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youw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nyouwu

博文

荒谬的逻辑 ──对学科评估泛政治化的批评 精选

已有 9575 次阅读 2016-5-25 08:1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16425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发展研究中心发出《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邀请函》。在本次评估的指标体系中针对部分学科提出了A类期刊的评估指标,但随即引来网上的热议。有部分学者以“学术领域的自我殖民化”、“已经全面西化、自由主义化”等为由,将A类期刊和意识形态直接挂钩。在这种强大的压力下,教育部随后被迫取消本轮评估中A类期刊指标。

对于学科评估的指标,程序有争议,或者提出批评意见,都属于正常范畴的,但是,我们必须警惕在这种批评中出现泛政治化的现象,即把学术问题,学术期刊泛政治化,把学术问题政治化。这种将学术问题泛政治化的思路危害甚大,后果严重必须给予澄清,回击。对于其他领域的,我可能没有发言权,但是作为数十年工作在计算机学科一线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对于计算机领域,发言权还是有的。

某学者对计算机领域清一色的美国标准(32种外文期刊,美国30种,49个学术会议都是英文会议)颇有微辞,上纲上线地攻击计算机和软件学界。

该学者给本次学科评估,特别是《A类期刊名单》罗列一大堆罪名,“自由主义化”、“全面西化”、“殖民化”、“自觉推动的文化殖民战略”,等等。还说这是“以全盘西化的学术标准来引导和衡量各学科、各高校”。更有甚者,在该学者看来,《A类期刊名单》计算机领域几乎全为英文期刊,实属崇洋迷外。该学者看来更是“全盘西化”,“使得我国的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等形势空前严峻”。该学者还给计算机界下此结论:“计算机和软件类学科单纯‘唯美首是瞻’的全盘西化状况也必须改变,参与此次评估也必须慎之又慎”。

其实,中国计算机学会认定的A类会议和A类期刊也全为英文,换句话说,这是行业的学术标准,并非此次评估才有。

中国高校要促进“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标准的学术评价。中文、英文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学术成果最适合在哪里发表就在哪里发表,我们追求的是高质量,没必要争论中文期刊多还是英文期刊多。就计算机领域来说,目前还是英文期刊为主导,但这又何妨?若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是爱国,难道在英文期刊发表论文就不爱国?我国C9大学的高水准计算机学科论文大多发表在英文期刊上,在该学者看来这些科研工作者都是在做有损国家利益的事,而中国计算机学会也不爱国了?

该学者还把网络技术和网络上传播的内容混为一谈,把在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等同于“传播西方价值观”、“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几乎是无知了。网络技术本身是技术问题,是科研问题,我们用英文写就危及国家安全了?就是意识形态问题了?计算机A类论文全都是英文的与西化无关,与信息安全与国家安全更没有关系。该学者有意混淆学术成果与工程技术的关系,扰乱大众视线,是何居心?这完全失去了一位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行为底线。学科评估就是学科评估,不相干的东西不应掺和进来!

尤其荒谬的是,该学者先将用英文写作、在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工作者指为“英美范式导向”,再进一步推出:“这个学术标准、学术范式,不仅是形式规范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范式,更是内容标准、价值导向和思维范式”;在“表面看跟意识形态无关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学科,也绝不是与国家性质和政治立场、意识形态无涉的”。最后,“以美英为主的西方霸权国家,通过计算机核心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信息技术与各种政治思想信息相嵌合的方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此推理将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等同于文化入侵,全盘否定所有在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的科研工作者及其科研成果,其逻辑何其荒谬也。

到现在为主,世界主流计算机的学术期刊都是英文为主的。按其逻辑,全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可能都需要放弃在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了,我们也应该不看这些学术期刊了。若此,中国的科学技术,中国的学术还可能发展吗?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86463-979554.html

上一篇:MOOCs并非免费---兼论辅导分级化
下一篇:未来究竟谁开车?
收藏 IP: 180.158.60.*| 热度|

24 袁海涛 冯兆东 黄永义 杨顺楷 李学宽 梁洪泽 周可真 赵星 张晓良 蒋永华 李斌 程少堂 侯德鑫 庞晓明 马军 唐自华 cloudyou bridgeneer ghzhou5676 xlianggg decipherer wqhwqh333 liumuaz uneyecat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