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wangust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hwangustc

博文

[转载]科学·基金·通讯——第91期

已有 2577 次阅读 2020-4-3 20:35 |个人分类:最新科技动态|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科学 基金 通讯第91期
  2020年04月03日

 

□ 欢迎订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度报告》

是由官方发布、全面系统展示科学基金重要成果、交流科学基金重点工作,弘扬科学基金优秀文化、记录科学基金发展历程的重要报告。


报告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2019年度财政预算支出与资助总体情况,结题总体情况,各类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重大研究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基础科学中心等重要成果巡礼,全面记录了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项工作取得的主要进展、重要事件、重要活动等,内容详实,数据准确,对于广大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准确把握科学基金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值得收藏、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来源:基金委网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财务局关于征集财务专家信息的通知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研究目标明确、资金需求量大等特点的项目,实行成本补偿资助方式。根据该类项目工作程序要求,需开展预算评审、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工作,这些工作要依靠财务专家协助完成。现面向依托单位征集入库财务专家信息,以进一步充实财务专家队伍。

来源:基金委网站□ 


关于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0年度项目指南(第二批)的通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0年度项目指南(第二批)”,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及通告中所述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来源:基金委网站□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

——面向复杂对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指南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研究的重要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推动学科交叉,积极应对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科学部拟资助面向复杂对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原创项目)。

来源:基金委网站□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捷克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指南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捷克科学院(CAS)的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共同资助中国与捷克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交流项目。

来源:基金委网站□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徐又佳教授团队领衔发现骨质疏松症形成新病因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副主委、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质疏松临床中心主任、骨外科主任医师徐又佳教授团队,与苏州大学唐仲英医学研究院血液学教授王建荣团队合作,发现了骨质疏松症发生新病因,揭示了骨血功能相依的新机制。

来源:苏州大学□ 


南方医院孙剑和侯金林课题组利用创新性方法阐明HBV             cccDNA半衰期本研究的结果表明,cccDNA的半衰期在6个月左右,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十几年。这意味着通过多靶点、联合治疗的手段,更加快速、彻底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就有望通过有限疗程达到耗竭cccDNA的目的。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跨学科团队重构小鼠心脏发育全时空细胞谱系首次报道哺乳动物心脏早期发育过程的细胞谱系全景图,揭示了从心管起源到心室建立,再到肌小梁形成的细胞动力学新机制。

来源:北京大学□ 


南京大学宋虎成和周豪慎、徐骏团队合作开发出首款在超低温下工作的高比能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提出了太阳能光热电池 (Solar Photothermal             Battery, SPTB)技术来解决全固态电池在低温下电荷传输和存储的关键问题。

来源:南京大学□ 


上海药物所甲酰肽受体FPR2结构为抗炎药物研发提供重要基础测定了甲酰肽受体FPR2与一种多肽激动剂结合的复合物晶体结构,揭示了该受体与多种配体分子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抗炎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来源:上海药物所□ 


清华大学李雪明课题组在机械门控Piezo离子通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Piezo通道利用类似门塞和闩锁的作用原理对其胞内侧离子通透路径进行门控的精巧分子机制,并鉴定发现一种因缺失“门塞”结构元件而获得机械超敏性的新型Piezo1剪切变体亚型。

来源:清华大学□


自动化所分子影像团队开发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 助力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王良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前列腺癌神经密度可视化技术,实现了活体评估前列腺癌的神经密度,并可通过纳米颗粒负载神经功能阻断药物,抑制前列腺癌进展。

来源:自动化所□ 


上科大杨波课题组研究揭示钴基甲烷干重整催化剂的失活机制该工作以反应条件下较稳定的面心立方相钴的(111)与(211)晶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与微观动力学模拟手段,深入分析了钴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失活机理,为理解与设计用于甲烷干重整的钴基催化剂提供了新方向。

来源:上科大□ 


北理工在基于单分子旋转受限的AIE荧光探针选择性点亮肌酸激酶特定亚基取得研究进展首次报道了一种基于单分子运动受限机理特异性识别肌酸激酶B亚基(CK-B)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荧光探针,并研究了在药物、抑制剂和细菌等刺激下CK-B在巨噬细胞中的可视化。

来源:北理工□ 


遗传所张永清研究组发现突触稳态调控的结构基础本研究揭示了突触后受体减少导致突触前稳态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表明细胞粘附分子Nlg1参与调控该结构变化的形成,这一结果加深了我们对突触前稳态调控机制的理解。

来源:遗传所□


 上海交大科研团队发现将颠覆经典光电导增益理论

论文揭示光电导器件的巨大光增益来自器件导电沟道的宽度调制效应,并进一步推导出具有一般通用性的显性光电导增益公式。

来源:上海交大□


 地质与地球物理所东北亚地区板内火山作用及其弧后动力学特征研究通过搜集中国、朝鲜、韩国以及日本的地震台站记录的远震面波数据,采用双台法面波成像技术反演获得了东北亚区域高精度的瑞雷波相速度图和方位角各向异性分布。

