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qzh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qzhu

博文

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与全国性学术活动的开展 

已有 4781 次阅读 2015-7-26 12:04 |个人分类:历史回顾|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学会, 学术活动

文革后期,广大科研人员已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水平已大大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70年代发达国家的同位素测量精度已从千分之几的水平提高到十万分之几的水平,因此大大开拓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视野。为了迊头赶上,必须要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以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技术。因此于津生、陈民扬、张自超、郑懋功等各系统(中科院、地矿部、冶金部、核工业部等)老一代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家自发筹备组织全国性学术活动。1972年底发出了“关于召开全国同位素地质科研工作交流会的倡议书”。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只好以“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开展活动。倡议很快得到全国同行和领导的响应。19751115日在贵阳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工作经验交流会,参加人员达200人。会议出版了论文集1、2、3集。同时开始组织中国同位素年代数据的汇编。从19751986年共出版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四集(编辑组成员:范嗣昆、白云斌、桂训唐、朱杰辰、申浩澈、方中、夏毓亮、陈民扬。(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一,二册)1975,1977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编纂小组.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三册). .1983,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小组, 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四册)1986 ,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78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正式成立,1979年建立了 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靠挂在中科院地化所,由于津生任主任委员。

1982年和1985年在北京和宜昌相继召开了第二、第三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各届参加人数在300-400人左右。1982年成立了三级“专业委员会” 组织(K-ArU-PbRb-Sr,稳定同位素,碳-14,裂变径迹等),确定了负责人和靠挂单位。每年均有三级“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术活动,以技术交流为主,或举行讲习斑。在“第三届全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期间,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决定下届会议的名称改为“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会议分别由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轮流主持召开;但会议的届数仍延续以前的届数。

1988年中国地质学会中设立了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刘敦一任主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换届,由朱炳泉任主任。为了进一步促进国内学术界的联合,在1989年后,由两个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并确定每四年召开一次全国性会议。会议名称开始采用“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至今已先后在杭州(1989)、武汉(1993)、西安(1997, 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由张宗清任主任)、广州(2001, 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换届由李献华任主任)、南京(2005, 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换届由朱祥坤任主任)、贵阳(2009, 同位素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换届由孙卫东任主任)、天津(2013)召开了第四至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同时两个专业委员会认同在大会之间开一次规模较小的会议,如1995年在青岛召开的“全国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2008年在大连召开的“同位素地质分析技术与应用学术讨论会”;2012年在厦门召开的“同位素地质新技术新方法与应用学术讨论会”参加人数较多。

   1993年通过海峡两岸与海外华人学者李太枫、朱炳泉、孙贤鉥、江博明等的互动,在广州召开了“海峡两岸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使台湾从事同位素地化研究的主要学者均来参加了会议。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同位素界的交流和合作。


照片1:于津生,虞福基


片2:陈民扬,戴橦谟,胡世玲,姚林褆


 


照片3:朱炳泉,李献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8652-908378.html

上一篇:河西走廊—丝绸之路游
下一篇:镇远古镇-舞阳河谷
收藏 IP: 223.73.19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0: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