点都在“可拓创新方法”(杨春燕、鄞汉藩)“可拓工程”(李兴森、秦建军赵燕伟等)的应用案例上,伴随着“案例分享”数量增加,慢慢的,大家意识到要想进一步提升案例质量,必须要做好基础研究,于是慢慢的,小伙伴们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可拓学理论上。

    一开始关注点是“可拓集”(汤龙)、“关联函数”(汤龙),后来慢慢转移到“可拓学发展历史”(蔡文、张玲玲),大概摸清楚了可拓学发展的来龙去脉后,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萌动了,那就是“可拓软件工程”,慢慢的就引出了可拓软件工程的基础——“可拓逻辑”。

    什么是可拓逻辑?

    可以参看蔡文、杨春燕、何斌 著的《可拓逻辑初步》第1版,该书出版于2003年11月,主要介绍了人类思维的可拓形式及其逻辑规律。

    可拓逻辑为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逻辑形式,主要包括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 主要介绍了可拓学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逻辑基础与人工智能关系。

    第二章 基元和复合元 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物元、事元、关系元、复合元及其逻辑运算。

    第三章 可拓变换与可拓集合 分可拓变换、可拓集合两个部分介绍

    第四章 可拓推理 包含基元拓展推理、基元变换的传导推理、复合元变换的传导推理以及共轭推理

    第五章 命题和推理句的基元表示与拓展,命题的真度和推理句的正确度,三段论的基元表示。

    第六章 解决矛盾问题的可拓推理,主要应用了拓展推理、传导推理、共轭推理,引出了矛盾问题链、矛盾问题系统。

    第七章 可拓逻辑的初步应用,主要介绍了可拓模型与知识表示、可拓分类方法与市场开拓、问题求解与策略生成、可拓推理在产品创意生成中的应用、搜索罪犯与可拓刑侦系统。

    看到这,你是不是很好奇“逻辑到底是什么?”


1.逻辑是什么?


    在王莘主编的《逻辑》一书中首先回答了“逻辑是什么?”

    “逻辑”是一个外来词,对应英文“Logic”,源于古希腊语“λογοζ”(逻各斯),有多个含义:

    X1.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矩

    X2.命题、说明、解释、论证等

    X3.理性、推理

    X4.尺度、关系、比例

    X5.价值。

    最初将西方逻辑思想引入我国的是明末清初学者李之藻,他与传教士傅汎际一起翻译了《名理探》。最初,我国学者将Logic翻译为“名学”、“辩学”、“名辩学”,后来严复在他的译著《穆勒名学》中将其翻译为“逻辑”,后逐渐普及。

    在汉语中,“逻辑”一词也是多义的:

    Y1.客观事物的规律

    Y2.某种理论、观点

    Y3.思维的规律、规则

    Y4.逻辑学或逻辑学知识

    注:王莘《逻辑》主要讨论的是汉语含义中的第4种。

   

    (小:你对哪个含义更感兴趣?)


 2.逻辑研究什么?


    王莘认为,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的形式、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其中,思维的形式又称“思维的逻辑形式”,即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具体表现为概念、判断和推理。而思维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人类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依据,包含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三大规律(另一种观点是还包含充足理由律),逻辑方法则是指思维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判断,以及进行推理和论证的方法。


3.谁在研究逻辑?

     

    在王莘《逻辑》中提及的相关逻辑研究者,感觉不太全面,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具体分东西方学者两个部分摘录:

    西方学者:

    1.亚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希腊)

    2.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

    3.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1646-1716,德国)

    4.穆勒(John Stuart Mill,1806-1873,英国)

    5.布尔(George Bool,1815-1864,英国)

    6.弗雷格(Gottlob Frege,1848-1925,德国)

    7.皮亚诺(Giuseppe Peano,1858-1932)

    8.怀特海(Alfred Whitehead,1861-1947)

    9.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10.哥德尔(Kurt Godel,1906-1978) 

    11.斯克雷文(M.Scrive)、玻尔(R.Paul)

    12.约翰逊(R.H.Johnson)、布莱尔(J.A.Blair)

    13.约翰.查非《批判性思维》

    14.Dons.Levi《批判性思维和逻辑》

    15.Stuart M.Keeley《走出思维的误区》

    16.Alec Fisher《实际论证的逻辑》

    17.l.M.Copi《Informal Logic》1986

    18.艾默仁(Frans Van Eemeren)、麦耶尔(Michel Meyer)《论证》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还有一些学者没有罗列出来?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下马丁的《逻辑的引擎》)


   东方学者:

   ...

    1.公孙龙(中国)

    2.荀子(中国)

    ...

    3.陈那(印度)

    4.商羯罗王(印度)

    ...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东方学者很少?是没有文献记录,还是有文献记录,没有系统挖掘和罗列出来?)

    

    看了一遍之后,发现还有一种可能性是因为逻辑的含义很多,选择不同的含义,所选择代表人物时就会有一些倾向性或局限性。

    

    你对上述哪个含义感兴趣?

    比如 X5价值?

    或者 Y3思维的规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919-1304049.html

上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初探逻辑学王国
下一篇:我和可拓学的缘分——发现经典逻辑和可拓逻辑之间的断点?
收藏 IP: 183.220.75.*| 热度|

5 张学文 李宏翰 徐明昆 罗帆 晏成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3: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