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我被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作为正教授引进,从美国移居到澳大利亚。今年三月我作为资深研究员全职加入深圳湾实验室,回到国内。在这里,我试着比较一下这两次迁居,供参考。
一、入境签证。
澳洲:我接收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工作后,学校直接启动为我申请永久居住,我自己网上就可以为全家申请移民。其中最麻烦的一个要求是要在美国一个指定的地方(最近的也是开车3小时以外的肯塔基州)去体检,因特殊原因,我们跑了两趟。除此之外,还有出生证,毕业证,无犯罪记录,结婚证。本来以为在我去澳之前就能拿到永久居民的,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职业名称那一行选错项了,而且还不允许递交修改,只能报废。大学雇了移民律师帮我重新申请,同时学校为了我按时到达岗位,为我申请了工作签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所有签证是电子的,不需要去澳大利亚领事馆就搞定;所有证件的原件在附近的公证人看了盖章之后扫描上传,并不需要面试、也不需要提供原件,全家的永久居民在我到澳洲一个半月就批准了,太太和孩子们在两个星期之内就动身起飞来相聚。
中国:由于疫情,只有从事必要的经贸、科技活动,以及出于紧急人道主义需要的才能申请签证。而且外籍人才可以申请,外籍家属不能随同申请,所以只能我一个人申请,申请签证必须有省级外事办的邀请函。我通过单位拿到了工作许可通知和广东省外事办公室邀请函,先电子邮件通过初审,再去布里斯班领事馆面交申请,比较顺利地拿到了工作签证今年3月回国。工作签证的要求是在1个月内申请居留证,我在酒店隔离了2周,幸亏2+1的“1”周居家隔离的要求恰好被解除了,所以隔离结束后,必须马上申请居留证。首先要在指定医院体检,照相馆拍照,住宿登记等,然后带原件去面谈。但因为只有工作许可通知,还没有正式的工作许可证,因此只能办理短期居留证(半年)。有了短期居留证,再办工作许可证,然后再去面谈办长久居留证,不久前刚刚批了五年,一件大事总算办好了。问了下单位是不是可以办永居?发现我是符合人才政策的,但是不能同时办理人才的家属,人才的家属要求在国内住满5年后,每年9个月以上,并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才能办,现在只能先办我的申请。
二、孩子教育。
澳洲:公立、私立学校比邻而建,自己去比较,没有任何限制。大女儿考上了公立精英高中,小女儿上了家附近的私立小学。私立小学相对美国的私立学校便宜,才一万多澳币(5万人民币)一年,跟幼儿园的费用基本一样。主要原因是政府给私立学校补贴,同时我们两个孩子已经有了永居身份,按本国人一样收费。
中国:我的两个孩子已经高中毕业了,不再有选学校的需求。但在国内上私立国际学校非常贵,一个朋友的两个孩子在上海国际学校一年70万人民币。外籍孩子能不能上公立学校,好像看各地政策。我还真没有去深入了解。
三、健康医疗。
澳洲:有了永居,就可以申请获得政府医疗卡,虽然有医疗卡,政府要求买私人保险,主要保住院,牙科,眼科以及理疗针灸等其他之类的费用,保险费是根据保险级别的选择,差距非常大。平时看家庭医生为主,看家庭医生、验血,照X光,B超都走政府医疗卡,对自己来说是免费。其它专科医生通过家庭医生推荐预约,挂号费也高低不同。
中国:单位交了社保,就有了社保卡,平时看病就可以用社保卡。看任何科的医生都可以预约,国内社保卡的门诊、验血检测费用比较低。而且单位还有体检福利,很方便。但若家属没有工作,就没有社保卡,也有可能自己去买社保,或者买私人保险。 我还没有去研究呢。
四、交通出行。
澳洲:澳洲直接承认美国驾照,虽然一个靠左开,一个靠右行,连笔试都不需要(但美国对澳洲的驾照持有者待遇不同,还需要路试)。在澳洲住的区是有公交车,车站离家比较远,而且至少间隔半小时,所以没有汽车很不方便,我到了一周就买了一辆代步的汽车。
中国:购物非常方便,几步路就有许多菜店、水果店、饭店。公交系统也是四通八达。把澳洲驾照换成中国驾照只需要一个笔试,但我一直没有找到时间静下心来去看考题。来了半年,上班基本靠自行车。去远的地方靠地铁,有时想省时间就打车,车费也适中。买一辆燃油汽车需要摇号,听说电动汽车也开始要摇号了,现在还没有买车的念头。
五、住房租买。
澳洲:我们在澳洲先租了几个月的公寓,紧接着花了接近60多万澳币(300万人民币)买了200平方米左右的别墅,这已经比美国在布法罗、印第安纳买的房子贵很多,但比悉尼等大城市要便宜很多。
中国:深圳是国内房子比较贵的城市。单位有人才公寓,租金比较便宜。深圳住房的价格在调控,现在买房需要摇号和积分。光明区这里一平方米五万左右,跟深圳其他地方比还是算便宜的。我还没有打算买,毕竟现在只有一个人住在这里,人才公寓已经挺好的,房子等我太太被允许入境后再考虑。
总之,国内生活医、食、住、行各方面很便利,人才的工资看齐国际水平。尽管买房贵一些,但租房还可以。中澳人才迁居的主要不同体现在对家属的政策了。回国后发现人才单身一人回国的比比皆是。而因为疫情,家属不能随行而不得不滞留海外的人才也不少,我们单位就有一个等了快一年了。也有人因为家属孩子不能回国,今年暑假不得不回美帮助照顾孩子。我觉得怎样安顿好家属、孩子是一个许多人还没有回来的主要原因吧。如果国内能够把人才的家属(配偶、孩子)作为一个整体来吸引,成功率一定会大很多,毕竟筑巢才能引凤,安居会更乐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周耀旗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72757-1303211.html?mobile=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