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国二年的西大学生雄辩会:
社会主义能否适行于今日之中国?
这是民国肇造的第二年(1913),处于西北偏远之地西北大学学生第三次雄辩会的辩题。它使人深感震撼,这些学生怎么会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推行的46年以前就开始辩论如此超前的重大理论问题。
就此发表演讲的学生有20余名,主张约分为三派:一是主张“社会主义绝对不能适行”;二是主张“将来能行”,“今日之中国绝对不宜”;三是主张“社会主义可行”。政科学生华俨、董彦儒、陈钟秀、陈宏滔等4名学生的演讲最有特色,各可自圆其说。《学丛》创刊号发表了这四位学生的演讲稿。其大致谓:“社会主义为矫正资本主义之弊而生,中国今日所急宜讲求者在于生产,而不在分配,欲谋生产,必先提倡资本之集中,以与各国大资本家相对抗。夫而后可以谋生产事业之发达”。演讲辩论持续三个小时之久。最后,谭耀唐学长、马凌甫学长予以点评,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
辩题的答案正确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由此看到了西北大学学子怦怦跳动的赤子之心,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关注重大理论问题,以及民国初年西北大学在经由日本传入社会主义思潮、引领社会进步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
(姚 远)
图1 《学丛》创刊号“第三次雄辩会”报道
图2 《学丛》发表的 “社会主义能否适行于今日之中国?” 一组文章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3-21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