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hikui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ikuidong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研究

博文

尼泊尔之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3)

已有 4280 次阅读 2010-8-22 09:11 |个人分类:海外观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尼泊尔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在印度教流行之前,佛教在尼泊尔盛极一时。佛祖释迦牟尼是古代印度北部迎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相传他29岁时舍弃豪华的王族生活和美丽的妻子及可爱的孩子出家修道,经过6年苦行,终于在印度西部贝拿勒斯附近的佛陀迪耶菩提树下成道,随即在鹿野苑开始传教。目前,尼泊尔佛教主要在塔芒人(Taman)、古隆人(Gurung)、雪巴人(Sherpa)和其他一些居住在北部高山区的民族和部落中流行。由于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佛教徒则把菩提树视为神树加以崇拜。在尼泊尔全国各地,随处都可以看到土石围拢的千年菩提古树。在佛教徒集聚区,人们把与历史传说相关的林木作为神林加以保护,不准人们随意采伐和破坏。在尼泊尔南部平原蓝毗尼县参观佛祖释迦牟尼出家前的王宫遗址时,我碰巧遇到了一位在神林中修行的长老,他讲述了自己在神林中独自修行15年的生活经历,让人亲身感悟到了佛语万物有灵的深刻寓意。

                              佛陀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森林“隐士”在讲经说法

民族文化亦对尼泊尔的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古时候,喜马拉雅山里的王国们在交战时,常会邀请来自印度或西藏的王子来领导他们作战,这些外来的君王及其人移入后就定居该王国,当地居民也因为长期接触到这些外族及外来文化,而感染了来自不同文化的特质。历史上,随着松赞干布的南征北讨,西藏人(大蒙族、雪巴族)散布于整个尼泊尔北区,这些游牧民族把草地放牧、家畜饲养、水源保护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带入,并不断向外传播和扩散,最终形成了山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经典模式,如草地游牧、树叶堆肥等。在尼泊尔中部山区拉苏瓦(Rasuwa)县,大蒙族群众利用平整的石块堆砌住房,就是为了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料资源,以节约木材和砖瓦;当地牧民经常在森林、草地、农田茬地上放牧家畜,以减轻草地的放牧压力、保障野生动物的食物资源;多数大蒙族群众都在牛舍或羊舍中铺满树叶和稻草,通过堆肥发酵制造生物有机肥料。这些经验和传统数百年来源源流长、经久不衰,维系了尼泊尔山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与持续发展。

                                                                            尼泊尔北部山区大芒族的玛尼石堆




                                                                                  藏传佛教寺庙内的神树

游记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462179-355228.html

上一篇:尼泊尔之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2)
下一篇:尼泊尔之旅: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4)
收藏 IP: .*| 热度|

2 侯成亚 刘晓瑭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