来源:地质与地球物理所□


 华南植物园研究揭示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磷限制格局该研究揭示了磷限制除了在热带地区广泛存在之外,也常常发生在其它地区和诸多生态系统类型中,以往的研究可能低估了磷供应变化对陆地自然生态系统地上植物生产力的重要性。

来源:华南植物园□ 


华中农大在植物油脂合成调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候选基因关联分析并结合基因功能研究揭示了非特异性磷脂酶C6在提高十字花科油料植物种子产油量中的作用和机制。来源:华中农大□ 


关注!猫能感染新冠、狗不易感,是否传人不明确《自然》网站以“新冠病毒能感染猫,但不易感染狗”为题,报道了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医)陈化兰和步志高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

来源:科学网微信公号□


 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结合人体细胞机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李放团队近期在揭示新冠病毒识别细胞受体的机制方面取得了突破。这项成果3月30日发表于《自然》。

该项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新冠病毒的感染力,研究同时揭示了新冠病毒的起源,并为药物与疫苗的开发提供了指导。

来源:中国科学报□ 


清华等团队从蝙蝠“百毒不侵”中找答案: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研究团队最终发现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来源:澎湃新闻□ 


我国学者成功分离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

清华大学对外宣布,该校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成功分离了高效抗新冠病毒抗体,为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提供强有力的医学干预手段。

来源:中国科学报□ 


钟南山团队在欧洲杂志撰文:无症状患者或是人传人重要传染源《欧洲呼吸杂志》

(Eur Respir J,影响因子11.807)

最新发表了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关伟杰副研究员、深圳市人民医院陈荣昌教授撰写的一篇社论文章

“Strateg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

他们向全球同行介绍了新冠疫情防控的经验,其中钟南山为文章的通讯作者。

来源:澎湃新闻□ 


诺贝尔奖得主: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再次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澳大利亚知名免疫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彼得·多尔蒂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后再次被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来源:新华网□ 


中科院共享新冠肺炎科研成果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为促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攻关的国际交流和文献共享,中科院在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向全世界共享数据的基础上,又搭建了“中国科学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文献共享平台”(http://ncov.cas.cn/)。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学》专访高福:欧美防新冠不戴口罩是个“大错误”中国疾控中心高福院士,近日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看待美国的防疫措施,尤其是中国有哪些应对经验值得被借鉴,欧美国家都犯下了哪些错误等等。高福则在采访中明确地点出了欧美国家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来源:环球时报□



 新冠最早鉴定者张永振:病毒或曾隐秘传播,不一定起源于武汉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玛丽·巴希尔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所的爱德华·霍尔姆斯(Edward             C. Holmes)教授,以及中国疾控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兼职教授张永振。当地时间3月26日,这两位“老搭档”联合在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发表了一篇评论“A Genomic             Perspective on the Origin and Emergence of SARS-CoV-2”。来源:澎湃新闻□ 


武大发现心肌损伤预示新冠肺炎死亡风险增加国际著名心脏病期刊《心脏病学纪要》在线发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黄从新团队研究的最新成果《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心肌损伤与死亡的关系》。

来源:中国科学报□ 


《科学》披露武汉封城紧急响应效果:中国新冠感染少了96%武汉封城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隔离事件,叠加各地的紧急响应措施,到底有多大的效果?顶级研究机构的量化数据是: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的总病例数减少96%,对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源:澎湃新闻□ 


中美合作开发出实验性AI工具中美两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实验性AI工具,可以准确预测哪些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的病情会发展成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研究人员称,作为病情预测的新工具,他们的成果有望为医生提供有力辅助。

来源:科技日报□ 


最新新冠复阳研究:相对年轻但不感染密接者,或需改善试剂盒最新的临床研究显示:“复阳”的新冠患者与“不复阳”的新冠患者相比,年龄相对较小,之前病情往往较轻,好转较快。另外,虽然“复阳”患者或许携带新冠病毒,但是在该研究中,“复阳”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无一人感染。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家发现促进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影像学标记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冰与蒋田仔领衔,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外多家单位的研究团队共同建立了基于多水平多组学的精神疾病研究框架,首次发现并从多方面验证了纹状体环路功能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精准诊疗的有效生物标记。

来源:中国科学报□ 


聚焦无症状感染者:如何防控新冠病毒“潜伏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新冠肺炎上海专家治疗组高级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等专家均提醒,要高度关注无症状感染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化医学专家牛俊奇:

中国为何是新发传染病暴发热点地区?

“新发传染病多发生在北纬30度以南接近赤道的地区,中国是高发区,一些新发传染病发生区域扩展到北纬60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院副院长、拥有近40年临床工作经验的牛俊奇近日在《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解释说。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注:这是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向科学基金相关专家提供的信息推送服务,         

如果您不希望收到此类信息,请回复邮件 (scc@nsfc.gov.cn)退订。

衷心感谢您对科学传播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科学传播中心         

编辑制作 (责编:宋和平 曹克让 王星 刘兆庆 彭杰 唐隆华)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73-1226730.html

上一篇:[转载]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复杂对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项目指南
下一篇:[转载]2020最新部委课题发布
收藏 IP: 183.160.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0: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