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闲议“争议”——摒弃浮躁暴戾的恶质心理培育健康阳光的理性种子

已有 2965 次阅读 2015-1-22 23:39 |个人分类:栏杆拍遍(Facing the Distressing Landscape)|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网, 学术界, 光明网, 知识界, 文明高地

闲议“争议”

——摒弃浮躁暴戾的恶质心理培育健康阳光的理性种子

 

杨文祥 

 

时不时地出现这样那样的争论,这既是现实空间社会生活的常态,也是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世界的常态。在当下心浮气躁戾气充斥的社会环境中尤其如此。

由于个性使然,我极不情愿介入任何争议,无论所争论的议题具有多么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在为自己的个人空间在网络世界寻觅一个清静的栖息地的时候,着意选定了作为知识界和学术界的精神家园的光明网和科学网,以逃避当下浮躁与戾气充斥的世俗社会在网络世界用语言暴力所倾泻的不平之忿和逞勇斗狠的凶险情绪。

眼下这种语言暴力常常与街谈巷议、飞短流长和明枪暗箭胡乱交织在一起,组合成一曲极具当代中国特色的“网络空间狂想曲”。面对这一嘈杂喧嚣令人不堪其扰的交响乐,我所能够做的,仅仅也就是避之唯恐不及,闻风而逃。

可是如今蓦然回首,回眸这几年的网络生涯,却突然发现,即使如光明网和科学网这类严肃庄重的所在,人们在争辩某些争议时,浮躁与戾气这种恶质社会心态也无法“完全彻底”地免俗,只不过在语言形式上不像有些网站那样激烈粗鄙,恶语伤人。念此,尽管聊感宽慰,却也大失所望,失望中,更夹杂着几分莫名的失落。

不过仔细一想,自己的这种失望也好,失落也罢,说实在的,却也大可不必。因为除了自己的个性在作怪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名正言顺”的来由。

对于时下的浮躁与暴戾,作为一个“百无一用”的一介书生,既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伟力,便不必耿耿于怀。

而一事当前,无论是看问题的角度与侧重点的不同,还是考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的不同,都会导致各自所得出的结论和看法的不同。而这些不同观点和结论的思想交锋,必然形成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争议现象。有争议,便有议论甚至争论。这些议论和争论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能够把握好尺度和分寸,反倒是我们科学网和光明网的朋友们思想活跃,思维敏锐的现实表现。而思想活跃,思维敏锐恰恰是知识界、科学界最基本的品质。无论争议各方最终能否形成共识,从而导致相关争议的最终解决,这些议论和争论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各方关于争议事项本身的认识角度的调整和认识深度的提升产生程度不同的有价值的影响。这就是说,这些争论如果能够在诘问与思辨的状态下走向理性的深化,而不是情绪失控走向非理性的偏执,就可以通过科学网和光明网这种信息和思想交流平台实现网络共同体科学素养和理论水平的整体提升。

换言之,有意义的争论必须要有两个基本的前提。其一是我们所关注和争论的议题一定要有较大的价值和意义,或是科学认知价值,或是社会责任与社会正义价值,或是生活经验与人生智慧价值。其二是无论语言如何尖锐,争论如何激烈,万万不可情绪失控,走火入魔,像一些非学术性网站的某些争论那样,一言不合,便怒发冲冠,恶言相向,蹈入非理性缠斗的泥淖而不自知。

我们科学网和光明网上的争论如能够秉持以上两个基本前提,即使不可能“立竿见影”地对当下社会的浮躁与暴戾这种恶质社会心理倾向“挽狂澜于既倒”,却也可以为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培育些许健康阳光的理性种子


如此,我们科学网和光明网才不枉作为当代中国文明高地的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的精神家园。

如此,我们光明网、科学网博主的朋友们才不枉作为这一文明家园的精神共同体。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861941.html

上一篇:2015寄语
下一篇:科技精英 平民情怀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敬献给李小文院士的挽联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1 魏剑宏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0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