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介绍人:张于涛
一、 什么是情报学?
1、情报学是在图书馆学、计算机和穿孔卡片、研究与发展、文献学、文献与索引技术、传播学、行为科学、微观与宏观出版、视频与光学等学科领域相互整合的结果。
——S.Hemer,1984,
《情报学简史》,“JASIS”
2、几个问题:理论研究的滞后,总结多于创新,缺少专业范式
二、八大范式
1、机构范式
社会学和教育学观点
驱动资料和组织的有效管理à机构的社会功能
E.g.文献合理布局,情报所的地位、作用以及情报政策、管理
2、信息运动范式
申农和维纳《通信数学理论》
信息运动的过程——反馈和控制
情报检索系统和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基础
只是从系统角度去对待情报用户,而不是从情报用户角度了解用户的情报需求
3、解释学范式
卡尔·波普尔偏向把情报作为静态的客观知识来加以纯技术性的分析和处理
伽尔默尔:社会文化以及情报消费主体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状态在查询、解读和利用情报的过程中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关注情报流动过程中情报客体与情报消费主体的交融
4、技术主导范式
V.布什关于实现情报检索自动化的构想
信息内容开发从点(字、词)、线(字符串、全文文本)、面(数据库、关系数据库)、立体(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结合)、三维空间(A/V、数据挖掘)到万象空间(虚拟真实)不断向纵深发展
5、认知范式
研究人的信息处理原理,关注情报的利用和吸收,目的是支持和改善情报系统的设计和情报服务。
意味着情报学研究主体从情报检索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扩大到强调情报用户的知识结构、认知过程、情报行为和人机交互等认知范围。
6、知识主导范式
布鲁克斯:探索和组织客观知识
情报学要超越显性知识,研究收集、筛选、加工、整理隐性知识的理论和规律。
正在成为情报学界研究热点和学科体系成长的标志:知识经济、知识组织、知识管理、知识发现、数据挖掘、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的激活、扩散、转移、组织、增值、吸收、利用等规律性的一门学科。
7、人文范式
8、经济学范式
时代特征和自身发展要求:突出人文因素的研究,提高人的信息素养
民主与专制、自由与保护、平等与歧视、富裕与贫穷、共享与垄断、污染、灾害、伦理、法律、政策、文化等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环境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相互关系
三、新名字、新环境
语义 Web 、语义网格、普适环境、网格环境、泛在环境、WEB2.0WEB3.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8 1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