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jaden美捷登
学术不端行为之“作者署名不当”:小问题惹来大麻烦 精选
2016-11-22 09:29
阅读:38353

美捷登-Mike

众所周知,论文发表过程中作者需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大家熟知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抄袭、数据篡改或伪造、重复发表和去年导致一连串撤稿事件的“虚假同行评议”等。其实,除了这些之外,“作者署名不当”也是一种比较常见、但往往被作者认为是小问题而容易被忽视的学术不端行为。然而,小问题极有可能惹来大麻烦。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而是由活生生的血泪教训得出的结论。在此,笔者和大家分享两个“作者署名不当”引起不良后果的案例,希望引起大家对“作者署名”的重视。


案例1

在某大学任教的“张三”寻求朋友“李四”的帮助,希望对方能够从专业及语言角度修改其论文以提高论文质量。“张三”许诺把“李四”列为并列通讯作者;另外一位通讯作者是“张三”的老板“王五”。“李四”欣然应允,从文稿的最初数据分析及篇幅布局、到语言润色、甚至目标杂志选择,都给予很大帮助。论文终稿中也确实显示“李四”和“王五”为并列通讯作者。

文章投稿是由“张三”完成的,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只做了“小修”就被接受发表了。这期间,“张三”一直没有联系“李四”。等论文正式发表后,“李四”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列为共同通讯作者,仅仅列在通讯作者之前的位置(这往往意味着最小贡献者)。李四顿时感到失望和气愤。但为谨慎起见,“李四”在质问“张三”之前查看了杂志的投稿指南(Instructions to Author)。他发现这份杂志写明了一篇论文只允许一位通讯作者。尽管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儿,“李四”心里还是有些想法:在投稿时“张三”应该就作者排名征求我的意见,至少在投稿后,“张三”应该就此事跟自己解释一下,以示尊重自己对文章的付出啊!

“李四”就这个问题询问“张三”,本想“张三”向自己解释一下,道个歉就行了,下不为例。没想到,“张三”一口咬定他不知道为什么“李四”没有排为通讯作者,还坚持认为是杂志社擅自修改了。“李四”这下较上真了,写信给杂志社询问,得知是“张三”在修改稿中取消了“李四”的通讯作者,并声称得到全体作者的同意。“李四”一怒之下,向杂志社要求撤搞,因为他根本没有同意取消他的通讯作者地位。最终,那这篇论文以作者有分歧”为由被撤稿。

合适的做法

若是在投稿或修回前知道杂志社对通讯作者有人数限制,“张三”应及时和“李四”沟通。若“李四”同意放弃共同通讯作者,那就继续投此杂志,否则应该改投其它杂志。如果是在文章被接受或发表后才知道这一限制,那就要积极和“李四”沟通解释,征得“李四”的谅解和同意。若“李四”确实不同意,那只能联系杂志社撤搞。

笔者补充:按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ICMJE)关于作者署名规定,“李四”根据其实际贡献可以列为共同作者,但应该不够资格列为通讯作者。但”张三“的承诺、“李四”的付出均与“通讯作者”的这一署名相关。


案例2

某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赵六”联系自己在国外的老同学“钱七”,说自己这篇论文打算冲击影响因子7分的杂志,请“钱七”帮忙修改稿件并把关。在电子邮件中,“赵六”明确许诺会在文章中给“钱七”挂名。“钱七”自己并不缺文章,但老同学的情面还是要顾,所以答应帮忙,认真仔细地从专业角度给出建议,并对语言进行了润色。

经过几轮修改后,文章终于定稿。“赵六”首先把稿件投到了影响因子为7分的杂志;但由于创新性不够,投稿后没两天就被杂志社直接拒稿了,也就是没有过杂志社初筛这一关。在这一轮投稿过程中,“赵六”确实在文章中给“钱七”挂了名。

之后“赵六”再也没有就此文章和“钱七”主动联系过。过了大约半年,“钱七”偶然联系“赵六”,询问了稿件的情况,才得知文章投稿至另一影响因子为4分的杂志,正在审稿中。又过了两个月,“钱七”从这个杂志的网站上看到了已在线发表的这篇文章;不过让“钱七”惊讶的是,文章中根本没有他的名字。“赵六”之前对此事只字未提,这实在说不过去。

于是,他就此事联系“赵六”。“赵六”解释,是自己的学生“不小心”将“钱七”的名字在文章中去掉了,还说学生不容易,等着文章毕业,让“钱七”放他学生一马,还说,“现在纠缠作者署名很麻烦,你又不是没有文章”,建议“钱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之前一直瞒着,等对方发现,又要人家大度一点,哪有这样的道理?“钱七”不愿当软柿子让人随意摆布,所以坚持让“赵六”联系杂志社把名字补上。最后,按照杂志社的要求,该文章的所有作者填了“作者更改表格”,并附上之前投稿至影响因子为7分杂志时的文章PDF版,以此证明“钱七”确实是本文章的作者之一。两个月后,该杂志在同一期中发表了此文章的全文及勘误(Corrigendum),承认“钱七”的Authorship

若“赵六”不积极地联系杂志社补上“钱七”的Authorship,“钱七”完全有理由要求杂志撤搞。

合适的做法

不管什么原因漏掉某位作者的名字,所有作者需要填写“作者修改/添加表格”并签名,通讯作者应将此表格和其它能证明文件发给杂志社。

笔者补充:笔者在下面附上一个ScientificReports杂志作者漏掉后补上的例子(文章标题为Controlled growth of CH3NH3PbI3 nanowires in arrays of opennanofluidic channels)。这个杂志做得很好,不仅在勘误中,在文章的最终版(该杂志为电子期刊)中也添加了遗漏作者信息(图12)。同时在PubMed上搜索此文章,亦可以查到带遗漏作者姓名的文章全文和勘误(图3)。但仍有许多杂志只是在勘误中添加遗漏作者信息,并没有在发表的全文最终电子版添加遗漏的作者。


结束语

“论文署名不当”多数是由于作者著作权观念不强和利益诱惑导致的。著作权观念不强主要体现在乱挂名,比如把对论文没有任何贡献的熟人朋友(或许是某领导)、甚至把自己根本不认识的该领域国内外“大牛”列为作者(或许为了提高论文被接受的几率)。之前有中国作者把一位陌生的国外研究人员列为作者,等论文发表了,该研究人员在PubMed搜索时发现自己平白无故多了一篇文章,而且根本不认识该文章的其它作者。最后他向杂志社举报,导致这篇文章被撤搞。这件事情随后被Retraction Watch曝光。乱挂名也体现在稿件修回过程中随意添加或删掉作者,这样的做法会给编辑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此外,值得提醒大家的是:绝大多数杂志要求作者在投稿的Cover letter中写明所有作者已经读了并同意投稿发表。但是不少通讯作者在投稿之前在Cover letter里信誓旦旦,但实际上并没有把文稿的最后版本发给所有作者确认,这种做法非常不好,一是缺少对其它作者的尊重,二是错失一次校正文稿错误的机会。还有些通讯作者在文章被接受后不通知所有作者文章被接受的好消息。虽然这不是必须的,但至少可以借此机会感谢一下所有作者的付出。总之,在投稿过程中与所有共同作者积极沟通,不仅可以提高文稿的质量,还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无意造成的学术不端行为或嫌疑。

图1


图2


图3


--------------------------------------

本文由美捷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1.近期免费在线讲座报名 10月

2.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相关专题:学术不端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Medjaden美捷登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5824-1016080.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到:

当前推荐数:23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20 条评论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