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文明之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ww1380 这里是21世纪的精神家园,不但播种着梦想,也在耕耘着希望。

博文

中国文化——酱缸文化,糊涂文化,还是智慧文化?——李学宽博文

已有 6082 次阅读 2012-11-28 21:58 |个人分类:各抒己见(Airing Our views)|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文化, 杨文祥, 酱缸文化, 糊涂文化, 智慧文化

          中国文化——酱缸文化,糊涂文化,还是智慧文化?

 

           ——李学宽博文摄影佳作深秋?寒冬?阅读札记

 

 

                                       杨文祥

 

 

 

近日拜读了李学宽老师的博文摄影佳作《深秋?寒冬?》,倏然联想到中国的文化,不禁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面对“公园里既有冰挂也有鲜花”的奇景,作者大感困惑,搞不清楚究竟是“深秋还是寒冬”,于是,只好“糊涂了”。

 

面对一方面是政府在大力调控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房价依然涨势不减,作者再一次大感困惑,搞不清楚未来的房价究竟是“涨还是降”,于是,只好又“糊涂了”。

 

面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千变万化,面对社会现象的波诡云谲,除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更深谙人间冷暖的诸葛孔明,常人的智能状态恐怕多半只有两种可能,或是糊涂,或是麻木。

 

糊涂并不可怕,因为糊涂只不过是一种理性认知不足的状态这一状态,既可能是一个理性认知有待深化的起点,又可能是郑板桥“难得糊涂”的那种大智若愚的睿智

 

可怕的是麻木,因为麻木意味着人对自身智能的信心的丧失,意味着对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的生命价值的自我放弃

 

置身于这个运行不止,变化无穷的大千世界,人们的糊涂在所难免。面对糊涂,无须悲观。因为糊涂绝非麻木,而是认知与理性的起点,即使在素有酱缸文化之称的中国这个迷乱混沌得一塌糊涂的酱缸里,也是如此。

 

现在的年轻人,只知道柏杨,只知道这位文化大师的这个名闻遐迩的“酱缸文化”,却无从见到酱缸的“真容”,更无从了解用酱缸酿制各种面酱、豆瓣酱的工艺和流程。这样,就很难对柏杨的“酱缸文化”这一命题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理论飞跃”。

 

年轻一代在理解柏杨的“酱缸文化”时所必然遭遇到的这一“未知世界”以及这一未知世界所带来的认知困境,对那些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和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旧时代的“遗老”来说,却是他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的生活琐事。

 

凡是有过用酱缸酿制大酱的经验的人都知道,填充在酱缸里的内容不可不“糊涂”。只有经过长时间地发酵,长时间地酝酿,使填充到缸里的各种食材相互渗透,充分融合,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难辨“南北东西”,即糊涂到一定的境界——糊涂成“一锅粥”时,眼前的这口大缸才能够“修成正果”——由平平常常的大缸“升华”为名副其实的酱缸

 

就是说,柏杨眼中的酱缸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糊涂文化,甚至可以说,实际就是一种糊涂文化。这种糊涂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标签就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如果说柏杨先生的“酱缸文化”将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口酱缸,给人一种生活意象直观的文化形象的话,那么,“糊涂文化”所给予人的,就是一种精神感受强烈的文化感受

 

由于客观世界运动与变化的无限性,人们的糊涂迷惘与理性认知总是伴随这些运动与变化而动态地处于各自不同的层次。即隐匿在这一层层糊涂的背后的现实,并不见得就一定是更为“浓重”的糊涂,有时却往往是其反面——人的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但凡求知若渴,孜孜以求,终其一生致力于“追求真理”——提升自己的理性认知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产生这样一种内心的感受——伴随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认知深度的深化,自己所面临的困惑不是减少了,反倒是“与日俱增”。

 

人类个体的感受如此,人类整体的认知也是如此

 

人类文明史、科学史和与之相应的人类认知发展史,在其不断发展深化的历史进程中,无时无刻不在面对着这一同样的看似矛盾的现实。正如伴随人类对外层空间认知领域的不断扩大,人类对太空的未知不但没有减少,太空反而在我们面前呈现了更多的奥秘。对宏观世界的探索如此,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同样如此。

 

这样,若从另一个侧面看,也许会看到,在我们中国的这口硕大无比的酱缸里,似乎并不仅仅是我们传统思维里所“痛心疾首”的那种纷杂与混乱,也并不缺少智慧。这是一种基于农业文明,具有东方特色的人类智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不能不说,中国的这一“酱缸文化”“糊涂文化”实际上又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智慧文化”

 

这样一来,对中国文化如何认识的问题不是解决了,而是更加困惑了。

 

中国文化究竟是一种酱缸文化糊涂文化,还是一种智慧文化,在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之前,我们还是不得不接受柏杨先生的“酱缸文化”这一文化命题。

 

即我们中国人所置身其中的,依然是一个硕大无比的优劣杂陈,良莠难辨,被现实功利的杠杆搅拌得一塌糊涂,被数千年的风吹日晒酝酿得五味杂陈浓重无比的酱缸

 

不过,眼前的这口酱缸已不再是一口简单的和单纯贬义的“酱缸”,而是一口中性意义甚至是不乏褒义的“酱缸”,一口既是糊涂的,又是智慧的,更是寓意无限深刻,内涵无限丰富的“酱缸”。

 

 

 

参见李学宽《深秋?寒冬?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54303&do=blog&id=629712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96942-637212.html

上一篇:岁末寄语(博文修订版)——科学网-光明网,东方古国的文明之光
下一篇:信息、信息文明、信息文明建设(修订稿)——博文阅读与思考札记
收藏 IP: 222.222.150.*| 热度|

7 钟炳 鲍海飞 王涛 蒋迅 杨学祥 曹裕波 柏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