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ll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orally

博文

违背常理的教育必然失败,违反常识的社会必然腐烂

已有 7439 次阅读 2015-8-11 12:49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因为一门课程考试挂课率高遭到学生谩骂和领导约谈的“礼遇”,笔者在科学网博客里公开了这一过程并初步分析了原因,在科学网上引起渲然大波,并引来中国青年报的跟踪采访,日前中国青年报的相关报导又挂到了科学网头条并继续发酵。我面临的放水与把关的两难困境在科学网上引起了很多高校老师的共鸣,并吸发大家对高校本科教育存在问题深入思考。尽管存在各种意见,占压倒性的观点认为大学亟需及时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以挽转教育质量大幅滑坡的趋势。

大学教育需要把关,这其实只是一个教育界共有的常识。可现在的大学教育在就业率这一政绩指挥棒的制约下,已经严重违背这一常理。若要把关,大学教师对课程及格就应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从而导致学生及格率波动;而迎合校方政策则会导致学生及格率存在一个主观的相对固定的标准,相应地课程及格标准就必然失去客观性而导致考试放水。而保证及格率的主观标准必然使不学习的学生有恃无恐,从而最终导致学风不断下滑,本科教育质量不断走低,最后可能是大学本科教育名存实亡,无以为继。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学习的学生理应淘汰。可很多高校领导违背教学实际,无原则地宣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只在无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才能成立的哲学真理,要求几乎百分之百的毕业率,以为其就业率政绩开路。实际情况是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学师生比持续走低,生源质量持续下降,单位学生的教学资源占有率却持续减少。以我所教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从2011年开始从两个班约56人扩招到三个班约77人,然后就再没有缩减,而多年来一线任课老师只有调出没有调进,最近两年又有多名老师出国访学,导致师资严重不足,77个人的大班讲授理论课程《材料物理性能》,确实无法照顾到具体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水平。尽管如此,我还是坚持课堂向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在不懂时随时向我提问,不必担心打断讲课。但实际的情况是从来没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也很少有课间提问的,而我问学生时,哪怕是反复讲过的概念,也是一问三不知,连问多人都是如此,甚至都不知道我提问前讲的是什么内容,所以很多学生根本没在听课。显然,这样的提问相当打击我作为任课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但为了多少有一点效果,我还是咬紧牙关坚持。因为我明知学生不可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所以只好将精力集中到课堂听讲,而且这种理论课程必须要平时课堂听懂才能掌握。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师资又严重短缺,就必然出现越来越多“教不好的学生”,这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

事实上,为了提高通过率,我出的考试题目已是无法再简单,这同行已通过评阅我前文附上的试卷取得基本共识。我对考试分数分布进行了分析,平均分数约49分,试卷成绩分布广且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最低分4分,最高分89分。虽然题量仍偏少,题目覆盖了课程中各章的重点,对难点也有涉及,但占分不高(5分)。卷面成绩30分以下的在75人考试(2人缺考)中占了23人。众所周知,大学教育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就算教师教得再差,也可以给学生答疑,其效果一定好过纯粹由学生自学。就算没有老师教,通过自学,要达到30分以上的分数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更何况我先前早就给出了思考题作为重点提示,试题多数是复习题的原题,可见这23个人可以认为是既没有听课,也基本没有复习的学生。其他学生听课了的也很少,稍微用心复习了的其实就能及格。可见真正在听课学习的学生屈指可数。作为一本高校,学风差到这样的程度,令人汗颜,而且实际上已经导致大学教育无以为继了。上届的其它后续课程已经初见端倪,我不给他们这种放任行为急刹车,后面的各种课程(我还有另外两门理论课和至少两门实践课程要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上了。博客公开后,我也虚心接受对我教学能力不足的指控,但我自信自己的付出和能力绝对达到了高校教师的平均水平,不然我也不敢这样发博客了。作为一个共性问题,我们必须面对高校教师不可能用全副精力来教学这一客观事实而不能过于求全责备。


不学习就应该出局,这一常理应该得到基本的尊重。我相信绝大多数师生都明白这一常理,可公开提出这一常理的人为什么这么少?如果大家都来尊重常识,大家在工作中都不违背常理,并且据理力争,今天的高等教育不应该是现在这一病入膏肓、积重难返的局面。我当然知道高等教育只是中国社会的一个侧面和缩影,中国的很多问题,貌似高深,其实就是违反常识造成的。我相信违背常识和常理的事情走不远,违背常理的教育必然失败,违反常识的社会必然腐烂,而失败与腐烂都是新生的开始。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520250-912228.html

上一篇:高校老师如何灵活运作考试及格率
下一篇:专利申报人眼中关于发明专利的不吐不快
收藏 IP: 222.243.160.*| 热度|

48 杨正瓴 文克玲 姬扬 陈南晖 葛兆斌 曹俊兴 汤茂林 戴德昌 孟佳 曹聪 李天成 张骥 侯成亚 熊栋梁 吕喆 孙华 蔡宁 龚成云 陆绮 王庆林 张海霞 徐迎晓 梁洪泽 曹须 翟自洋 姚伟 蒋百川 余皓 范丁丁 韩玉芬 刘俊华 冯国平 陈建林 王德华 汪晓军 徐耀 朱延平 陈敬朴 张能立 zousu2010 ybybyb3929 chenhuansheng Jeason540 taoshl uneyecat wgq3867 dulizhi95 liyou198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