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 致 学 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xuechuanbo .................................................................................... 科学史-科学期刊史-科学传播史-期刊传播学

博文

[转载]警惕SCI崇拜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已有 2350 次阅读 2021-2-7 06:47 |个人分类:期刊传播史论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警惕“SCI崇拜” 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记者杜一娜

                                发布时间:2019-08-06 10:07


                  2019年08月06日13:12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高校人才网;利国网_新闻资讯网;百度学术转;医家园;《新疆都市报》;维普期刊转载)

    前一段时间,一位作者找到《蛋白质与细胞》编辑部主任张晓雪,表示担忧。因为国内关于基因组的数据在近几十年间向国外大量流出,而中国学者每做一篇基础数据库研究都要存到国外的数据库里,由此将会产生生物安全问题。


    今年5月9日,《解放军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军事科研要警惕“SCI崇拜”》的文章。该文提到,在军事领域如果也奉行“SCI崇拜”,则隐藏着巨大的战斗力风险。该文作者认为,如果网民在军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发明、论文撰写,也以“三大索引”为导向,那么,我们不仅将自己的军事创新自动提供给西方国家,还可能不自觉地落入西方国家预设的陷阱,在决定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将会面临无法承受的风险和代价。

    无论是生物基因的保护,还是军事科技的保密,这些都引发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思考,科技期刊不仅仅关系到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社会职能,更体现科技期刊引领科技发展、保护科技前沿成果、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日前,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服务中心主办、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承办的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及成就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行业管理者等一起把脉科技期刊出版,为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痛点“开药方”。

                             不迷信不唯“SCI”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通过引证和列举有关数据与事实,指出近年来我国科技学术论文外流的严峻现实。他结合随访科学家、科技期刊主编、国家重点研究机构研究者以及在读博士研究生等发表论文的情况,深刻指出,唯“SCI”马首是瞻带来的恶果,是国家创新体系接续失调,研发工作受制于人,创新成果第一时间服务支撑我国科技创新机制受损,还会产生国家战略和科技安全隐患等复杂问题。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回首关于SCI引入中国,与我国科学基金评审有很大关系。据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期刊出版中心主任胡升华介绍,198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基础研究单位的经费主要依靠申请基金解决,这需要一个简单客观、与地域没有关系、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而SCI刚好能够满足这个需求。胡升华认为,SCI在那个特定时期被引入,对提高我国的科研产出、提升我国科技成果影响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SCI后来被长时期广泛滥用则是始料不及的。

    胡升华表示,SCI论文数量在评职称、评学位、评奖、评基金项目、课题成果鉴定等方面被赋予了突出权重,逐渐使我国的科研价值观严重扭曲。

   “在国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将SCI炒热到如此程度,就连其提出者也感到很吃惊。中国的科学评价、教育评价、期刊评价等被严重侵蚀,甚至评职称、评奖、评基金项目、评学位、评学位点、评院士等都要唯‘SCI’马首是瞻。”西北大学科学史高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西北联大联盟秘书长姚远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认为,对科技期刊的评价应当回归本真,回归初心,不做评价指标的奴隶。

    由此可见,重视科技期刊的出版工作,不唯SCI论,成为普遍共识。

                      自身更需影响力建设

   “不能一味地去推崇、表彰和奖励‘SCI英雄’,而要广泛搜集科技期刊通过选题、策划、组稿、专栏、专辑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引领科学潮流,助力民族自主创新的案例,倡导科技期刊的新风尚。”姚远的观点得到在场很多科技期刊主编的赞同。

   “科技期刊要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我们真正的影响力在国际同类科技期刊中处于中游位置,还未成为世界一流的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肖宏表示,在办刊过程中,确实不能只讲影响因子,更应该讲高质量的论文量。他提醒科技期刊出版者要重视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项目负责人刘筱敏也同意国内科技期刊应当重视自身影响力建设。“中国的期刊是不是具有国际一流前沿问题的把握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话语权,对我们国家的期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过来,我们怎么整合国际一流的学术资源,在我们国家出版的期刊上发表,给国际学者办一个中文期刊,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刘筱敏认为,只有面向世界的科技战略资源,才能真正把国际的科技资源有效利用。

    当下,不少科技期刊的半行政化、半市场化导致责任不明晰,难以形成合力。为此,胡升华建议,科技期刊更需优化结构,推进集群化建设,形成合力,做大做强。

   而在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研究》主编程宗明看来,目前中国科技期刊的数量并不能与中国科技的力量相匹配,还可以增加一大批科技期刊,以此把握科技论文的首发权和话语权。程宗明认为,无论是做一个企业,还是做一本期刊,都需要自负盈亏,仅仅依靠国家投资,帮国外的期刊企业创造财富,那么,国内的科技期刊是没有生命力的。

                       业界呼唤顶层设计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对张晓雪讲到的生物基因安全保护也有同感。他表示,未来应该是一个信息与生命科学发达的社会,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应该更早介入在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涉及的生命伦理、科研伦理、学术伦理等问题,在引导伦理方面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尤其涉及国家信息战略安全问题,科技期刊出版工作者应当做更多的工作。刘冰认为,“我们非常有必要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战略安全问题的数据库。”

   “要把科技期刊以及科学数据定位为国家重要科技战略资源,从顶层设计上建立一个国家网络,归入国家数据库,避免重要数据与科研成果流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主编刘闯强烈呼吁中国科技协会要将科技数据的保护纳入中国科协提升计划里。

    “在国家科技期刊战略的指导下,业界应当提高认识,把科技期刊当成科技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当作科技创新必不可少的一个支撑,不能跟科技脱节,更不能说期刊不是科学的一方面。同时,要像重视科研成果一样重视科研成果的经营。数字资源的保存和使用也应该做到‘自主可控’。”胡升华也有相同的认识。他建议,要像建立科学基金一样,设立国家期刊建设基金,增设重大基金项目,解决重大发展难题和重大资金需求。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9915-1271002.html

上一篇:姚远:植根本土 融汇世界:中国科技期刊70年变迁
下一篇:常江副校长一行赴黄陵县调研革命英烈刘含初事迹
收藏 IP: 124.115.17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1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